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要啃下更多“硬骨头”

23.04.2015  16:13

  4月22日,李克强总理抵达挂牌刚一天的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在象屿综合服务大厅考察自贸区改革经验推广落地、简政放权等情况。从两年前力推上海自贸区成立,到自贸区再结“三硕果”,再到总理本次基层调研,李克强的考察足迹已遍及上海、天津、广东、福建四个自贸区。他说,自贸区不是政策洼地而是改革高地,要大胆闯、勇于创。
  时至今日,尽管自贸区才设立四家,但是自贸区的一些红利已经全国分享。自贸区诚如其名,它是一块试验田,侧重的并不是在这块田里能长多少庄稼,而是把在这里琢磨出来的“种植”经验推广复制到全国各地。正因为如此,自贸区并不像十几年前的开发区,只要圈一块地造出厂房,企业入驻就能立刻产生经济效益。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中央力推自贸区的魄力所在,要想“伏虎”就必须启动政府的自我革命。上海自贸区的启动,让“负面清单”成为妇孺皆知的热词,其背后“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法治精神更是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在这张清单的基础上,李克强又推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进一步把“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法治原则落到具体工作中。
  相比“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尽管它们都是党中央、国务院重大的决策部署,自贸区所承担的改革使命更加艰巨。就像目前厦门片区关于工商、质检、税务“三证三号”合并为“一照一号”的探索,此前,公司要办理相关事务无不要跑许多路、盖不少章,任何一个环节拖沓了就不能顺利开业经营。
  统一办证通常涉及到审批权限的归属,还有不同部门的协调,这是以往改革举措难以企及的地方。尤其是这里还可能埋伏钱权交易的身影,比如有些公司急于办事,那就花点钱、找关系走“绿色通道”。因为这些诱惑和牵绊,李克强把这个“三合一”称为商事制度改革“最硬的骨头”。
  如今,自贸区正在勇敢地跨出这一步,成为改革的先行者,这为推动全国年内实现“一照一号”奠定坚实基础,我们可以期许其他地方会较快抢到这个改革的红包。当然,除了商事改革的硬骨头,自贸区还会啃下更多领域的硬骨头。市场主体将源源不断地分享到政府改进管理和服务所释放的红利。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专家把自贸区建设称为中国以开放促改革的第四波浪潮,此前的三波浪潮包括五大经济特区的成立及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正是借助这几波改革一次次成为世界经济的弄潮儿,当前自贸区如火如荼的建设,并不是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权宜之计,相反,这是为中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进行体制创新试水。
  当前中国经济的亮点,并不只是雨后春笋般的创业创新,也不只是一带一路所启动的庞大外需,还包括在治国理政方面的勇敢尝试,即通过政府职能转变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来激活经济、释放红利。李克强反复强调自贸区是改革高地而不是政策洼地,其深意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