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自然资源报头版头条报道的是他们!
浙江三调省级核查组连续奋战5个月,双休日和节假日也不停歇,圆满完成全省735万个图斑的核查任务。他们苦干、实干、巧干,采用的核查标准比国家标准还要严苛,保证了浙江三调的高效率和高质量。请看——
7月的杭州时而骄阳似火,时而大雨倾盆。距离西湖不远的一座写字楼11层,几间临时租用的办公室,是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省级核查组的“战场”。最显眼的一面墙上,挂着一张“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百日攻坚作战图”,全省89个县(市、区),成果提交、抽检、详检、复检、成果上报各流程,每完成一项就贴上一面红旗。
7月19日,最后10面红旗被贴了上去,浙江三调内外业作业以及数据建库工作全面完成,进度和质量均排在全国前列。自2月25日入驻核查组专用场所,省级核查队员们奋战132天,敢于担当,无私奉献,攻坚克难,真正践行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要求。
他们是一群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个体,在奋斗中书写青春无悔
最近,反映浙江三调省级核查组日常工作的一段小视频在网上流传,网友们纷纷点赞、留言:“国土三调人是最亮的仔!”视频的背景音乐是一首流行歌曲《逆战》,对于省级核查组全体队员来说,5个月的时间,他们确实把这项工作当成了一场战斗。
核查组成立之初只有不到20个人,到4月28日交出全国首批三调成果时的40多人,再到5月20日设立核查分部扩充到70人。人员规模在全国各省的核查组中算是偏小的,但工作进度最快,错误率最低。这离不开核查团队的努力和辛劳。
“同志们光双休日和节假日加班就达到了28天,他们的奉献精神让我深深感动。”核查组负责人戴韫卓说,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会亮到深夜,而每次上报成果前,有不少同志甚至通宵加班。没有人要求这样做,没有加班费,连加班餐都要自己花钱点外卖。奉献的精神互相感染,谁也不愿拖后腿,都暗下决心要把自己那份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好。
浙江三调有735万个图斑,平均每天每一位核查队员要核1600个图斑。每核一个图斑都必须精神高度集中,不容丝毫马虎。有的队员说,工作一天回去,夜里睡觉都会梦到图斑。
党员先锋岗一角。
被同事称为“小戴”的戴韫卓已经是一位“老调查”。她参加过上世纪90年代的土地详查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三调开始后,她就像拧紧了的发条一般,全身心投入其中,为全体队员做了表率。她提出的工作和管理制度让核查工作有条不紊,她还经常给大家鼓劲,指导和帮助年轻队员,是核查组的主心骨。
核查组形成了比拼搏、比奉献的氛围。核查队员韩梅,母亲从河北老家来看她,在杭州住了一个月,她愣是没能抽出一天时间陪母亲去西湖逛逛。刘阳,刚当爸爸没两天就回到核查一线投入紧张的工作。张浥,新婚燕尔,放弃了度蜜月,主动回到工作岗位。金卓妮,工作时突发急性阑尾炎,采取保守疗法,挂完吊瓶又回来工作。张嫣然,孩子刚满周岁,每天晚上回到家孩子已经睡了,早上出门孩子还没有醒,她说自己都快被孩子忘记了。沈少泽,每次和县级对接,一讲就要两个多小时,多的时候一天要对接3个县,一天下来累得回家话都不愿意说了。有不少队员住在离办公地点几十公里外,却从未曾抱怨路途遥远、交通不便……
大家在矛盾面前不躲闪,在挑战面前不畏惧,在困难面前不退缩,硬是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一个县一个县地攻。
6月19日,核查组党员同志和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调查监测处等相关单位党支部联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党徽在三调一线闪闪发光”主题党日活动。有队员在发言中说:“这5个月,我们没能做一个好爸爸、好妈妈,好丈夫、好妻子,好儿子、好女儿,但我们做到了一名优秀的核查人!能在国家新时代重大资源国情调查中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实现自身价值,是我们莫大的荣耀。”
他们是一个精诚合作、团结友爱的群体,在重任面前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
4月28日一早,有的核查队员刚刚投入新一天的紧张工作,有的则刚刚经历了一个通宵的苦战。浙江省第一批11个县(市、区)的三调成果出炉了,这也是全国最早的一批成果。戴韫卓把成果拷贝进硬盘,把硬盘装进双肩包,准备动身去北京上报。当她走出办公室,走到核查队员集中办公的大房间时,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全体队员一个接一个地站起身来,自发地鼓掌。这掌声献给大家的努力拼搏,献给来之不易的成果,也献给大家在朝夕相处、互相协作中产生的深厚感情。 核查组成员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51岁,来自浙江省自然资源调查登记中心、省测绘大队、省第一测绘院、省第二测绘院和省质检站5个不同的单位。但在这里,他们宛如一家人,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核查队员。
