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民自学蛋雕艺术 20余年雕刻“万千世界”
小小蛋壳又薄又脆,一碰即碎,但对河北省大城县刘演马村的李世华来说却是一种奇妙的享受。古代仕女图、梅兰竹菊四君子图、京剧脸谱等一套套蛋雕作品在他手下栩栩如生,广受蛋雕爱好者青睐。30日,在刘演马村乡情村史馆里,李世华和记者说起了他与蛋雕的故事。
“这套四大伟人肖像作品是我的蛋雕处女作,花了不少心思,一直珍藏了二十多年,现在我把它捐献给村里,陈列在乡情村史馆。”说起自己的蛋雕作品,李世华如数家珍。李世华说的这套蛋雕作品被展示在一个玻璃罩中,人物的眼神、头发、表情都被精准地还原,惟妙惟肖。
说起自己与蛋雕的结缘,今年56岁的李世华回忆道,1995年时,他在刘演马村电缆厂驻北京的办事处上班,闲暇时喜欢参观工艺品。一次在北京王府井看到了一套蛋雕作品,栩栩如生,他被这种神奇的工艺深深吸引。后来,李世华便拿起笔开始在蛋壳上反复地擦擦画画,琢磨起来。
自制雕刀、选购鸡蛋、学习雕刻技术,每一项都是从零开始。李世华介绍说,要成功地完成一件蛋雕作品,从选材、清理、勾图到雕刻,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需要有足够耐心。“选材最好选红皮鸡蛋,蛋的色泽和厚度都要均匀,一斤鸡蛋最多才挑出四五个可以雕刻。”李世华表示,采购好鸡蛋后还要精心处理,将鸡蛋表面去污清洗,在底部钻小孔,将蛋液取出,做防腐处理。“最初我是在空蛋壳上创作,经过一次次尝试,发现先用全蛋壳雕刻好,完成雕刻后再取出蛋液的方法更便于创作。”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手,他终于掌握了蛋雕的技术,而且越来越得心应手。
对于李世华来说,蛋壳是特殊的艺术载体,蛋雕是特别的艺术语言。李世华认为,蛋雕最重要的是勾图和雕刻阶段,先用铅笔轻轻勾勒出各种图案元素,经过反复修正,才能开始正式雕刻。“蛋雕的整个过程可谓刀刀皆险,如履薄冰,因此要胆大、心静,心无杂念,掌握好用刀的力度。一个蛋壳的平均厚度只有0.2毫米,手劲大了,蛋壳容易破,手劲小了,层次感很难体现出来。”李世华擅长雕刻人物肖像,他说,蛋雕对层次感的要求很高,雕刻时的每一刀都要格外小心,往往一刀失之就会前功尽弃。
“每当有新作品雕刻出来,大伙儿一眼就能认出来是啥内容,我心里特别有成就感。能得到大家的认可,那我雕的每一刀就是有意义的。”多年来,李世华利用闲暇时间,雕刻出越来越多神形兼备的作品,已经从一名蛋雕“门外汉”变成了技术娴熟的发烧友,现在雕刻一幅作品仅需要两三天时间。他的蛋雕作品广受收藏爱好者青睐,成套的古代仕女图、梅兰竹菊四君子图、六大伟人肖像等作品都被全国各地的收藏爱好者收藏,“我手头上正雕刻着一套108枚的京剧脸谱,现在已经雕刻出12枚。”李世华说。
“不仅蛋雕,葫芦雕刻、红木小件雕刻我也有一些作品。”李世华说,不论是蛋雕还是葫芦雕刻等,每种雕刻作品都要经过成千上万刀的细心雕琢,从事这些艺术创作,既锻炼了他的耐心和细心,又丰富了他的业余时间,更让他收获了快乐。
谈起未来对自己蛋雕“事业”的发展,李世华称,他要将这门艺术学精并传承下去,让更多人认识蛋雕这门艺术。“当把一件事做好后,小鸡蛋里就有大内容,我会把蛋雕传承好,让它成为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李世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