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场“黑臭河手术”后 岸绿了景美了
曾经被百般吐槽的黑臭河
如今成了天天晒朋友圈的美景
G20在即,水清天蓝是杭州给自己立下的标准,是世界对这座城市的期许——
整治数管齐下,今年杭州有32条河道做了整治,数条河道做了生态治理。最典型的就是黑臭河打了个翻身仗。
可这些都只是纸面上的数据,沉淀到生活里,这些河道的改变,究竟让老百姓得到了多大的获得感呢?
我们看到了:黑臭的新开河,曾经被百般吐槽,如今成了朋友圈里炫耀的美景;
我们看到了:臭了十来年的下塘河,水变清了,融入了半山的历史文化,成了附近居民的后花园。
你可能发现了,家门口的河道近来都有了新模样。而这些细节,正让越来越多杭州人由衷地愉悦起来—— 桃源新区市民林建元:家门口的河里,几十年没见的鱼群游回来了
以前,这是一条淤泥沉积又脏又乱的黑河;现在,变身后的它,绿波荡漾,杨柳依依,成了周边居民的后花园。这里说的,就是今年刚刚完成整治的杭州城北的下塘河。
“变了变了,真变了。” 杭州城北,家住桃源新区的市民林建元,看着河边的岸绿了景美了,成群的鱼儿游起来了,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说,儿时在河边生活的幸福时光回来了。
看着焕然一新的下塘河,林建元很激动。本报通讯员 陈菲 摄
●自述者:桃源新区的市民
林建元 62岁
这条河,我们从小就生活在旁边的,几十年了,以前水都是能喝的,后来就慢慢变黑变臭了。你看,现在又整治干净了,不止是河面宽了一倍多,岸边还添了游步道和绿化,我每天都要带着不到2岁大的孙子荡一圈。
这条下塘河,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不过,上塘河,大家肯定都认识,它是杭州历史上第一条人工河道,被称为“江南运河”,当年马可波罗就是从这条河抵达杭州的。
其实下塘河,就在上塘河的西面,东西走向的下塘河,在临丁路和上塘河连通,一路往西,连通电厂热水河。
我们本地人都知道的,原来老底子的辰光,家里的房子就在河边,我们都是靠这条河生活的,淘米、洗菜,喝的水都从这里挑,这条河差不多就是我们的母亲河了。
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小伙子,一到夏天就喜欢泡到河里,游泳、钓鱼、钓虾,这种开心的事情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
差不多到了上世纪70年代,河道开始慢慢被污染了。我们家的老房子,就靠在河边的,门一打开,臭气就飘过来了。这一臭,就臭了十多年。近几年最糟糕的就是在这条河里种菱,自从开始种菱,河里的淤泥就越来越厉害,彻底把河水弄坏掉了,只要一下雨,岸边的树木就会涝在水中。
这次对下塘河的整治,太让我意外了,完全换了一个新模样,我最满意的就是水质变好了,真的,几十年没在家门口河里看过一群群的鱼儿在游了,看着还不过瘾,都有一种下去游泳的冲动。
河岸的改变我也很喜欢,原来的河道两岸都是用石头封闭掉的,搞几个河埠头出来,人很难亲近河水。现在这个河岸,有一种野趣。
还有一点让我想不到的是,我当时碰到负责下塘河整治的杭州市市区河道整治建设中心的钱立挺,他告诉我,这条下塘河,现在是半山区块雨水排放的骨干河网之一,这样半山冲下来的雨水就能迅速分流,周边就不容易积水。你看看,这一条河,如果做了生态的综合治理,起到的作用真的不可小看啊。
半山一带,以前有一个传统,去千桃园赏桃,下塘河算是当时古运河上塘河的支流,很多百姓就是乘船走水路去的。这次他们整治的时候,特地做了一个设计,沿河一棵桃树一棵柳树种起来,和半山的历史相呼应。
真当不容易啊,整治的时候我经常跑去看,不要看几百米的范围,路不通、水不通,机器运不进来,大部分施工全是靠人工。
现在, 缓缓流动的碧波,石砌的亲水平台,一桃一柳,走在其中,我心里真当感动。新开河边居民田思宁:曾经我百般吐槽,如今朋友圈里天天晒美图
杭州的新开河南起贴新二闸,北至运河。田思宁的家就住在新开河边上的甘王路。从家走到河边,只需要三五分钟。
现在的新开河很美。走在河边,可以看到河道隐隐约约多了两条“喷泉带”,沿河一圈还点缀了一块块整齐的六边形花坛。整条河道水波盈盈,简直美成了一幅画卷。
可就是这条河道,田思宁以前不知道吐槽了多少回——河水发黑看似墨汁,河面上满是污花,臭得让人不敢靠近。今年,新开河进行了生态治理工程。曾经她百般挑刺的河道,如今成了朋友圈中炫耀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