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5自媒体:社群成为自媒体3.0的分界线
狂欢了三年的中国自媒体,正出现一个引人瞩目的价值分界线。
这,便是社群。譬如,知识社群罗振宇、读书社群吴晓波等等。我今年启动的“重创新--入口会”,目标其实也是聚合传统企业的转型社群。某种意义上讲,能否及时从魅力人格体成功升级为社群,决定了自媒体这一互联网时代激动人心的故事能走多远。
岁末年初照例是要盘点的,盘点者,复盘过去、指点未来。这三年来,我每年底都做十大盘点,覆盖电商、社交、搜索、内容、网游、O2O、网络视频、在线旅行、智能硬件、PC等IT互联网主要领域。深度稿发布在近30个主流平台上,转载很多,累积形成了一点影响力,这也是对我的激励。
势能需要积累才能转化为动能,继续盘点并且扩大为20个行业!盘点第一篇,先说自媒体。
点、线、面、体的四个阶段进化论
自媒体,是以个人为核心的一切信息形式。这印证了麦克卢汉“信息即媒介”的深邃,只要你能传递某种受众需要的信息,你就是媒体!这正是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故事----个人赋权。从2013年开始,自媒体狂野爆发,获得了惊人的红利。
互联网产业从连接开始,生长成入口级产品之后,再做生态体系。换言之,我认为未来互联网主流商业模式的递进将是:首先是连接,即创建一个与核心用户连接的产品和服务。然后把它做到极致,做到别人赶不上,从而打造成入口级产品;最后是生态,通过入口级产品做大生态,构建独有的微生态系统。
譬如,腾讯以社交作为连接,以QQ和微信作为入口级产品,成功打造了游戏、网站、电商等一系列生态。360以安全作为连接,以360安全卫士作为入口级产品,成功打造了浏览器、导航、搜索、助手等一系列生态。不光是BAT等互联网巨头如此,即便量级较小的自媒体也遵循了这个规律。
我认为,生态有四个层次:首先只是一个单点,纵向的是垂直生态链(线),横向的是异业生态圈(面),终极的是“生态链+生态圈”的复杂生态系统(体)。藉此,企业完成了从点延伸到线、面和体的伟大进化。
以自媒体为例,第一步,大家都是从独特内容起家,迅速拔高为魅力人格体这个至强单“点”。这是1.0,标志是是否有“魅力人格体”。第二步,得以沿着上下游链条独迅速拉长成“线”,比如卖货、培训、投资等。这是2.0,标志是是否完成了“内容+衍生业务”。第三步,通过各种异业深度合作扩张成“面”,跨界即连接,从单个行业走向整个产业,影响力得以指数级上升。这是3.0,标志就是是否有高活跃社群!第四步,形成真正的生态系统。这是4.0,脑洞不能一下开的太大,具体按下不表。
现在看,无论是主打知识视频的罗振宇、主打读书的吴晓波,主打互联网+转型的我,主打汽车行业的玩车教授,主打金融行业的八卦女,甚至是主打情感路线的燕公子、陆琪、不加V,都在沿着这个路线一步步进化。
还是用户,只不过是“失控”的自组织
这是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万变不离其宗,点、线、面、体的自始至终的核心,都是“入口级产品”。
产品是什么?产品的本质,是满足特定用户的特定需求的解决方案。它不一定是商品,也可以是服务,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再怎么变,成功的产品,始终是满足了一部分用户。以韩寒为例,他的基(nao)本(can)盘(fen)其实一直没变过:80后、小清新,凭借这个,他能从当红博主一路打怪升级到杂志、APP、电影、餐馆。“小四”郭敬明的路数也差不多。
当然了,大家的说辞都很先进、很时髦,叫粉丝经济。其实,粉丝=用户,铁杆粉丝=付费用户,只不过用互联网性感的语言重新讲述了一遍。
那么,什么是社群?赛斯高丁说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依附于各种组织。一群人要形成社群,只需要两个条件:共同兴趣和沟通方式。人们期待着关联,发展和新事物,他们期待着变化,人之本性就是要有归属感。大到政治运动,小到明星粉丝,道理类似。
而当人群通过互联网快速聚合成社群,而且有了领袖。领袖向社群注入了信仰,这种信仰又被社群高度接受。这时,社群就有了巨大力量,这种力量将无坚不摧!伟大的互联网,尤其是“连接一切”的微信,给建立社群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狂野力量。
其实,自媒体—自商业—自组织的这条大脉络是十分清晰的。社群其实就是自组织,只不过在中国语境下讲“组织”有风险。某体制内的人亲口跟我说:在我国只能有一个党组织,你们不要瞎叫自找麻烦!所有自媒体、自商业,到了自组织大家就心照不宣地叫“社群”了。
以前自媒体的商业化往往停留在“自商业”这个层面:靠魅力人格体做做力所能及的周边生意,说到底还是玩自己。而社群的含义,是魅力人格并不变现,而是拉动社群形成和壮大;当社群规模超过群体智慧的临界点之后,社群本身会进入自组织、自运行的“失控”状态中。如果你不相信这一点,就说明你并不真正相信互联网的力量!
