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群岛新区描绘“海洋经济地图”

10.04.2015  14:38

  舟山地处我国东部黄金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是我国大陆地区唯一深入太平洋的岛城。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使海洋成为舟山经济社会发展必然选择和重要空间。拥有2400多公里海岸线的舟山群岛新区,为全国地级市海洋经济比重最高的城市。据统计,2014年舟山市海洋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海洋经济总产出达2435亿元,同比增长15.1%;海洋经济增加值为713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87.9%。

  在新一轮海洋经济发展中,舟山群岛新区抢抓机遇、先行先试,以“一体一圈五岛群”的空间发展格局,以港航物流产业、海洋工程装备与船舶修造产业、现代海洋渔业和滨海旅游等为支柱海洋产业逐渐构建舟山“海洋经济地图”。

  1.整合提升船舶修造行业。对8家龙头企业和14家特色企业予以重点扶持,7家企业入围全国造船行业“白名单”,累计削减船舶产能107万载重吨,去年实现规上船舶工业产值770亿元,增长15%,三大指标占全国比重从10%提升到15%左右。海工装备制造业发展提速,2014年产值增长44.4%,成为拉动船舶工业增长的新动力。目前,750海洋生活平台、浮式石油生产储卸装置、15.2万穿梭油轮、90米自升式作业平台等20余个首制海工产品开工建设,全市手持海工装备订单达110亿元。舟山太平洋海工建造完成的总投资2.45亿美元的世界最大海上石油钻探生活辅助平台已于去年11月投入使用。

  2.做大做强港航物流服务业。货物吞吐量连年增加,2014年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47亿吨,比上年增长10.56%,铁矿石、石油及制品、煤炭等大宗商品中转运输成为拉动舟山港域吞吐量快速增长的主要货种。海运运力净增1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1%,运力规模处于浙江省前列。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规模效应逐步显现,截止目前,累计上市交易品种达28个,2014年完成线上交易15566亿元、线下实体贸易252亿元,分别增长121%和116%。

  3.积极发展海洋旅游新业态。积极开发民宿、海岛探险等特色旅游项目,引进养生、疗养、度假类旅游产品。探索禅修旅游多元化,在全国率先引进居士教育试点,成立佛乐团,开展讲经说法、坐禅礼佛、修身养性等活动。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国际邮轮码头建成开港,观音法界奠基动工。2014年,累计接待境内外游客34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5亿元,分别增长10.9%和11.7%。

  4.渔业生产形势较好。2014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66.94万吨,增长7.4%。铁腕整治水产制冷行业,关停企业97家,整改提升208家,规上水产加工产值增长10%。鼓励发展远洋渔业,远洋捕捞生产亮点明显。受远洋渔业投产渔船增加、阿根廷鱿鱼捕捞形势较好等有利因素影响,远洋渔业产量提升,总产量39.35万吨,增长32.7%;国内捕捞产量113.79万吨,增长1.1%。

  5.海洋科技创新加强。海洋科学城核心区块建设加快推进,网易舟山研发中心等项目启动建设。新区引进大院名校联合共建海洋科技创新载体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北京大学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研究院、浙江中科海洋科技园、国海舟山海洋科技研发基地等合作项目纷纷签约落户。与浙江大学共建的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建设进展顺利,计划于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将为新区培养海洋科技人才。(舟山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