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普陀多举措致力文物“活起来”

04.06.2015  13:16

  近年来,舟山市普陀区以“让群众记住历史,让文物释放时代价值”为文物保护新思路,强化保护措施,点亮文物价值,积极推动文物“活起来”。

  一是加大修缮保护力度。建立了区文物办、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业余文保员三级文物保护管理体系和安全巡查制度,消除文保单位安全隐患。完善文物修缮保护政策,出台了区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保护补助暂行办法,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并坚持“修旧如旧”原则,进一步改善了文保单位的生存状态。

  二是焕发文保单位生机。组织市民参加“普博之旅”,参观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保点,实地感受普陀的历史文化底蕴。计划在省级文保单位定海测候所修缮完毕后,将其打造为普陀气象博物馆,让市民更多地走进定海测候所,了解该区气象事业的历史和发展。

  三是开展文物普查征集。积极推进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普查登记了356家国有单位,摸清了“家底”并为其中有价值的可移动文物“建档立案”。出台区文物征集办法,广泛征集民间文物藏品,特别是在普陀旧城改造过程中,成立了征集小组,做好藏品登记和调研工作,已征集藏品近150件。

  四是创新文物展览方式。除了以普陀博物馆为龙头,六横里岙民俗风物馆、展茅五匠馆、朱家尖奇石馆、东极历史文化陈列馆(渔民画馆)、白沙渔俗馆为主体的海洋系列(民间)博物馆常规文物陈列展览以外,区博物馆还致力于打造“五公里文博服务圈”,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和“线上线下”等形式,每年到社区、部队、学校等地输出专题展览、讲座宣讲等活动12次,力求文博服务“接地气”,让群众进一步邻略到普陀文物的价值和历史文脉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