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浙江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06.02.2016  09:46

  

2016年1月24日在浙江省

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浙江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去年以来,面对更趋复杂的发展环境,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执行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15年国民经济执行计划,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高开稳走,稳中向好,计划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

 

2015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指 标 名 称

计算

单位

2015年目标

2015年实绩

指标属性

备注

比上年增长(%)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全省生产总值

亿元

7.5左右

42886

8

预期性

注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7.5左右

4810

7.8

预期性

注2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比例

%

2.5(占比)

2.33左右

/

预期性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2 以上

26665

13.2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1以上

19785

10.9

预期性

 

外贸出口总额

亿美元

7.5以上

2767

1.2

预期性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上年=100

3左右

101.4

1.4

预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以上

43714

8.2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以上

21125

9.0

预期性

 

人口自然增长率

5(‰)左右

5.02

/

约束性

注3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以内

2.93

/

预期性

注4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80(万人)

110.5

/

约束性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国家下达目标

完成目标

约束性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

吨/万元

国家下达目标

完成目标

约束性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万吨

-2

完成目标

约束性

 

二氧化硫排放量

万吨

-2

完成目标

约束性

 

氨氮排放量

万吨

-2

完成目标

约束性

 

氮氧化物排放量

万吨

-4

完成目标

约束性

 