核查组分为成果接收组、数据核查组和数据库质检组,每个岗位的队员都非常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要求。一走进核查组的大门,就看到一个精气神十足的男同志。他叫叶飞明,大家都喜欢亲切地叫他“叶师傅”。他是成果审核的第一道关,每个县来交成果的时候,总能看到他细致地对成果的完整性和符合性进行检查,如果缺了什么或者错了哪里,都会被他的“火眼金睛”发现,耐心地和提交单位沟通说明,提醒督促他们及时补充完善。
过了第一关,“叶师傅”就会及时把成果放到服务器上,由数据核查组组长分配具体任务给10个核查小组,5到6个人组成一个小组,由小组长统一领取任务后再细化分解,将核查图斑落实到每个人。你看重点图斑、我看不一致图斑,责任到人后,大家就有条不紊地开展核查工作。组员详检过的,小组长会检查一遍,汇总好后发给组长。组长会将所有的问题再梳理一遍,形成核查意见,统一反馈给地方。
数据库质检组是成果打包前的最后一关,他们利用国家统一下发的质检软件对调查数据库进行全面系统地检查,对发现的每一个错误都会和作业人员沟通,提出有效建议,直到没有一个数据错误才肯放行。
三调第一次把城镇村庄内部打开调查,有很多新的地类首次在现状调查中使用,针对空闲地、公园和绿地等重点难点地类,核查组成员在全面系统学习土地分类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合理判定。有时候为了一个图斑的地类认定,大家里外三层围在一个电脑屏幕前,共同讨论研究。
虽然每个核查队员从事的具体工作有差异,但相互之间又是密切关联的,比如成果接收告一段落,接收组的同志就会自觉领取地类图斑核查的任务。“有分工有协作,团队的凝聚力与日俱增,工作的默契不断增长,核查的效率不断提高。这就是我们几十人的核查队伍却能打大仗的秘诀。”戴韫卓说。
他们是一支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队伍,用改革的智慧破解现实难题
浙江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省级核查组的队员们讨论、判定图斑地类。
浙江三调省级核查细则从今年3月的第一个版本,到最近的7月版,经历了数不清的讨论、修改、补充、调整、完善,细则的厚度一页页增加,核查的规则一条条完善,成果的质量一步步提高,凝聚了所有核查队员们的所思、所想、所为。
在核查初始阶段,浙江省采用了抽检、详检、复检的核查流程,将全省26个作业单位承担的县级三调成果都抽取两个乡镇进行核查,第一时间反馈抽检意见,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理,避免错误的积累。针对第一批和第二批省级核查当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整理出相关文档下发给各地三调办及作业单位,帮助地方举一反三,开展有针对性的整改。国务院三调办7号文及技术问答下发后,核查组把重点问题、关键问题用图解的方式进行解读,下发给地方,使一线调查人员对政策和技术的调整一目了然,迅速掌握。浙江制作的这份图解被国务院三调办采纳,用在全国培训课件中。
随着三调工作的深入开展,浙江省级核查组为提高县级整改的响应率和正确率,果断调整核查流程,对县级提交的成果进行100%的详检、复检、复核、终审。通过四个环节全方位无死角的检查,强化省级核查的广度、力度和深度。每个县(市、区)成果详检完成后,对核查出的问题,建立起核查组组长、县(市、区)三调办负责人、作业单位技术负责人三位一体专人对接制度。经验最为丰富的两名核查组长担任对接专员,针对共性或个性的问题,分类进行详细地解释说明,同时也提出了合理的整改建议,确保地方能整改落实到位。正是这样一环扣一环的核查、对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多方共同努力,才使得全省三调成果错误率从详检时候的平均11%,降低到正式上交成果时的不到0.3%。
很多核查队员来自调查一线,面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他们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下,不断融合调查和核查的技术精髓,大胆探索创新,提出很多创新性的核查规则和合理化的核查建议,确保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核查组结合实际,研究设立了十几条计算机自动比对筛查规则,实现了对多种错误的自动提取判断,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全国率先提出错误分级的规则,第一时间被国家核查组采纳,并在国家级核查技术规定中加以应用;将核查错误率标准,从国家要求的1%提升至0.5%,甚至0.3%以内,最后几批提交成果县市的错误率甚至达到了0.1%以内;在计算省级核查错误率时,将全县域图斑的一级错误个数都作为分子,比国家要求更为严苛,真正把“坚持质量第一”做到寸步不让。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省三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盛乐山说:“浙江省三调交上的这份答卷,离不开这支核查铁军。他们不仅能苦干、实干,更会巧干,干出了浙江三调的高效率,也干出了浙江三调的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