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

07.07.2016  17:34

一是建立保障机制,切实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各县(区)均能按规定做到教育经费依法实现“三个增长”, 确保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达到或超过省下达的比例。定海、嵊泗经自查发现存在以前年度经费安排不符要求的情况,还按规定专门追加安排经费予以弥补。各县(区)均能按规定提取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教育发展。学校的建设和维修经费、设备更新与添置经费、各类教育专项经费、教师培训经费等均按规定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这些工作已形成常态。各县区均按要求实行了绩效工资制度,出台了对教学一线倾斜的政策,确保了中小学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这项工作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教育经费使用的绩效考核与审计监督进一步加强,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二是合理统筹安排,优化和均衡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全市建立和完善与城乡建设规划匹配的教育布局专项规划,落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的合理布局,合理统筹安排各类教育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创建,至2015年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达到90.5%;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得到强有力的推进,促进了高中多样化发展,至2015年底,省级特色示范高中比例达到57.2%。全市的职业教育体系已整合完成,中职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完全纳入设区市统筹规划,投资5.4亿元的舟山技师学院工程也已交付使用,同时顺利推进了舟山航海学校搬迁、岱山职业技术学校和普陀职教中心迁建工程,所有职业中学均完成省等级中等职业学校创建,全市学生就读高中的普职比达到了55%︰45%;城乡社区教育机构网络进一步健全,街道社区学校和乡镇成人学校的标准化率达到100%。

三是均衡配置资源,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县区能严格控制城区小学、初中班额,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实现“零择校”;农村薄弱学校的经费和师资的扶持从政策上得到保障,农村学校的办学软硬件得到根本改善;义务教育学校的布局更加合理,教育设施设备配置更加标准和均衡,老城区教育资源紧张的局面得以根本改善,大班额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四是探索“服务区”制度,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化发展。按期完成了学前教育达标(示范)乡镇(县区)创建工作,全面实施《舟山市学前教育普惠化三年行动计划》,落实薄弱幼儿园改造提升计划,完成了无证幼儿园整治工作,推动全市学前教育普惠化发展。至2015年底,全部乡镇(街道)均完成学前教育达标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面达到78.05%,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面达到90.2%,同时全市正在积极探索实施学前教育“服务区”制度,学前教育覆盖。

五是资助实现全覆盖,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全市进一步完善了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保障体系,6-15周岁持证残障儿童入学率达到95%以上,各县区均按要求完成中小学资源教室建设投入使用。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至2015年底达到71.8%。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嵊泗、岱山已淘汰了县域内的民办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各县区进一步健全了经济困难家庭子女教育资助政策,对困难家庭学生做到按规定标准“应助尽助”。按规定的全面实施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累计投入资助资金3734万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实现全覆盖。

六是深化制度改革,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各县区均能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和育人理念转变,积极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现代化教师队伍。为深化制度改革,市教育局出台并实施了《关于加强市本级中小学校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管理和调控的实施意见》。以此为工作指南,指导县区建立和完善了均衡配置城乡、校际师资,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和偏远农村特岗教师津贴制度;同时进一步加强骨干队伍建设,完善了市级名师工作室考核办法,建立了学科中心组制度。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建立青年教师学习联盟,扎实开展活动,辐射引领全市各县区,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2%。

七是创新培养模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为全面提升教育服务群岛新区建设的整体能力和水平,高质量地推进全市的教育现代化工作,市教育局出台并实施了《关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德育导师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证书持有率;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营造全新育人氛围。同时进一步贯彻落实《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舟山市美丽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2015年全市37所学校成为美丽学校达标或示范学校,超过年初制定的30%的目标,育人功能初见成效。

八是营造育人氛围,切实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各级党委、政府均能高度重视动员和引导全社会重视教育的氛围,关心、支持教育工作。发改、财政、编制、国土资源、规划、物价、流动人口管理等部门能紧紧围绕实现本县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形成合力,不断提高服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宣传、文化等部门以及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组织,能积极参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关心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新闻媒体能进一步加大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尊师重教、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