  注:1.全省生产总值增速按可比价格计算;
  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按可比口径计算;
  3.口径为常住人口;
  4.统计范围为在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的城镇失业人员。
  为完成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切实加强计划执行情况督促检查落实,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精准施策,全面落实国家定向调控、结构性调控的各项政策,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创新发展。
  一是经济运行平稳。出台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发展创新发展的32条措施,以及金融、房地产、技术改造等配套政策,确保全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886亿元,增长8%,高于去年、高于全国、高于预期。有效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6665亿元,增长13.2%,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生态环保和技术改造投资均实现20%以上增长;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778家,实际利用外资169.6亿美元。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785亿元,增长10.9%,省内居民网上消费4012.3亿元,增长39.6%。信息、旅游、文化、健康等服务消费旺盛,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着力稳定外贸出口,出口总额达到2767亿美元,增长1.2%,占全国出口比重超过12%,机电、高新技术等高附加值出口产品占出口比重提高到43.6%,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新型外贸方式发展迅速,服务贸易出口额达284.6亿美元,增长16.5%。
  二是就业质量明显提升。出台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深入实施就业促进、创业引领两项计划,大学生就业、农村电商创业等成效显著,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0.5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3%。
  三是物价涨幅较低。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4%,其中食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分别上涨3.3%和2.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3.6%。加强市场价格行为监管,深入开展涉农涉企收费、进出口环节收费检查,严格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
  四是财政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10亿元,增长7.8%,其中税收收入同口径占比达到92.4%。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90302亿元和764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和7.1%。新增贷款、直接融资、表外融资实现“三增”,融资成本有所下降。积极处置不良贷款,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
  (二)突出问题导向,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是“四张清单一张网”继续深化。积极推进权力清单“瘦身”和责任清单“强身”,加快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全覆盖,制定公布全省行政许可事项目录。省级实际执行的行政许可事项减少到283项,委托市县执行89项,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浙江政务服务网基本实现全省行政审批“一站式”网上运行。全面推广嘉兴市县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全面建立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服务机制。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全年新设企业22.9万户,新设个体工商户55.5万户。
  二是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取得新进展。深化海宁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及嘉兴市工业用地市场化改革试点,全省各县(市、区)基本建立了以“亩产效益”为导向的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稳妥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德清县已有7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义乌率先发放首单农房抵押贷款。节约集约用地成效明显,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1.3万亩,亩均投资进一步提高。
  三是投融资改革实现新突破。设立200亿元的省产业基金和100亿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建立全省PPP项目库,召开PPP项目推介会。义乌、海宁、嘉善列入国家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试点。在柯桥开展企业投资项目50天高效审批试点。完成全省110项前置中介服务事项梳理分类,规范招投标、券商、信用评价等中介机构的选择工作。加快建设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出台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2015年本)。
  四是价格改革力度继续加大。修订浙江省政府定价目录,政府定价项目减少48%。加快推进居民生活用气、用水阶梯价格制度和污水处理费标准调整等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完善环保电价和重要污染物初始排污权有偿使用价格政策。取消、免征、降低部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收费,向社会公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定价的涉企经营服务收费目录清单。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气和工商业用电价格。
  五是各项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启动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向海宁等地复制推广,义乌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获批设立,“义新欧”国际班列实现双向常态化运行。大力推进杭州都市经济圈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台州民间投资创新综合改革试点上升为国家级试点,开展上虞防范企业融资风险、萧山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点。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三权”保证保险贷款试点。政保合作机制建设稳步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品种位居全国前列。实施开化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仙居县域绿色化发展改革、海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青田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等试点。温州金融综合改革以及各金融专项改革持续推进。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及全省公务用车改革方案获批。
  (三)突出创新驱动,积极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明显加快。
  一是创新动力不断增强。2015年R&D经费支出相当于GDP比重达到2.33%左右。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功获批。创业创新支撑平台加快发展,新认定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0家,在机器人、纯电动汽车等领域新建36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累计达184家。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培育,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88家,新增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3家和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家。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出台加快发展众创空间促进创业创新的实施意见,共发放“创新券”2.09亿元、使用8230万元,新增“个转企”19065家,新增“小升规”企业超过3000家。
  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支撑引领作用明显,服务业增加值21347亿元,增长11.3%,占GDP比重为49.8%,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65.7%,金融、房地产、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3%、9.9%、22%。工业增长有所企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193亿元,增长4.4%,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3%、6.9%、6.9%,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6.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864亿元,增长1.5%,农业生产保持基本稳定,畜牧业转型发展较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营效益稳步提升。“一打三整治”行动深入实施,取缔涉渔“三无”船舶14004艘,查处各类违法案件4893起。七大产业加快发展,其中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310亿元,增长16%。
  三是发展平台不断完善。特色小镇创建全面启动,确定第一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产业集聚区提升取得明显成效,核心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6.9%,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1.4%,利税增长17.8%。全省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批项目692个,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达153和99.4亿美元。农业“两区”建设深入推进,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676.7万亩、现代农业园区516.5万亩。
  四是“四换三名”工作不断深化。深化腾笼换鸟,全年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2000多家,累计整治淘汰“低小散”企业(作坊)2.2万家。以“机器换人”为主的技改投资增长23.6%,规模以上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7.9%。深化“空间换地”,新建(改扩建)标准厂房面积超过700万平方米,完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7.6万亩。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国家试点,网络零售额7610.6亿元,增长49.9%,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点总量突破8000个。开展第二批“三名”培育企业试点,培育“浙江制造”品牌产品40个。
  (四)突出精准服务,扎实做好重大项目储备、前期、开工,一批事关浙江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建成投产。
  一是浙商回归项目顺利推进。全年浙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达3066亿元,增长37.1%。浙商总部回归、资本回归全面启动,浙商资本回归到位资金550亿元,引进综合性、地区性、功能性总部项目149个。浙商回归重大项目到位资金2235亿元,重大项目中“七大产业”项目占比达65.8%。
  二是“411”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开展重大项目百日攻坚等活动,全省“411”重大项目投资9106.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4.8%。153个“411”重大单体项目竣工投产,185个重大单体项目开工建设,新开工率达89.4%,高于去年同期。瓯江北口大桥等10个“国批”项目获批。
  三是省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开展重点项目银项对接等活动,省重点建设项目投资3775亿元,增长15.7%,超额完成年度目标。衢宁铁路、千岛湖引水工程等482个省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新昌钦寸水库等809个省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金温铁路扩能、方家山核电等310个省重点项目建成投用。
  四是资源要素保障得到强化。争取到国家专项建设基金300亿元。争取到国家围填海计划指标4000公顷。发行企业债券20支,获批债券规模达202亿元。落实供浙天然气80亿方。舟山LNG接收站开工建设,温州LNG项目、甬台温输油气管道、金丽温输气管道工程等重大油气项目前期和建设加快推进。

