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全面启动“123”百亿水利工程
江河湖连通 洪涝旱联防
——萧山区全面启动“123”百亿水利工程
【本站10月29日讯】当时代发展的车轮走到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今天,在我省实施“五水共治”战略行动的大背景下,萧山作为全省唯一四次荣获水利“大禹杯”金奖的区(县、市),因水而兴,得水而美,缘水而盛。继2011年启动“八大十亿”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后,今年以来,萧山区委、区政府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主旨,乘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的强劲东风,担当尽责,主动作为,特别是10月24日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后,抢抓当前冬修水利建设的“黄金期”和“关键期”,全面启动了以“一湖、两江、三大排涝圈”为重点的“123”百亿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掀起冬修水利的高潮,着力构建萧山江河湖连通,洪涝旱联防,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联动的新时期水利发展大格局,以治水的成效,倒逼转型升级、新型城市化和生态文明建设。
“一湖”为心,通江连河活水来
湘湖,一颗镶嵌在萧然大地上的明珠,坐拥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三江交汇之处。萧山通过实施退耕还湖调蓄水,通江连河做活水,在完成湘湖一、二两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再次投入37亿元,启动了“大干三年、圆梦湘湖”的三期工程开发与保护建设,在打造湘湖这张休闲旅游胜地“金名片”的同时,做深做实湘湖调蓄洪水、排控涝水、保障供水这篇水利发展大文章,使萧山城区洪涝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应急备用保供水 。萧山地处钱塘江下游,饮用水供应完全依靠钱塘江取水,取水水源单一。一旦钱塘江遭遇突发性水体污染事件,将对萧山的饮用水保障造成重大安全影响。对此,萧山未雨绸缪,主动出击,将湘湖作为全区应急备用水源积极申报省重点项目予以重点推进,既保障了湘湖工程的有序推进,更有效破解了萧山饮用水源单一、保障度低的困境。随着湘湖三期的开发和保护建设,湘湖总库容将达到1895万方,总应急库容将达到840万立方米,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标准,可基本满足萧山城区7天的应急备用水源安全保障。在2011年建德新安江苯酚污染等事件处置过程中,湘湖作为应急备用水源已先后3次启动,有效保障了萧山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确保了用水突发事件时饮用水安全和社会稳定。
退耕还湖做活水 。湘湖作为萧山城区调蓄洪涝的枢纽和中心,自2005年启动一期工程建设以来,已相继实施了三期工程建设,水域面积由一期的1.2平方公里扩大到6平方公里,累计退耕还湖面积达到9000亩左右,库容也由一期的290万方增加至1895万方。湘湖的开发与保护建设,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湘湖区域的生态环境,提高了湘湖的美誉度,更有效地提升了湘湖调蓄洪、涝水的能力。同时,也打通了湘湖与钱塘江和内河的水系,实现了湘湖的通江连河、水系一体、水景相融的建设目标。通江,通过小砾山水利枢纽使湘湖与钱塘江连通。连河,通过老虎洞河、小砾山输水河使湘湖、钱塘江和内河连为一体。活水,更使钱塘江优质淡水资源通过湘湖源源不断地注入萧山中心城区,为萧山新型城市化建设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保障。
统一调度调蓄水 。湘湖既是杭州休闲旅游胜地,更是萧山城区的防洪调蓄工程。针对2012年“6.18”强降雨和去年“菲特”强台风造成较为严重内涝的情况,萧山充分发挥湘湖调蓄洪水、蓄滞涝水的功能,将其纳入全区防汛防台统一调控调度管理。洪涝期间,通过提前实施湘湖水量的预排预泄,设定水位控制原则,优化预排水调度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湘湖的调蓄洪、涝水的功能,有效提升了萧山主城区及其周边区域内涝的排除能力。经测算,湘湖水库预泄30厘米,可蓄滞洪涝水460万立方米,可承载湘湖区块3天20年一遇降雨量;预泄50厘米,可蓄滞洪涝水560万立方米,可承载湘湖区块3天50年一遇降雨量。
“两江”为轴,强塘固防提标准
