【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象山:“大+小”双管齐下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象山:“大+小”双管齐下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本站12月26日讯】近年来,象山县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方针,双管齐下,构建“二区五片+17个村级标准化水站”的“大+小”供水新格局,走规模化供水之路,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推进大水厂规模化改革 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一是统筹谋划,着力构建大水厂供水格局。围绕“水量”和“水质”两个问题,以“外引内联、全县统筹、区域联网、分步分质”的思路,明确“二区五片”总体供水布局。“二区”实行集中供水,即中心城区及东北部为一个区域,南部为一个区域,分别由滨海水厂和石浦水厂负责供水,覆盖13个乡镇、30多万人;“五片”以本区域内水源自行供水,分别为西周、鹤浦、新桥、泗洲头和茅洋等5个乡镇,覆盖人口13.5万人。
二是强力推进,快速形成大联网供水框架。开展水源十亿工程建设,先后建成上张水库、白溪引水等省、市重点工程,建成兴坑、松岙等一批小型水源工程,新增供水能力4150万立方米,年可供水量达到1.74亿立方米。开展联网供水十亿工程建设,重点实施县域内西水东调、北水南调为主体的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先后建成石浦至高塘岛、丹城至象山港大桥等16项供水工程并投入使用。同时对平潭、上张等5座中型水库进行联合调度,年调度水量可达1亿立方米以上。在“二区五片”框架基础上,将城镇水厂管网向农村辐射,实行镇村联网供水,铺设管道500多公里,拆除管理落后的小、散水站298个。目前,联网供水覆盖率达到97%以上,基本解决全县供水困难。
三是建管并重,确保饮水安全落到实处。推行水务体制改革,全县自来水厂由原来16个减少为9个,并整合重组为三家公司管理,实现供水资源优势整合和集约化管理。开展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规范水厂管理制度,提升水厂信息化及自动化管理水平,完善水厂标识标牌设置,美化水厂环境。依托县疾控中心、乡镇水厂强化水质检测工作,提高监测频率,确保城乡自来水水质达标,水质合格率从2008年的81%提升到目前的94%。
加强小水站精细化管理,解决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
一是打造品质化工程。着力建设村级标准化水站,按不同供水规模通过采取“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和“慢滤+消毒”两种水处理工艺,破解水质不达标难题;因地制宜采取联村供水和一站多个水源综合供给的方式破解水量不足难题;按照“全域旅游”总体要求,水站建设统一建筑风格,强化外观装饰,主要设备统一采用不锈钢材质,让站容站貌耳目一新,在解决农民饮用水困难的同时为全县乡村旅游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是提升自动化管理。配备完善的水质处理工艺,特别是过滤设备采用了微型电脑控制的全自动反冲洗工艺,减少人工操作误差。安装在线浊度和余氯监测,实时监测水质状况,并将监测数据同步传输到乡镇水厂和县疾控中心;安装在线视频监控,对主要设备和安全隐患点24小时监控,确保水质安全。
三是加强专业化管理。为解决小型村级水站日常管理不专业,维修养护难落实等问题,该县实行向乡镇水厂购买专业服务。小型村级水站由所在乡镇水厂委派专职技术人员对水站的净化、消毒、化验、维修进行专业化管理。专业化服务所产生的费用由县和乡镇按照7:3的比例承担,同时县财政每年落实50万元专项经费,并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来保障全县村级水站的运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