  (五)突出空间布局优化,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大战略。研究制定我省参与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实施方案,成功将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等重点内容纳入长江经济带规划纲要。

  二是海洋经济“两区”建设统筹推进。舟山港综合保税区、海洋产业集聚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整合全省沿海港口资源,推动宁波舟山港实质性一体化。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正式成立。全年海洋经济项目投资2757亿元。

  三是长三角合作交流进一步深化。协同推进湖苏沪、沪乍杭铁路、杭州湾大桥北接线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建立健全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高污染车辆环保治理、区域通关一体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交流等机制。

  四是新型城市化深入实施。城市化水平达到65.8%左右。开展宁波、嘉兴、台州、义乌、德清、龙港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乐清柳市、东阳横店、云和县城等列入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6个省级中心镇列为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前两轮小城市培育试点成效显著,小城市试点镇平均建成区常住人口超过10万人。完成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第一阶段建设任务,形成了近40项在全省乃至全国可学、可看、可示范的建设经验。山海协作工程深入实施。积极推进26县加快发展。

  五是切实做好对口支援工作。年度安排援疆、援藏、援青资金23亿元,安排援建项目254个。“十二五”期间,我省累计安排援助资金95亿元,完成援助项目1127个。
  (六)突出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和节能减排降碳工作,努力使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山更绿。
  一是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五水共治”向纵深推进,完成446公里黑臭河整治,基本消灭黑臭河,省控断面劣V类水质比例下降到6.8%。城乡污水处理扎实推进,新增3406公里城镇污水配套管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接入农户数192.8万户,万元GDP用水量下降5%。“三改一拆”力度继续加大,累计改造旧住宅区、城中村、旧厂区2.16亿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58亿平方米,“无违建县(市、区)”创建工作积极推进。“四边三化”、“两路两侧”专项整治工作加快,清理县道公路污染点位6100余处,拆除铁路边违章建筑6.93万平方米。积极推进治气降霾六大专项行动,全省淘汰燃煤锅炉17814台、黄标车32万辆,县以上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实现全覆盖。
  二是生态环保取得积极进展。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新建改造超低排放燃煤机组26台,558万千瓦机组完成节能改造。新增光伏发电并网150万千瓦,新增风力31万千瓦装机。加快实施对18个国家级园区和34个省级园区的循环化改造,启动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省级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试点城市建设,在电力、建材、化工、钢铁、电解铝等行业全面推行企业碳排放报告工作,建立市县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常态化机制。
  三是节能减排降碳任务超额完成。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完成年度目标。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均超额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
  (七)突出基本公共服务,创新供给方式,增加有效供给,加大民生投入,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
  一是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37元,增长8.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714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25元,增长9%。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到2.07:1。
  二是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标。正常缴费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均水平达到2750元左右,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调整至120元,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4600元的贫困现象全面消除。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新增167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新增44万,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约4677万。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27万套。
  三是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积极推动课程改革向职业教育、义务教育领域延伸。实施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确定了第一批5所省重点建设高校。推动公立医院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办医发展,新增机构养老床位数3.59万张。大力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积极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人均体育设施达到1.6平方米,成功获得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举办权。积极做好帮助残疾人康复工作。新增农村文化礼堂1481个。中国(义乌)文交会迈出转型升级新步伐。浙江音乐学院(筹)、广电集团影视后期制作中心、省中医院下沙院区综合楼、省精神卫生中心一期工程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建成投用。
  四是“平安浙江”建设深入推进。坚持一手拿经济报表,一手拿平安报表,开展各类社会风险排查化解管控工作。抓好食品安全大整治、安全生产大排查、矛盾纠纷大调解等工作,继续保持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死亡率“三下降”,全省共发生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5%、4%。
  从全年计划指标运行情况看,经济增长、价格水平、财政收入、就业等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类指标稳中向好,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类指标完成情况较好,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总体是好的。个别预期目标与实际存在差距,有多种情况。一是受外部环境变化等不可控因素影响。比如出口增长指标,由于全球贸易增长明显放缓,我省出口增速低于预期,但也要客观看到,我省出口增速仍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全国比重还略有上升,出口结构有所优化。二是受基数核定影响。比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比例指标,由于统计数据在下一年年中才能核定,当时对2014年预测的基数是2.34%,与最终核定数2.26%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2015年实际值低于预期目标,但比重提高的幅度是符合预期的。三是个别指标略低于预期有特殊原因。比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由于汽车限牌、石油制品价格大幅下跌,加上网络消费没有全部纳入统计口径,影响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但综合看我省消费市场仍然是平稳增长的。
  在世界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发展新问题新挑战持续显现的情况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密切配合、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全省人民积极进取、共同努力的结果。经过五年的努力,全省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大关,人均GDP突破7万元,产业结构实现“三二一”的突破,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4600元的贫困现象,除个别指标外,“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如期或超额完成。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宏观经济运行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我省经济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实体经济困难较多,负担较重;有效供给不足与需求不足的矛盾并存,金融领域的一些风险隐患仍然比较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有外部性因素,又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结构性和素质性问题,必须客观看待,精准施策,增强信心,奋发有为,关键是要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
  二、2016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工作措施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我省向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迈进的起始之年。总体看,今年经济发展环境可能更趋复杂多变,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可能大于去年,我们必须正视困难,增强信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坚持把创新发展作为第一动力,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攻方向,把环境改善、民生保障、社会平安作为发展底线,突出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充分调动企业家、创业创新人才、广大干部的积极性,确保“十三五”开好局。
  对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考虑,一是要客观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和运行趋势,重视供给端和需求端改善;二是要与“十三五”规划衔接,分解落实省委《建议》和规划《纲要》的主要目标任务;三是完善指标体系,体现区间管理的精神,适当增加反映提质增效升级的结构性指标;四是坚持积极有为和掌握主动相结合,目标安排总体上“紧”一点,需要各地方、各部门“跳一跳”努力完成,为全国稳增长多做贡献,为“十三五”打好基础。按照上述要求,提出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见下表):
 

