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万抢的"造船术"派上大用场 2艘挖泥船赴伊拉克战后重建

25.12.2014  22:59

   【编者按】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活动的举办,为企业科研院所搭建了一个“产学研”结合的平台,活动中也涌现出了不少“明星”项目:最高成交价、最具潜力项目等等。而这些科技成果经过企业院所的联合孵化,如今成长的怎么样?是否已经开花结果?本次系列报道联系了往届“明星”项目的技术拥有方,详细了解它们的成长情况。

6000立方耙吸式挖泥船举行下水仪式

   浙江在线·浙江科技新闻网12月25日讯 (记者张吉)“Made in China”,这几个令人耳熟的单词总能出现我们买到的一些日用品、玩具和小物件中,这些劳动力密集企业生产出来的“小玩意儿”也渐渐成了“中国制造”的代名词。不过随着近年来“中国智造”的提出,越来越多的高尖端产品也贴上了“Made in China”的标签,有的甚至已经走出国门。

  近日,浙江增洲造船有限公司传来好消息,由该公司打造两个“大家伙”——6000立方耙吸式挖泥船已经完成相关试验,即将交付伊拉克船东,这也是中国企业首次承建这样的项目帮助伊拉克完成战后重建工作。

   去年“明星”项目初长成

  两艘即将开往伊拉克的大吨位挖泥船,如今是增洲造船船坞中的“大明星”,而这个项目在去年的技术市场周中早已夺人眼球。据增洲造船有限公司商务部张敬喆介绍,去年公司已500万的价格拍下了“6000方耙吸式挖泥船优化设计”项目。

  “高价拍下整个项目并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708研究所海工部设计开发,是公司的首次尝试也是公司技术转型的关键。”张敬喆说道,在拍项目前增洲造船恰巧接到了伊拉克客户的订单,而这个技术与订单需求不谋而合。

  经过一年多的联合设计开发,目前这两艘挖泥船已经完成了下水试航、航行试验和挖泥试验几项关键测试,相关的技术指标也达到了理想的状态。“这两艘耙吸式挖泥船按法国船级社规范建造,主要用于伊拉克城市内河的清淤疏浚和维护以及改善港口条件。”张敬喆介绍说,如果一切顺利,这两个大家伙12月底就能交付伊拉克船东。

船坞中的“大家伙”

   “大家伙”带来技术红利

  6000立方耙吸式挖泥船,究竟有多大呢?据介绍,挖泥船总长109米,型宽19米,不仅适用于高温环境下作业,同时满足现行国际公约、船级社规范、规则、标准等要求,最大载重量达到8500吨。

  这么庞大的两个“大家伙”的建造,不仅对于项目设计方案要求严谨,同时也是对造船公司技术的考验。伊拉克大部分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海水温度较高,相比之前生产的同类型船舶,增洲船厂对这两艘船舶做了高温环境下的特殊技术处理。“主要是机舱通风系统升级,引进新的冷却系统和隔热材料,将有限的机舱空间利用起来,达到通风降温的目的。”

  “而这两个大家伙带来的技术红利也是显而易见的。”张敬喆介绍,为了让这两艘挖泥船顺利下水,公司首次使用了气囊下水,同时该项目作为增洲造船有限公司与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首次合作,成为了实现公司转型升级、树立多元化品牌发展道路中的重点项目之一。

(本文来源: 浙江在线     责任编辑:毛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