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东蒲塘村:“燕儿窝”里有“大将的后裔”
金华新闻网 3月23日消息 徐超 钟路文/摄
上午10点多,记者和50多位全国知名网媒记者和自媒体人,来到金华市金东区澧浦镇蒲塘村,开始了“走进美丽金东写意希望田野”的采风之旅。
蒲塘村作为行程的第一站,会有哪些风景呢?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蒲塘村三面浅山坡环抱,一面清水塘环绕,当地人俗称“燕儿窝”。一路上,澧浦镇镇干部盛妙苗向我们介绍着蒲塘,她说,这个村子,无论男女老少,家家练拳、世代相传,至今依然习武成风;她说,这个村子,藏着金华最出名的金华一中的旧址,常常吸引金华学子慕名前来;她还说,这里有高大上的农村文化礼堂,看了我们就会知道。
据介绍,蒲塘村里,95%以上的村民都姓王。先祖王彦超是五代末的名将,一直为王氏后人颂扬。《蒲塘凤林王氏宗谱》记载,王彦超率子孙迁居义乌,后世为避水患迁居金华栗山之阳(即蒲塘),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走进村子,祠堂口一株参天大树,面前是一个水塘,一到夏天,这里便会开满荷花。“飘着细雨的夏天,池塘最美,烟雨蒙蒙,荷花正盛。”盛妙苗告诉我们,从蒲塘走出去的民国名仕王廷扬写有《蒲塘十景诗》,这清塘烟雨就是其中一景。
清塘烟雨
作为“大将的后裔”,村里传承了“文经武纬”的祖训。
蒲塘村的诸多古建筑中,文昌阁独具特色。文昌阁本是激励崇文向学的文化场所,但在蒲塘,文昌阁内,上供奉文昌帝君,下供奉武圣关公,门楼之内有“文昌武曲”牌匾,大门之阳有“文经武纬”祖训。文昌帝君与武圣关公同奉一阁,堪称独特。
文昌武曲牌楼
这种文武双全的格局,除了尊崇南迁始祖王彦超“有文有武”之御赞,还在倡导“文经武纬”的治村强民理念。蒲塘村民家家练拳、世代相传,至今依然习武成风,“五经拳”已列入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文化礼堂,蒲塘村表演队向我们展示了“五经拳”,全套72招式,舞起来虎虎生威。领队老人王深江,72岁,是村里的“五经拳”教练,满头白发,威风凛凛。老人介绍,蒲塘盛行练拳大约始于明代中期,为了保卫村庄,村民根据蒲塘村房子间距近、转弯多、小弄堂多的特点,吸取各派拳路优点,独创出适用于小弄堂散打、易攻能守、能以少胜多的“蒲塘五经拳”,灵活多变、有攻有守。
新华网记者王婵说,“五经拳”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老少皆宜,丰富了村名的精神生活。“蒲塘村文化礼堂,真正成为村民交流、生活的精神乐园。”乐山日报记者方卓青、萧山网记者陈茜如、宁波网记者毛雪娇都纷纷赞叹:“太棒了,虎虎生威,这里的老人和孩子传承文化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本文来源: 金华新闻网 责任编辑:林敏)版权声明
凡注有衢州日报、衢州晚报、掌上衢州或衢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独家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为"衢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