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蚕种首次出口东南亚 湖州蚕桑业再创历史
浙江在线·浙商网5月6日消息(见习记者 南希 通讯员 施黎黎) 日前,经湖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疫合格后,浙江和顺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一批蚕种通过海运销往越南,并在胡志明口岸顺利清关。据悉,该批重量102千克的蚕种共计6000张,价值4.5万美元。这是中国蚕种首次出口东南亚。
湖州是蚕桑丝绸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蚕桑丝织生产历史已有5200多年。蚕桑业作为湖州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拥有优势品种和繁育技术,具有明显区域经济特色。据统计,湖州蚕种出口量约占全国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以往几乎全部输往中亚地区,为中国蚕种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浙江和顺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培育蚕种的本土企业。作为浙江三大原种厂之一,浙江和顺仍保留了传统的蚕种育种工艺,全程手工操作,保证了蚕种的高孵化率、孵化的整齐度以及蚕茧的高质量。此次出口的“春玉明丰”蚕种,品种质量优良,丰产性能稳定,受到越南客户青睐。
自2010年湖州4万张蚕种首次走出国门,顺利出口养蚕大国——乌兹别克斯坦后,湖州蚕种以其高产质优的特点深受世界各地客户的瞩目和欢迎,许多国外客商慕名前来采购。
蚕种是产在纸上保存的,按照浙江的地方标准,一张上有28000粒蚕种。由于蚕种的高价值和孵化特殊性对保存时间和温度要求十分严格,稍有不慎便很可能造成蚕种“死亡”。为了该批蚕种顺利通关,湖州检验检疫局积极指导企业熟悉出口检验检疫流程,提前安排技术人员实施现场检疫,及时对蚕种存储和装箱情况进行查验监管,核实其生产管理、卫生防疫记录和相关疫病检测报告,判定其符合进口国和我国相关要求,综合评定合格后出具了动物卫生证书和换证凭单。
目前,随着“东桑西移”工程不断深入,近几年国内中东部地区的传统蚕桑业萎缩,西南地区发展势头较好,但在制种工艺等方面则仍是东部地区更加发达成熟,甚至在世界范围看也保持较大优势。为了帮扶传统企业深挖优质蚕种资源潜力,以“一带一路”大战略为契机鼓励优质蚕种“走出去”,从而在丝绸产业价值链中占据“种源”制高点,实现更多利润,湖州检验检疫局本着严格把关、热情服务的原则,积极指导企业按要求进行备案,义务培训我国出口蚕种检验检疫规程和相关技术标准,派员辅导企业完善相关条件,增强质量意识和防疫意识,控制毒率,提升蚕种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