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余杭“同城同待遇”走向现实

06.01.2015  18:06

余杭

萧山

  《意见》明确:
  市现行相关政策与《意见》不一致的,以《意见》为准;两区现行政策标准高于市本级标准的,高出部分由两区妥善处理;两区新出台的相关政策要与市本级标准保持一致,重大民生保障政策的出台前须报市政府批准。
  两区党委、政府每年都要向社会公布公共服务政策与市本级标准并轨情况。
  市有关部门今后在制订、完善政策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八城区地域广、情况较为复杂的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增强全局意识和把握能力。

  1月5日,我市通报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萧山区余杭区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从今年起,萧山、余杭两地的户籍、就业和社保、社会救助、教育、公共卫生、市民卡服务、公积金制度、保障性安居工程、公共交通等9个领域的公共服务政策将率先“破题”,并逐步实现与杭州并轨。

   书记市长当组长,领导小组很强大
  统筹协调和推进一体化发展各项工作
  2001年,萧山和余杭“撤市设区”,与原有六城区一起构成了一个新的杭州主城区。
  13年来,两区的户籍、教育、社保、卫生等公共服务政策始终没有很好地与杭州主城区并轨。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杭州发布政策时,往往都会后缀一个括弧——“萧山区、余杭区除外”。这个括弧也成为两区百姓心中的一个疙瘩,加快融杭发展已成为他们越来越强烈的呼声。
  如今,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萧山余杭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龚正和市长张鸿铭担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两区区委书记及相关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市有关职能部门和两区政府负责人为成员,统筹协调和推进一体化发展各项工作。  

   每一条政策意见均由一位市领导联系
  每年公布一体化进展情况接受监督
  去年10月中旬,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杭州工作时明确要求杭州统一思想、加大力度,使萧山余杭真正融入主城区。
  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说,加快两区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不仅是省委、省政府对杭州工作的新要求,也是杭州“杭改十条”的重要内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十大整改问题之一。
  “两区兴、则杭州兴;两区强,则杭州强。杭州将着力打破体制壁垒、加快体制调整,进一步促进市域内资源的优化整合、要素的自由流动、产业的合理布局,加快两区由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变。”而最为重要的是,加快两区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将消除两区与主城区空间上的距离、心理上的隔阂。
  为有效保障两区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工作,每一条政策意见均由一位市政府分管领导联系,一个部门牵头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每半个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了解进展情况,研究协调解决问题;每年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两区与主城区公共服务一体化进展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市里还将组建联合督查组,对两区与主城区一体化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察,督察结果纳入年度考评。

   九条政策实打实,全是干货
  不再是并轨,是融为一体
  统一户籍管理
  1月1日起,夫妻投靠、老年投靠、未成年子女投靠、人才引进、购房落户、投资落户等八城区外户口迁入两区政策统一执行主城区政策。其中,两区购房落户政策中除建筑面积80㎡的标准不变外,付款方式、上市交易、审批程序等标准按主城区政策执行。
  1月1日起,以迁入地“有合法固定住所,实际居住且人户一致”为原则,实现两区与主城区户口双向迁移。两区的单位集体户的出生申报、三代以内直系亲属相互迁移(迁入地为集体土地、军产、公共租赁住房、廉租房、承租的直管公房等及有产权纠纷的房产除外)、婚嫁、住房搬迁等城区内户口迁移管理政策统一执行主城区政策。
  萧山、余杭两区集体土地上的区内户口迁移、分户政策暂时维持不变,待全市户籍制度改革方案确定后,按新政策执行。

   统一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及体系
  今年起,逐步实现两区与主城区之间社会保险缴费权益(缴费年限、记录和个人账户)和医保定点单位互认。两区要按照市本级标准及时将就业政策以及社会保险参保的范围和对象、缴费和待遇标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经费和待遇标准,财政补助标准等调整到位。
  2018年前,两区按规定完成社保基金清算工作。2018年1月1日起,两区养老、医疗、失业、工商、生育保险纳入市本级统筹。
  统一主城区、萧山区、余杭区的社保制度框架,三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统一调整为14%,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统一调整为每月150元;统一全市医保机构管理标准;改造升级两区医保两定机构信息网络,公布911家三地互认机构名单,本月起三地医保消费实时互认。
  采取“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办法,分3年推进两区社保一体化工作逐步到位。

   加快社会优抚、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一体化
  今年起,萧山区、余杭区企业复退军人和企业退伍军人春节慰问金执行市本级标准,其中企业复退军人为每人1800元,企业退伍军人为每人200元。两区退伍转业安置金、进藏义务兵安置金均执行杭州市人民政府、杭州警备区文件精神,具体标准三季度确定。
  两区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照料中心建设、老年食堂运营等补助执行市本级标准。
  两区低保、残保、水电煤补贴、物价临时价格补贴、高龄津贴、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等执行市本级标准。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加快两区与主城区名校(园)集团化办学和学校(幼儿园)互助共同体建设,支持主城区优质中小学(幼儿园)到两区举办、承办和领办新校(园)。
  加快推进高中段(含中等职业学校,下同)学校招生一体化。在现有办学管理体制不变的情况下,完善城区高中段学校布局规划,加快寄宿制优质高中段学校建设。今年起,逐步实施主城区和两区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和特色示范普通高中的双向定额招生,到2018年,统一八城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段学校招生政策,并创造条件加快高中段学校招生一体化。
  目前,主城区4所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共计4个班面将向萧山、余杭两区招生,其中杭二中滨江校区和学军中学将在原来面向主城区招生12个班之外各增加一个班,面向萧山、余杭两区招生,杭高地区班和长河高中1个宏志班停止招生,调整为全部面向萧山、余杭两区招收普通高一新生。