各大互联网平台争相扶持社群
春江水暖鸭先知,各大互联网平台对此洞若观火。
随着自媒体大爆发以来,这三年,各大平台都在争夺自自媒体资源。譬如:微信公众号、微博自媒体、百度百家(这个名字就是我起的)、新浪搜狐网易凤凰等各大门户,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天天快报等推荐引擎,喜马拉雅等互联网音频平台,连360、优酷等也不忘做一个自媒体平台。
因为,移动互联网技术正在重估一切内容价值,自媒体率先吃上了螃蟹,成了自带流量的一个个零散入口。更可贵的是,那些优质的自媒体们其实本质上都是一个个IP!譬如屌丝男士、万万没想到等视频自媒体,都有雄厚的粉丝,有社群,所以才能拍起了电影而且大卖!既然是以自媒体形式呈现的、以魅力人格体为核心的社群,就不是卖字(内容),而是卖自己----这才是IP的精髓。
因此,能否抓住自媒体升级为社群这一小风口,帮助自媒体们沉淀铁杆用户,就成了互联网平台的当务之急。自媒体们的社群在哪些平台上最好沉淀,哪些平台自然就是成功入口,互相依赖的事儿。
举一个例子,当年互联网巨头一窝蜂去做智能手机,而腾讯的策略却是:做好以微信为核心应用的平台,让用户和开发者和用户都黏在上面了,入口也就自然成了,然后在不断做大生态。所以我一再说:入口是长出来的,不是设计出来的!
最近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微博。上周三(12月9日),由微博主办的“V影响力峰会”上,微博CEO王高飞发表了演讲《新媒体的黄金时代》。王高飞表达了对新媒体品牌价值的重视,强调流量不等于品牌价值。而业界关注的是,微博副总裁曹增辉公布的微博2016发展计划,以及对垂直行业大V社群的扶持计划。
根据这份计划目标,2016年微博将为内容作者带来超过4亿元的收入,其中广告分成收入2.1亿,并支持品牌客户直接赞助作者;付费业务收入达到2亿,其中长文单篇付费和视频付费业务各占1亿,支持价格自定义。此外,微博还将推出全新长微博产品—头条文章,已首批邀请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侠客岛等20个头部媒体入驻。微博与秒拍合作的视频直播产品也将在年底上线,支持弹幕、点赞、打赏。
扶持垂直V,将进一步强化微博的社群化。垂直大V获得更多推荐机会,有利于围绕垂直V形成更多兴趣社群,并提高活跃度。而建立社群内的信息生态和商业生态,粉丝将成为垂直V主要的收入来源。由此,微博作为平台方的定位也更为明确:做媒体的媒体,让作者自己生产内容,帮助作者与粉丝建立联系形成社群!
据我所知,其他主流互联网平台都将发布类似计划,自媒体的社群春天就要来了!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必有回报。珍惜大V价值,爆发入口能量!
结束语
在移动设备上有一个很显著的趋势:内容即渠道!微博、微信已经将其体现得淋漓尽致。譬如我微博有近百万粉丝,微信有几十万读者,便是建立于16年的互联网从业经验和持之以恒的内容创作上。我的内容就是我的平台,就是我的渠道,通过它做传播、做投资、做培训都很火。
有了优质内容的活水,便有了留住老用户、获取新用户的可能。而通过移动社交网络,获取新用户的速度和互动大大加强了。如果再有一大波死忠粉丝就更爽了,直接形成社群!说来说去最后还是绕到了铁杆粉丝(网游行业称之为洗用户),粉丝太重要了!而用户是这一切的基础。
现在,中国自媒体的创业者们站在了一个战略分水岭上:继续做大自媒体,还是从自媒体升级成为社群商业?如果能够真正从“魅力人格体”成长为高活跃、高黏性的超级社群,以C2B方式反打电商,未来不可限量。
有用户,那是极好的。但有社群,才真正无所畏。(钛媒体)
本文系作者王冠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吗,不代表IT生意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