钱塘江、浦阳江是流经萧山的两条主要江河,也是萧山经济社会发展的两条“轴线”所在。继2003年萧山全面完成钱塘江、浦阳江20至100年一遇防洪标准的标准塘建设后,针对堤塘轴线长、防洪标准偏低,与萧山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相配套的现状,萧山以“五水共治”为契机,再次投入48亿元建设资金,启动钱塘江、浦阳江强塘固防工程建设,力争通过5年努力,使境内钱塘江、浦阳江堤防标准全面提升至50至100年一遇。
依托浦阳江,打造沿江绿色产业发展带 。素有“小黄河”之称的浦阳江是萧山的“母亲河”。境内流长28.2公里,流域面积352平方公里。流经萧山南部浦阳、进化、临浦、义桥等镇,为萧山南部中轴线所在,更是南部发展的根与魂。2013年6月26日,省委书记夏宝龙专题现场督办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明确提出要“把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全省环境综合整治的一个里程碑和参考系”。为贯彻夏宝龙书记的指示精神,萧山立足于浦阳江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个省级重点发展平台,以浦阳江治理为抓手,按照“提升水战略、治理水环境、巩固水安全”的水利发展思路,及时规划提出了浦阳江治理规划。萧山区委、区政府先后十余次专题听取和研究工程规划建设情况,优化工程建设方案。区人大常委会将其作为重点督办决议进行跟踪督办。工程概算总投资40亿左右,通过实施以堤塘提标、滩涂治理利用和堤塘沿线景观规划建设,进一步整合和提升浦阳江沿江两岸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使浦阳江两岸堤塘防洪标准由目前的20年一遇,全面提升至50至100年一遇,努力把浦阳江两岸堤塘建设成为更加坚固的生命安全保障线,把浦阳江打造成为美丽生态带、休闲旅游带、运动健身带和南部绿色产业发展带。目前,萧山已率先启动了浦阳江治理许家后塘2.3公里试验段工程建设,计划在5年内基本完成浦阳江全线治理建设任务。
立足钱塘江,打造堤塘铜墙铁壁防洪带 。萧山地处钱塘江下游,境内共有钱塘江一线堤塘70余公里。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的有32公里,其余堤塘防洪标准均为50年一遇以下。为切实提高境内钱塘江堤塘防洪标准和民生安全保障能力,使其防洪标准全部达到100年一遇。萧山区率先在全省启动了钱塘江“强塘工程”建设。继2011、2013年相继完成萧围东线外六至外八、外八至外十工段10公里100年一遇防洪标准的标准塘提标工程建设任务后,今年再次投入8亿元区级财政资金,启动实施了钱塘江萧围东线10公里和五堡至七甲标准塘一期工程项目建设。到目前,萧围东线一期4公里标准塘工程已完成工程总量的78%,五堡至七甲标准塘工程也已完成工程总量的33%。
“三圈”为屏,旱涝联防强保障
针对近年来极端性天气频发、多发的现状,特别是2012年的“6·18”强降雨、2013年“菲特”强台风造成严重内涝,2013年夏季持续高温干旱等洪、涝、旱灾情,萧山科学规划、统筹谋划,计划投入区级财政资金25.7亿元,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提出了萧山城区、东部和南部“三大排涝圈”项目建设,并通过配套实施河网快速通道建设,打通河网水系,着力构建萧山洪能防、涝能排、旱能抗、环境优美的江南水网、水系、水生态体系。
建三圈,提升强排能力 。以萧山城区、东部和南部“三大排涝圈”为龙头的强排工程,如“品”字型科学布局于萧山三大易涝区域,计划通过五年努力,全区新增机排流量475立方米每秒。到目前,钱塘江沿江四工段排涝闸、钱江枢纽已基本完工,顺坝排涝闸也已完成工程总量的72%。上述三座强排项目的实施,可为萧山新增150立方米每钞的强排流量。不仅可有效提升萧山中东片,特别是城区的内涝排除能力,更可有效解决萧山境内钱塘江沿线仅有自排闸而无机排闸的水利“短板”,从而牢牢掌握了内涝排除的主动权。在南片湖畈区域,全面加大了南片13座电力排灌站的改造升级力度,由往年1至2座的改造力度,提升至每年6座列入改造计划的力度予以重点推进,全面提升萧山内涝排除能力。
治三河,改善生态文明 。治理黑河、臭河、垃圾河是“五水共治”首当其冲,必须重点突破。在“三河”治理过程中,萧山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排查,综合治理,力戒反弹,以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取信于民。经排查,全区共有黑河、臭河、垃圾河97条(段)197公里。其中,纯垃圾河15条(段)28公里,垃圾、黑臭河15条(段)25公里,黑臭河67条(段)176公里。在垃圾河治理上,截至今年6月底, 15条(段)28公里垃圾河和15条(段)25公里的黑臭垃圾河中的垃圾部分治理任务已全部完成,共清除垃圾9300吨,投入约500万元。在黑臭河治理上,萧山计划今年底完成治理65条(段)124公里河道黑臭现状,治理率81.3%;明年全面完成所有黑臭河治理的目标。到目前,完成黑臭河整治107公里,占年度目标任务的92%。同时,通过持续的调水配水、河道保洁、沿河两岸拆违控违等措施,全力净化河道水质,改善河道水环境,努力为萧山多打造几条可游泳的河。
