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研承艺转化 中国美术学院非遗研培班展示创作成果
6月1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主办,浙江省文化厅支持,中国美术学院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18中国美术学院青瓷技艺研修班、银饰锻造技艺研修班”结业典礼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举行,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李玉普主持结业典礼。
此次,中国美术学院青瓷技艺研修班和银饰锻造技艺研修班,共研培学员40余人。其间,除了有多位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的优秀教师进行授课外,还邀请了非遗专家、教授、学者、艺术家和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等进行讲座,同时带领学员进行了相关专题考察,并推出了结业展览。
该结业展览,展示的正是非遗研培班学员们近期的创作成果,其作品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元素,呈现了来自全国各地学员们纯熟的手工艺水平,以及各自领域擅长的手工艺绝活。学员们说,“通过研培班的再提升,我们在创作时加深了对作品的思考,而并不是一味的描古仿旧,创新思维让人耳目一新。”教师们则认为,目前学员们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梳理的思维和梳理的能力,而这种梳理以及其背后的逻辑恰恰是至关重要的,它会加深对艺术实践的创造理解和思考,并最终为传承人的创作清理出一条路径。
“因此中国美院开设研培班,并不是将非遗传承人,培养成具有美院艺术特色的艺术家为目的,而是希望通过研培课程,能够让学员更清晰地认识到所传承的手艺之美。”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正表示,其实各位学员在对传统技艺的掌握和对非遗魅力的了解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来到美院研培班学习,实际上就是可以通过换位的方式,更加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这就好比只有在红色的背景之下,才能够更加透彻、清晰地体会到绿色的纯粹。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周武说,对非遗传承人而言,这样的学习是一次难得的交流机会,也是一种人文与社会的交融。重要的是,学员们不仅明确了学习方法,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来制定未来的发展和创作方向。传统不仅仅是继承过往,更是向前推进,非遗不是被封存在过去的记忆中,而是要将时间积累下来的集体智慧,转化为当下生活可之能利用的活传统,这也是作为非遗传承人的责任和担当。
中国美术学院作为第一批高校参与、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自2015年起,已走过四个年头,成功举办了7期,培训学员140人次,研培涉及纺染织绣、陶瓷烧造、雕刻塑作、漆艺等传统工艺项目。目前,研培班执行小班制教学,将学院学科专业与研培方向进行有效对接,业已形成非遗传承的独特教学理念和研培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