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节地、绿色、生态、文明新风尚——浙江殡葬改革工作一瞥

03.04.2016  00:25

 

2015年,在各级民政部门的积极努力下,浙江殡葬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全面实行殡葬基本服务免费制度,进一步延伸惠民项目。在2013年底全省实现惠民殡葬政策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惠民殡葬政策。目前,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在现有惠民项目的基础上,将骨灰盒的赠送、小告别厅的使用纳入减免范围,一些地方还出台了节地生态安葬的奖励措施。如杭州市实行“双两千”工程(2000个2000元的低价墓),骨灰撒海(江)奖励5000元;义乌市将骨灰撒散的奖励标准提高到15000元。2015年,全省各级财政投入实施惠民殡葬政策配套资金1.2亿元。

全面推广节地生态葬法,积极引导绿色殡葬、人文殡葬。安吉县举办“安吉竹韵·生态清明”首届竹林生态葬骨灰安放仪式,免费为17位逝者举行生态竹林葬,国内20多家媒体进行了现场报道,社会反响良好。杭州、宁波、嘉兴、温州、金华、舟山市继续组织了骨灰撒江、撒海活动,共撒散骨灰238例,基本费用全部由民政部门承担。温州市瓯海区、泰顺县举行集体树葬活动,清明期间全市树葬达187例,绍兴市群众选择树葬的达52例,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态节地葬法正逐步被广大市民所接受。各地制定对骨灰撒散、草坪葬、树葬、花坛葬、骨灰撤江(海)等生态葬法的奖励措施,如义乌市将骨灰撒散的奖励标准提高到15000元。加快骨灰生态化处理方式的转换,着力推进乡村公益性公墓和公益性骨灰堂建设,着力发展节地生态葬法。全省60%的县市区出台了生态安葬奖补政策,生态葬法覆盖全省86.1%的行政村,公墓绿化率达到75%以上。

认真开展全省“两路两侧”“四边三化”专项整治工作,治理“青山白化”。牵头成立省“青山白化”整治工作小组,组长梁星心副厅长先后两次带队开展督导工作,检查、督促、推进、总结“青山白化”整治工作情况,及时掌握和解决任务落实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各项问题整改到位。至2015年底,省级整改点11处,整改率100%;各地自查自纠点270处,整改率100%。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殡葬改革。发挥社会力量在殡葬文化宣传上的引领作用,动员社会组织参与到殡葬管理的监督当中。在2014年成立省殡葬协会的基础上,2015年各市也按政社分开要求相继改组或成立殡葬协会,已成立的有杭州、温州、湖州、嘉兴、绍兴、衢州市,全省涉及殡改的各类基层社会组织约2.1万家。由社区老年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社会组织承接骨灰流向跟踪管理、丧事办理巡查监管,承办殡仪服务等,把殡葬管理职能延伸到基层,切实抓好丧事集中办理和殡仪服务进社区工作。温州鹿城区60多位老年人发起成立鹿城区生态回归促进会,作为全省首个以倡导生态葬法为主题的民间社会组织,社会反响良好。

开展殡葬管理服务专项整治活动。根据民政部的统一部署, 6月上旬起至9月底,在全省殡葬管理服务单位开展了殡葬管理服务专项整治活动。本次专项整治活动以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利益、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对殡葬管理服务单位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全面查找殡葬管理服务漏洞,严厉打击和有效遏制殡葬领域侵害群众利益、违反市场规则及廉洁从业要求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健全规范殡葬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转变殡葬系统干部职工工作作风,全面提升殡葬管理服务水平,打造殡葬系统廉洁从业新常态。通过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我省殡葬管理服务单位反腐倡廉建设,增强殡葬系统干部职工依法办事能力和廉洁自律意识,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效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