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站位国家战略“叠加”风口 筑梦海洋时代
图为散货船进行铁矿砂装卸作业。 林波 摄
图为宁波舟山港鼠浪湖码头。 林波 摄
图为浙江舟山岙山保税燃料油库。 林波 摄
中新网舟山5月7日电(记者 林波)从中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到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再到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作为海洋经济试点的排头兵,近年来,舟山在海洋经济发展上迈开了新的台阶。舟山市市长温暖表示,围绕“一带一路”愿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实施,将充分发挥舟山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效应”,加快把舟山打造成为面向国际、联通江海、辐射长三角的国际一流的综合枢纽港。
服务长江经济带
打通江海联运“最后一公里”
舟山地处中国东部黄金海岸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点,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2016年4月19日,国务院同意批复设立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同年5月3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总体方案》。
立足优势,谋势而动,舟山正积极谋划“通江达海”的战略文章。
2017年4月19日,伴随着阵阵钢板切割声,中国首艘2万吨级江海直达船在舟山正式建造。
据该船设计方——浙江欣海船舶设计研究院院长陈波介绍,首艘2万吨级江海直达船具备“宜江”、“适海”、“先进”、“经济”的特性,“经测算,该船型比同类海进江(海船)船舶造价降低约10%,载重量增加约13%,能耗降低约12%。”
对于江海直达船的未来,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副局长朱汝明充满了期待,“通过江海直达这种运输方式,可以起到快捷、便利和专业化的运输,同时这种运输方式对于整个长江运输成本的降低、服务质量的提高带来帮助,为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提供支撑。”
瞄准油品全产业链
提升大宗商品全球竞争力
随着通江达海“魔方”转动,多式联运的红利正在显现……4月17日,停泊在宁波舟山港鼠浪湖岛的香港籍散货船“PACIFICWARRIOR”号轮完成38.99万吨、价值约2.4亿元巴西铁矿砂装卸作业,该码头即将迎来40万吨矿船的常态化靠泊。
从昔日的孤岛小渔村到如今规模宏伟的现代化矿石中转港口,鼠浪湖岛的开发是舟山发展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建设国际矿石中转基地正是浙江自贸试验区的主要任务之一,而以油品全产业链投资便利化是浙江自贸试验区贸易自由化的核心试点内容。
在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浙江自贸试验区)挂牌暨建设动员大会上,舟山市委书记俞东来表示,通过一系列的试点试验,舟山将聚焦建设目标挂图作战,力争尽快启动一批可看的项目,创造一批可学的经验,形成一批可展示的试点,加快建成政策领先、监管便利、制度创新的开放高地。
其中的制度创新已经先行。杭州海关首批推出的15项举措便是为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量身定制”的制度创新。
“按照之前相关规定,一艘供油船在一个作业航次内,只能给一艘国际航行船舶加油。”杭州海关隶属舟山海关加贸管理科科长张晓莉表示,“以‘一船多供’政策为例,单艘供油船舶在一个作业航次内可以对多艘受油船舶供应保税燃料油。”
在一系列的制度创新高地下,以铁矿石和油品为中心的大宗商品的交易网络被激活了。伴随着四通八达的“海上高速”和“通江达海”的航道体系,大宗商品的发展蓝图也跃然纸上。
发挥“叠加效应”
深耕蓝色筑梦海洋时代
如今,伏笔多年的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版图正缓缓打开,舟山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的“叠加效应”,深耕蓝色,筑梦海洋时代。
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一年来,江海直达船等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以保税燃油为核心的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加快建设,直供量超过100万吨;中国(浙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获批组建……
这一组组数据无不体现着当前发展的“舟山速度”。但不得不提的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并非舟山的终极目标。
舟山自由贸易港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夏文忠强调,早在2013年,舟山就曾提出了舟山港综保区、自由贸易园区和自由港区“三步走”的发展路径,“在未来,舟山将对标新加坡、香港等世界一流港口城市,拉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
为建设对标国际的一流港口城市,舟山一直“在路上”。依托海港、海湾、海岛“三海联动”,舟山的临港产业就描绘着海洋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互动的生动画面。
宁波舟山港一体化便是发挥舟山“海港”优势的其中一个案例。据了解,到2020年,宁波舟山港计划将初步建成全球一流的现代化枢纽港,全港货物吞吐量力争达到10亿吨,进一步巩固全球第一大港地位。
而在“海湾”的畅想上,依托良好的深水岸线资源,在舟山群岛新区港口版图上,建设东北亚保税燃料油加注中心和交易中心的目标也呼之欲出。
风从海上来,放眼今日舟山,一个综合枢纽港的雏形在东海之滨正迤逦铺开。“我们将牢牢把握国家赋予舟山的战略定位和使命,聚焦舟山自由贸易港区、海上花园城市建设。”温暖掷地有声。(完) 【罗道旺】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