 

2016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指 标 名 称

计算

单位

比上年增长(%)

备注

全省生产总值

亿元

7-7.5

注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7

注2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80(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上年=100

3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0以上

 

重大基础设施投资

亿元

15以上

 

重大产业项目投资

亿元

15以上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

亿元

15以上

 

生态环保投资

亿元

15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0左右

 

网络零售额

亿元

30左右

 

货物出口总额

亿元

适度增长

 

服务贸易出口

亿元

10左右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比例

%

2.4左右

(占比)

 

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

亿元

12左右

 

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

亿元

10左右

 

健康产业增加值

亿元

10左右

 

旅游产业增加值

亿元

10左右

 

时尚产业增加值

亿元

8左右

 

金融产业增加值

亿元

8左右

 

高端装备制造业(含新材料)增加值

亿元

8左右

 

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

新增10000台

 

工业技术改造投资

亿元

12以上

 

“浙商回归”到位资金

亿元

3400(亿元)

 

个转企

新增15000家

 

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5左右

注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5左右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5左右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按国家下达的

目标数值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

吨/万元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万吨

 

二氧化硫排放量

万吨

 

氨氮排放量

万吨

 

氮氧化物排放量

万吨

 

省控劣V类水质断面

累计削减13个

注4

三改一拆

 

改造城中村296个,建筑面积1585万平方米

 


