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有了灵长类动物研究模型
为猴子转入人类自闭症基因,二代猴依然携带该基因
本报讯 (记者 胡德荣 )携带人类自闭症基因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首次建立。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仇子龙研究组与神经所苏州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孙强团队,合作完成的《MECP2转基因猴的类自闭症行为表征与种系传递》研究论文,1月26日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该研究发现,MECP2转基因猴表现出类人类自闭症的刻板与社交障碍等行为,为深入研究自闭症病理与探索可能的治疗干预方法提供了重要基础。
近年来,世界各国自闭症患病率逐年升高,关于自闭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以及自闭症动物模型的研究已成为医学与神经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而在与自闭症相关的众多基因中,甲基化CpG岛结合蛋白2(MECP2)基因因其独特性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仇子龙研究组和孙强团队通过基于慢病毒侵染的转基因方法,得到了在神经系统中特异性过表达人类MECP2的食蟹猴。通过与野生型对照组的对比,科研人员发现,MECP2转基因食蟹猴体重发育迟缓以及脂肪酸代谢异常,会明显花费更多的时间在重复的行动路线上,且表现出明显的焦虑与警惕。最重要的是,在社交相关的行为学实验中,包括社群中和配对的社交时间分析,转基因猴的社交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与学习记忆相关的威斯康星测试中,转基因组虽然没有显示出学习能力的异常,但表现出重复性的刻板行为。这些结果与MECP2倍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型非常相似。
在研究中,科研人员还通过精巢异体移植的方法,成功得到了携带人类MECP2基因的第二代转基因猴。深度测序结果显示,外源的MECP2基因插入位点通过种系传递作用从亲代猴遗传至子代猴的基因组中,并显示出孟德尔式遗传分离的现象。对子代转基因食蟹猴进行的配对社交时间分析结果也显示,其社交时间明显下降,说明自闭症作为一种遗传性疾病,在转基因猴模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