畅河道,构建河网通途 。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水和谐的建设理念,突出防洪、航运、生态“三位一体”的要求,萧山大力推进了以河网畅通工程为重点的河道综合整治建设,着力构建全区河网防洪排涝抗旱的“快速通道”。今明两年,萧山已启动实施了全区74条(段)346公里的河道综合整治建设任务。通过实施河道护岸、疏浚、绿化、清障、保洁等五措并举,着力提升河道的行洪排涝能力。尤其是针对部分河道淤积严重、排灌不畅、调蓄能力弱化、水质较差等实际问题,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逐年实施,周期轮疏”原则,抢抓当前冬修水利建设的“黄金期”和“关键期”,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在全区范围内迅速掀起了冬修水利建设的高潮。
民意为本,强化保障聚合力
水利兴则民心稳,民心稳则天下宁。面对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倒逼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发展机遇期,萧山凝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迸发出的工作激情,举全区之力,聚全民之心,为“五水共治”提供了强大的合力保障。
提高认识,担当尽责 。启动和实施以“江河湖连通,洪涝旱联防”为主要内容的“123”百亿水利工程,是萧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和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重大战略部署的有力举措,也是保障和改善水利民生的迫切需求。萧山区委、区政府及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将其作为“五水共治”的首位首抓工程,以破釜沉舟、壮士断腕、重整山河的决心,全力抓实施、全力抓推进,全力确保了工程建设的成效。
规划引领,科学布局 。萧山坚持规划为导、安全为基、生态为重,紧密结合萧山水利发展实际,率先在全省各区(县、市)级层面完成首个《水利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力争五年时间实现城区24小时降雨250毫米不受淹,浦阳江、钱塘江防洪标准提高至50至100年一遇,河道水质明显改善的“三大目标”,及时规划完成了《萧山强塘工程规划》、《萧山区强排工程规划》和《萧山区强网工程规划》,从而为“123”百亿水利工程提供了科学的规划引领和项目布局。
创新机制,加大投入 。萧山区坚持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区、镇两级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大水利建设的统筹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同时,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级政府融(投)资公司通过融(投)资等形式,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确保水利资金保障到位。如浦阳江治理工程中,充分发挥区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应,通过实施浦阳江沿线两岸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提升土地的升值发展空间,以确保工程项目建设的资金平衡,有序、有力地保障了浦阳江治理工程的推进。
强化考核,落实责任 。萧山创新实践水利工程建设效能监察制、质量安全飞检制、工程变更会审制、现场业主与监理联检制等规章制度。并坚持责任落实考核到位,相继健全完善了区防汛防台、防洪防涝体系建设,落实了“五水共治”考核、“三河”治理情况定期登报通报、“河长制”管理及河道保洁等考核目标管理举措,激励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大干开新局,大干创佳绩,为全区“五水共治”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资金保障、机制保障和全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