  注:1.全省生产总值增速按可比价格计算;
  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按可比口径计算;
  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可比价格计算;
  4.在2014年25个劣V类水质断面基础上削减。
  为完成上述计划目标,要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突出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改善供需两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是大力扶持实体经济。(1)明显降低企业成本。制订“企业减负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在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税费成本等7个方面有效降低实体企业成本,能减则减,实施涉企收费清单制度。逐步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确保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快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稳妥推进僵尸企业处置。支持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清算,对主业经营良好、主要受担保链牵连、暂时遇到困难企业,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帮扶力度。对已出险企业,支持各地按照市场化的手段开展并购重组。(3)有效激发企业活力。抓好企业股改、上市和挂牌。深入推进“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新增“个转企”1.5万家,力争工业企业“小升规”2000家,加快100家省级示范的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园区)建设,培育一批细分行业隐形冠军。(4)持续深化精准服务。以8个工业大市、39个工业大县、20个工业强县、销售产值超过10亿元企业为重点,深入开展“一对一”精准对接服务。(5)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继续加快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非法集资和集资诈骗势头,坚决打击企业恶意逃废债行为。
  二是保持有效投资力度。(1)聚集重大项目推进。省“411”重大项目计划完成投资8280亿元,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完成投资3150亿元以上,央企项目完成投资780亿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3400亿元,引进外资158亿美元。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突出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按照“抓加密、抓提标、抓投入”的要求,推进、开工、建成一批重大项目,构建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体系。(2)聚焦投融资创新。完善PPP项目推介库,推动一批PPP示范项目落地。加快铁路、城建、高速公路等各级投融资平台整合和做大做强,发挥省产业基金、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放大效应。(3)聚焦要素保障。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额度300亿元以上,带动投资1500亿元以上。发行企业债券200亿元左右。完善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指标戴帽下达、省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机制。研究“旱地改水田”、“补改结合”方式解决重大项目占补平衡,在具备条件的水源、地形条件较好的区域,实施 “旱改水”工程。
  三是促进消费升级。(1)化解房地产库存。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在所有县(市)实行购房落户政策,加快消化库存,全年商品房销售保持4200万平方米,新建商品房消化周期控制在18个月以下。(2)落实消费重点培育领域政策。大力发展中高端消费,稳定住房和汽车消费,积极发展信息、旅游、文化、健康等服务消费。(3)创新消费方式。鼓励线上线下融合,支持“双十一”等消费主题活动,完善服务体系,完成6000个社区智能快递投递终端建设。建立浙江老字号精品馆,推进100家企业入驻。进一步实施“品质浙货、行销天下”推广工程,打响“浙江制造”品牌。(4)优化消费环境。加强质量监管,规范消费市场秩序,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开展“放心消费在浙江”创建活动,推动消费者“愿意花”、“有地花”、“值得花”、“放心花”。
  四是开拓国际市场。(1)加强主体培育。重点培育10家出口超50亿元的“航母”、20家出口超20亿元的“小巨人”、100家出口超5亿元的大企业。培育若干个进口龙头企业。(2)扩大市场份额。新增境外营销网络500个,组织好64个省级重点境内外展会,强化“浙货”品牌建设。(3)培育外贸新商业模式。培育500家重点跨境电商企业,加快杭州、宁波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4)推动外贸优进优出。稳步提高浙江出口占全国的份额,机电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有所提高。组织好20个左右省级服务贸易展会。确保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市场采购贸易出口、服务外包出口、名优特产品出口较快增长。
  (二)加快结构调整,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落实一批既该干又能干的大事。全面落实省委“十三五”《建议》、规划《纲要》和“三个重大”部署,规划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打造钱塘江金融港湾;培育七大万亿级产业;打造港口经济圈;谋划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台州湾、乐清湾、瓯江口等湾区联动发展;加快建设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加快规划建设以油品储备、加工及投资贸易自由化为特色的舟山自由贸易港区;规划建设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打造环杭州湾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带;建设浙西南生态经济走廊;建设温台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等。