   促进产业提升发展
  加大对两区产业的扶持力度,重点产业项目安排要向两区倾斜。市财政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促进两区产业转型升级。

  优化公共交通组织管理
  加快地铁建设,完善两区地铁各站点周边公交配套设施,加强公交站点、公共自行车服务点与地铁站点的对接。
  完善八城区公共汽车客运专项规划,两区年度区域公交客运线网优化调整方案(含新增线路)由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审核。继续执行市与两区公交一体化政策,市财政按出资比例承担两区公交一体化政策性亏损补助。目前,地面公交已基本实行与主城区公交线路编码、车辆配置、标志标识、站点站牌、营运规范的“五统一”,线路审批严格按照行业规定执行,票价及公交IC卡购置和使用与主城区统一,免费、优惠人群待遇与主城区同步。
  加快出租车营运统一管理,今年起,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统筹主城区和两区出租车运力投放。主城区与两区新增全市域(八城区范围)出租车原则上实行“同城同待遇”,存量及新增的区域性出租车仍维持区域经营政策。

   实现市民卡应用和服务一体化
  年内完成两区市民卡中心公司化整合工作,实现八城区市民卡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可继续保留与原银行的合作、市民卡银行账户开卡和存款等功能。同时,将市民卡公司在社会保障、城市交通、公共服务和便民支付等四个方面的成熟应用延伸到两区。
  此外,将保留两区市民卡现有的特色民生服务,并根据两区百姓的需求和地方特色,推出适合本地情况的差异化服务,提升百姓生活品质。

  统一住房公积金、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有关政策
  今年起,杭州公积金中心对两区公积金业务实行统一制度、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分中心资金实行统一运行、统一审批标准、统一服务流程,并实现八城区住房公积金通存、通兑、通贷,进一步方便八城区直供公积金提取和贷款,提高公积金使用效益。两区公积金增值收益留归两区。两区归集的公积金资金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5月底前,完成业务制度和审批、服务流程的标准统一,并改进目前的异地贷款做法,取消存贷证明。
  11月底前,完成系统平台的升级改造,实现系统运行平台和业务数据的大集中,全面落实公积金服务的“通存”、“通兑”、“通贷”,建立更加规范有效的公积金运行新体制。
  两区政府继续负责公租房(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和人才房建设,其建设、申请、补助标准与市本级政策统一。

   加强公共卫生和计生服务
  统一编制市区卫生规划,统筹主城区与萧山区、余杭区的医疗资源布局。引导省、市优质医疗机构与两区医院合作办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两区;鼓励社会资本在两区举办上规模、上水平的综合型、专科型医院和高端特需医疗服务机构。
  今年起,两区城乡公共卫生、免费婚检、免费孕检、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小学生窝沟封闭、计划生育服务等补助执行市本级政策。

   为什么要推进萧山余杭一体化?
  1、杭州经济长远发展的需要
  2001年萧山、余杭“撤市建区”后,实现了与市区的“双赢”发展,两区GDP和财政总收入在市区(八城区)占比从2002年的36.3%、22.6%,提高到2013年的39.1%、28.3%。

   2、政府更好履行职能的需要
  “撤市建区”后的萧山、余杭仍保留了原县级政府所拥有的权力,政府领域重构存在滞后现象,低成本扩张、要素规模驱动特征明显,负面影响逐步加大。

   3、公共服务政策统一的需要
  涉及与广大市民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户籍迁移等方面公共服务政策始终没有统一,成为体制机制上的诟病,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现实问题。

   去掉有形括弧
  还要去掉无形括弧
  老百姓既“点赞”又提希望
  9大公共服务政策将在3年内逐步实现并轨,萧山和余杭“去括弧”消息一传开,便在老百姓中引发热议。

   “萧山余杭再也不是括弧里的‘小伙伴’了
  家住余杭闲林的浙江工业大学老师曾晰:
  以前有形的括弧,让萧山余杭百姓总觉得没有得到同等对待。如今,看得到的括弧去掉了,从9大领域来看变化很大,希望在民生一体化的道路上速度越来越快。
  网友“塘栖好地方”:
  萧山和余杭,终于快要不是括弧里“除外”的“小伙伴”了,为一体化鼓掌!
  市民虞国敏:
  萧山、余杭如能将户口、房产、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等政策与杭州主城区实现一体化,才算得上真正融入了杭州主城区,有形的括弧没有了,无形的括弧也要去掉,这样才会有更多人的迁移、流动,既利于城市管理,也利于经济发展。

   可以借一辆公共自行车从西湖骑到湘湖
  今后,萧山、余杭将会加快地铁建设,完善两区地铁各站点周边公交配套设施,加强公交站点、公共自行车服务点与地铁站点的对接。
  家住萧山的王欢是个户外运动爱好者,他说:
  杭州和萧山的公共自行车只能互借但不能互还,所以在萧山滨康路地铁站有两个借车点,一个管萧山的,一个管杭州的。还车很困难。实现一体化后,就可以借一辆公共自行车从西湖骑到湘湖,再也不用担心还车难了。

   还应加强文化、心理等方面的融合
  肖波是杭州一家物流公司的文员,每天从城西闲林坐车去城东上班,路上要花一个多小时。但她并不愿意去离家半小时的余杭工作。她说:
  除非有比杭州市区高三分之一的薪水,我才愿意去余杭上班。
  对于这种因没有实现同城待遇造成的“后遗症”,浙江大学区域城市规划系教授周复多认为:
  除了地域上的融合外,萧山、余杭和杭州主城区还应加强文化、心理等方面的融合。

   什么时候教育完全开放了,那才叫融入
  也有人开始了冷思考。家住萧山的陈女士说:
  萧山余杭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最难融入的是教育,主城区优质普通高中对两个区开放的名额还太少,什么时候教育完全开放了,那才叫融入。(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