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千尺之高始于“新松”勃发

28.10.2015  09:26

    作为我省繁荣文艺“四新计划”中启动最早的人才培养计划

    专门培养各类青年艺术人才,下月将有系列研讨展示活动

    包峥剡

    曾杰

    昨天上午10点,在省文化厅的会议室里,一段VCR引来了现场的一片议论。

    镜头中出现了越剧、昆曲、婺剧、舞蹈、杂技、话剧……蒙太奇式的剪辑,出镜演员的名字都很熟:蔡浙飞、曾杰、刘福洋、方汝将……这些人都是近年来活跃在浙江艺术舞台上的青年演员。

    短片结束,灯光亮起,浙江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薛亮说:“‘新松计划’已经10年了。”

    “新松计划”是浙江省贯彻“八八战略”、落实“文化人才工程”的创新举措和子项目,是省委宣传部青年艺术人才培养“四新计划”之中启动最早、持续最久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

    自2005年以来,浙江省文化厅针对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话剧等各艺术门类,累计实施各类青年艺术人才培养项目150余项,发现、培养和资助青年艺术人才1500余人。

    而在短片中出现的那些青年演员,就是这10年来陆续入选“新松计划”的我省青年艺术人才。

    在“新松计划”实施10周年之际,为了总结“新松计划”实施10年来的经验,同时也为了规划下一个10年浙江青年艺术人才培养的思路,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将主办“新松计划”实施10周年研讨展示活动——

    11月3日,在浙话艺术剧院,“浙话新势力”将上演话剧《花木兰》。

    11月4日,在杭州剧院,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拍摄的《新松恨不高千尺》“新松计划”10周年电视专题片将首映。随后,将举行《一脉相承》名师带徒戏曲晚会,晚会将由“新松计划”10期青年戏曲演员高级研修班中担任过教学工作和参与过学习的戏曲名家,我省青年戏曲演员代表同台演出,包括尚长荣、裴艳玲、汪世瑜、谷好好、蔡浙飞、方汝将、施洁净、曾杰等。

    11月5日,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将召开“新松计划”实施10周年研讨会。

    蔡浙飞

    他们是这样冒尖的

    在“新松计划”的众多项目里,有一个是省属舞台艺术拔尖人才选拔培养计划。

    该计划自2013年开始实施,由各艺术单位申报培养对象,经投票后每年产生不超过3名的年度培养对象,每人每年补助50万元左右的专项培养资金,每年参与考核。

    蔡浙飞(浙江小百花越剧团,2013年首批浙江省属舞台艺术拔尖人才培养人):对很多青年演员来说,在进入剧团之后,不知不觉间,就会慢慢变成了一种被动的人。但“新松计划”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可以从被动型变成主动型。

    比如,折子戏《周仁哭坟》就是我自己参与创排的新作。我亮出了以前武生的底子。排戏的时候,我完完全全地投入其中,在空无一人的剧场里一遍遍地磨戏,我突然意识到,这就是我想要的那种“孤独的黑匣子里的艺术”。而这是“新松计划”给我的支持,因为有了这笔钱,我可以非常纯粹地去做艺术。这是多么大的信心和鼓动啊。

    曾杰(浙江昆剧团,2014年浙江省属舞台艺术拔尖人才培养人):年轻演员们有一个共通的问题,就是学习时间短、演出时间少。而“新松计划”带给了我们一个概念上的提升。

    “新松计划”的高研班是按“花旦”、“小生”这样的方式开班的,所以,上课时不单单是针对某个剧种,而是来自不同剧种的演员们坐在一起,比如昆剧、京剧、越剧、婺剧、瓯剧等。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大家交流很多心得。

    于我而言,在我学习的同时,还有一种念头,就是不能给师父丢脸。

    昆剧是内敛的优雅的,我觉得可以两条路走。传统是一块,我也想去尝试做一部昆曲新剧。

    包峥剡(浙江艺术职业学院,2014年省属舞台艺术拔尖人才培养人):“新松计划”给了我机会,让我可以做更多的实验性的东西。我尝试做了环境舞蹈,我把教室的窗户拆了,我给学生们出了个题目,叫“窗里窗外”,把教室里面和外面的草坪作为表演的区域,该如何来贯通。

    浙江是个戏曲大省,中国古典舞有很多元素是从戏曲中来的,我的父母曾经都是遂昌婺剧团的。

    今年我做了一个新作品,古典舞《把酒》。舞蹈里的那个男人,可能是王羲之的曲水流觞,可能是李白的“对影成三人”,也可能是苏东坡的“把酒问青天”,我把三个人物放到一个戏曲演员的形象里,用来表现一个人从青年、中年,到老年的一生。传达一种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感受。这也是今年我在做的戏曲与舞蹈融合的尝试。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陈淡宁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