  二是把创新驱动列为首位战略。(1)打造创新大平台。以浙大紫金港校区、未来科技城和青山湖科技城为核心,着力打造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继续深化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支持宁波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突出抓好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办好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积极培育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增1200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000家,新建100家以上省级企业研究院和300家以上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在新兴产业领域新建30家以上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3)实施深化科技大市场建设工程。搭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精准对接的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平台。(4)大力推进“双创”工作。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业态,新建1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首批浙江省实验室10家左右。实施“众创空间发展行动计划”,省级备案登记众创空间100家以上,争取在国家级新备案登记20家以上。(5)推进公众创业创新服务行动。推动全省300家以上省级创新载体的6万台(套)科研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服务企业3万家次,带动3万人创业创新,新增发放创新券2.5亿元、使用额1亿元以上。(6)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新引进和培育10个以上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
  三是深入推进“四换三名”。(1)深化“腾笼换鸟”。力争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1000家,整治提升“低小散”块状行业企业(作坊)10000家,力争盘活存量土地8万亩,新建(改扩建)标准厂房500万平方米。积极稳妥化解严重过剩产能。(2)深化“机器换人”。重点推进两批共20家区域性行业“机器换人”综合试点单位建设,组织实施省级百项“机器换人”示范项目,兴办百场“机器换人”现场交流会和技术对接会。(3)深化“空间换地”。探索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分配与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挂钩制度,推行产业用地出让分阶段管理、“先租后让”等供地方式,推广嘉兴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4)深化“电商换市”。深入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力争全年农产品销售额增长50%以上。继续推动品牌企业开设天猫旗舰店,争取总量达到2.2万家。争取全省开展电商及相关业务的专业市场达到500个,培育500个电商专业村。稳步推进电商地方立法。(5)全面实施“三名”工程。启动第三批省“三名”试点企业培育工作,确保完成省级100家、市级200家、县级300家“三名”培育试点企业三年遴选目标,年度新培育“浙江制造”品牌超过30个。制定实施100个“浙江制造”标准。
  四是培育提升特色小镇等发展平台。(1)培育创建特色小镇。做好第三批创建培育工作,在全省形成100个左右的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100个左右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对象和200个左右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的总体布局。注重特色小镇培育创建质量,建立每季现场会、年终考核评比制度和专项督查制度,开展“年度特色小镇”评选,淘汰年度工作不达标小镇。(2)提升产业集聚区。加快核心区建设,力争引进世界500强产业项目30个,中国500强或行业龙头项目50个;确保全年新签约产业项目投资总额3000亿元,力争3500亿元。(3)深化各类开发区整合优化提升工作。开展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试点提升工作。
  五是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升级。(1)大力发展七大产业。进一步聚焦发展重点领域,每个产业确定100家左右重点骨干企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及相关特色产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推动历史经典产业发展。(2)全力推动工业稳增长增效益。发挥大市大县在工业稳增长中的支撑作用,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高新区为重点,培育一批工业增加值超100亿元、300亿元、500亿元的工业强区(开发区),培育一批工业增加值超100亿元、200亿元、300亿元的工业强镇,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3)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确定20个左右服务业强县(市、区)试点培育对象。对全省130家服务业重点企业做好精准服务。力争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5%左右。(4)提升高效生态农业水平。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开展“611”耕地保护工程建设,培育一批农业产业集聚区和现代特色农业强镇,推进全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建设。深入推进“一打三整治”工作,基本取缔涉渔“三无”船舶,压减海洋捕捞渔船总功率2%。力争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1.5%左右。
  六是深入推进“山、海、都市区”协调发展。(1)提升杭、宁、温、金义四大都市区互联互通水平。出台新型城市化“十三五”规划,推进杭州城市国际化,加快宁波至奉化、温州S1等项目建设,全面开工杭州至富阳、杭州至临安、杭州至海宁等城际铁路,力争开工杭州至柯桥、台州S1、S2线,加快金义东城际铁路前期工作。(2)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全省海洋港口一体化发展,加快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积极推进港口经济圈建设。(3)深化中心镇和小城市发展。按照“退一留二扩三”思路,及时开展第三轮小城市培育试点,编制第三轮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行动计划,引导中心镇分类发展、科学发展。(4)支持26县加快发展。启动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第二阶段建设。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重点推进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
