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与借助外脑相结合
人才引进与培养一直是制约升华集团所属制造业企业发展的“瓶颈”,为了打破这一“瓶颈”,各公司动了不少脑筋。而升华集团德清华源颜料有限公司改变人才工作思路,采用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技术创新力量,破解一系列技术难题。
最近,华源颜料技术中心中试车间忙个不停,技术人员正在进行一项技术创新项目的中试。“潘老师,刚刚检测的数据出来了……”这位潘老师就是在“华源颜料”公司挂职的湖州师范学院博士潘国祥。头戴一顶红色安全帽,身穿工作服,袖子卷起,脚穿黑色雨鞋,除了略显文气的眼镜,很难把他和博士联系起来。但正是这位青年刚刚获得了“最美湖州人——湖州好青年”荣誉称号。
潘国祥是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学科办、地方联系办主任,从事粘土矿物材料与纳米能源材料方面研究工作。来到“华源颜料”与湖师院生命学院联合建立的“华源特种颜料开发研究所”后,这里就成为他梦想起航的新起点。
一个是当地制造业的重点骨干企业,一个是本土高等学校,“华源颜料”与湖师院显然对双方的合作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双方均抽调精干力量组成研发团队。作为该团队成员之一的潘国祥也有了双重身份,在学校他是青年教师,在“华源颜料”则是柔性引进的技术人才。他把研究方向从基础研究转向了特种颜料应用技术开发,实现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的融合。“高校的优势在于基础研究,有许多专业人才,而且文献资料和测试仪器齐全,而中试与产业化却是企业的强项。”潘国祥说,一个新产品或科研项目在实验室里孵化出来之后,要到工厂里中试、放大,最终实现产业化。
去年,“华源颜料”耐温氧化铁黄颜料包覆技术研发取得了实质性突破,生产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这其中,企业技术研发人员与柔性引进人才的合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前,华源特种颜料开发研究所在耐温氧化铁黄颜料包覆技术研发上作了大量的尝试,前后做了400多个样品,但检测结果均未达到预想的目标。但是研发团队的成员并没有灰心,反而愈挫愈勇。在经历了2000余次实验后,一次关键步骤的突破终于成功地使铁黄耐热温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达到客户要求。
柔性人才的引进,对企业现有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该公司技术部经理李金花说:“在几位老师多次亲临指导和帮助下,我们不仅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也学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目前,该公司研发团队已将可应用于水性涂料的氧化铁颜料新产品的研发列为技术攻关的内容之一。
“华源颜料”董事长兼总经理竺增林也很看好这种人才工作模式,他说:“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是近年来我们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更加看重的是能够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难题的人才,尤其是像潘博士这样既上得了讲坛,又下得了车间,正是我们企业需要的。”
(来源:浙江省科技厅 作者:湖州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