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探路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运作新模式
苍南是全省人口大县,总人口达130多万,但公共文化从业人员不到1000人,难以全面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全国构建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效能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求下,苍南县开拓思路,多渠道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全面扩大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逐步形成了各种社会力量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良好局面。
一、以“政府购买”带动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创新
一是筛选民营剧团列入送戏下乡“采购表”,面向群众“免费公演”。自去年以来,苍南县青春越剧团、陈舜猜木偶剧团等优秀的民营剧团已参与送戏下乡演出近300场,惠及观众达2万多人,约占全县送戏下乡总量的2/3。二是引入专业演出团队参与大型文艺活动。2014年举办“中华一家亲海峡两岸各民族中秋晚会”,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投入400多万元,引入西北民族大学的专业班底参与演出,完成了14个节目的创作编排,吸引观众达5000多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今年该县的第七届文化艺术节开幕晚会,由杭州市歌舞剧院承接,双方签订演出协议,完成多个高水准节目的创作编排及演出。三是阳光操作购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岗位。2013年,宜山镇兴南社区文化中心图书室通过公开招聘,与社会人员签订购买图书室管理员服务岗位合同,负责做好图书室的管理、运行和服务,经过两年的运作,群众满意度很高。
二、以“服务外包”为公共文化服务注入新活力
基层文化站人手紧缺是不少乡镇社区面临的共同难题,为更好地满足当地老百姓文化需求,宜山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率先将中心的管理和服务“外包”给社会专业机构。今年9月,宜山镇人民政府与苍南县宜山镇艺苗艺术培训学校签订协议,由该机构配备两名固定管理人员入驻该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负责做好每周日常运行工作,并承担文化公益性服务项目,包括协助组织举办大型文化活动,协助完成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活动,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及文艺培训等公益性文化服务项目。宜山镇对外包公司的公共服务、管理规章、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不定时对服务人群、服务单位进行抽样暗访,以保证服务效能。这种“服务外包”的形式一改过去完全由政府直接包办文化的做法,为基层公共文化事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三、让“民间力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补充
一是加大扶持群众业余文艺团队。苍南县现有长期开展活动的各类群众文艺团队近300支,他们已成为该县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去年以来,该县设立了民间文艺团队专项补助资金,择优补助群众文艺团队,补助总金额达50多万元,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团队的热情,有力推动了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二是加大民营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力度。近年来,苍南县陆续涌现出碗窑博物馆、鹅峰古籍馆、刘基文化博物馆、四知堂艺术陈列馆等一批民间资本投入、民营自主管理的民办公益性文化服务场馆,这些场馆均为免费开放。为了充分调动民营文化场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今年,该县设立了民间博物馆免费开放专项补助经费24万元,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让民营文化场馆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