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零距离”推进“结对子、种文化、育文明”

06.07.2015  10:19

  今年5 月以来,舟山市积极对接“基层工作加强年”的相关要求,持续开展“结对子、种文化、育文明”活动,推动全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目前,全市共有240余家文明单位与195个渔农村新社区结成对子。

  一是建立长效流动机制,实现对接零距离。坚持因地制宜、有效推进文化资源在城乡间有序流动长效机制。打造“文化走亲”交流平台,采取“选亲、招亲、结亲、走亲”形式实现多层次、多样化、多类别的文艺演出及成果交流活动,目前共开展“文化走亲”12场,基层参与群众近15000人。实施“千人计划”基层文化队伍素质提升工程,以城带乡,指派专业文化干部与薄弱乡镇结对,开展基层文化工作者专题培训50余场。根据渔农民就业的新要求,开办农函大培训班,2015年计划培训一年制学员1.5万人,短期培训7万人次。开展“流动青少年宫三进活动”,为渔农村青少年和留守儿童提供感受城市、兴趣培育、艺术特长发展和心里健康引导等服务。

  二是加强基地阵地建设,实现服务零距离。依托各地文化部门,整合有关资源,建设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基层传统戏剧传承基地、培训基地、创作采风基地等。成立6个渔农村文化礼堂工作指导小组,点对点、全天候对样板村建设提供支持,推进全市渔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成立舟山市广场舞指导服务中心,在全市广场舞队伍中形成依法、规范、自律、自管的良性管理模式。结合全市基层科普示范单位建设活动,在全市建成科普特色学校9所、渔农村社区科普画廊10座、科普活动室10个。

  三是做强群众文化品牌,实现展示零距离。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内容,推动海洋文化精品建设。细化目标任务、强化多方协作,加大对舟山特色文化村落的挖掘和开发,保护历史文化遗迹遗存,培育海洋特色文化村,进一步凸显“一村一品”。完善“淘文化”公共文化社会化运作平台,建立良性竞争机制,重点建设“民星团队”和“民心节目”栏目,激励团队创新、创精品。开展“市民大讲堂”“市民大舞台”“市民大展厅”“艺术大讲堂”系列活动,提升群文品牌内涵。

  四是激活群众参与热情,实现组织零距离。依托专业志愿服务团队、组织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参与种文化活动。组织全市4类45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流动青少年宫进社区、进渔农村学校约40场次,暑假公益夏令营活动12场次。结合“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和舟山解放65周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计划在基层开展主题教育300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