  七是推动开放型经济战略提升。(1)全力做好G20峰会相关工作。(2)完善我省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工作机制。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开展重大项目库建设工作。(3)完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和督查考核机制。争取若干个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4)强化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以钢铁、水泥、汽车、石化、船舶为重点领域,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区域,推进总投资为121亿美元的19个重点项目。(5)实施重大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项目计划。按照“符合方向、体现重大、具备条件”的原则,选择一批总投资1亿美元及以上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海洋经济产业的外商投资项目。支持企业境外并购重组,培育一批本土跨国公司。(6)深入推进长三角合作。实施建立“长三角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共享应用与服务系统”,探索建立长三角区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联动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重点任务。
  (三)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在建设美丽浙江上取得新成效。
  一是重拳出击抓治水。(1)治污水。全面消除黑臭河,累计削减劣V类断面13个,省控断面劣V类水质比例降至5.5%。完成2000公里河道清淤等综合整治。新增2000公里污水管网,新增4000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钱塘江和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面完成一级A提标改造。(2)防洪水。加快建设杭嘉湖、温黄北部等区域和甬江、鳌江、浦阳江、兰江等流域的防洪工程。(3)排涝水。全年建设雨水管网1000公里,提标改造排水管网800公里,排水管网清淤12000公里。(4)保供水。新增改善70万农村人口饮用水安全水平,新开工台州朱溪水库等保供水重大工程,新建水厂供应能力100万吨/日。(5)抓节水。改造节水器具4万套,改造一户一表2万户。全省新启动20个县(市、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二是全面升级抓治气。以G20峰会环境质量保障为契机,确保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PM2.5浓度下降任务。完成17台、1020万千瓦大型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淘汰8000台燃煤锅(窑)炉。全面淘汰黄标车。加快城市建成区大气重污染企业关停搬迁。
  三是立足源头抓治土。立足土壤污染源头防治、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业污染场地环境风险管控等三个着力点,强化全过程监管。新增工业危险废物年处置能力7万吨。
  四是突出清洁、低碳、循环发展。(1)加快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清洁煤电占煤电装机比重80%左右。做好半山电厂5号煤电机组和萧山电厂2台煤电机组关停后的电力保障及电网配套;禁止审批2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城市禁燃区除发电和集中供热外禁止审批燃煤项目,新建项目禁止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站。新增风电机组30万千瓦,新增光伏发电装机120万千瓦。完成100个以上新能源汽车充电站、1万个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桩建设。(2)推进湖州、杭州、丽水、宁波四个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创建。推进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3)积极主动应对气候变化。做好企业碳排放配额分配等全国碳交易各项准备工作,开展设区市“十三五”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分解与考核,加快建立省市县三级温室气体统计核算监测体系,开展省级绿色低碳试点创建。(4)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实施绿色建筑面积1亿平方米以上,开工建设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一是支持创业带动就业。以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大力推进农村电商创业,促进农民增收,争取扶持农村电商创业2万人,带动就业8万人以上。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创业,力争全年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30万人,困难人员就业8万人。
  二是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切实把握好提高幅度。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确保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平均水平。
  三是抓好社保扩面提标。按照国家部署,提高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水平,加快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推进大病保险制度全覆盖,建立健全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低保标准、补助水平和覆盖范围。深入实施工伤预防三年行动计划,工伤人数减少10%以上。全面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统筹城乡失业保险制度,实现所有劳动者同等缴费,同等享受待遇。
  四是全面推进健康浙江建设。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深入实施“双下沉、两提升”工程,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重视中医药标准化,扩大中医药服务项目医保支付范围。加快养老机构和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
  五是着力提升教育质量。把加强创业创新作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遴选若干所高校开展专科“2+1”、专业硕士“4+2”创新创业骨干人才培养试点。大力实施省属重点高校建设计划和“一流学科建设工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学前教育第二轮行动计划、薄弱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250所,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到93%。新建成中小学塑胶跑道160条,校园塑胶跑道覆盖率达到90%。深入抓好“减负”、“零择校”等工作。
  六是扎实推进价格机制改革。(1)着力推进电力、天然气、环境服务、医疗服务、教育、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进一步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和促进节能环保的价格政策。(2)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进出口环节等领域重要经营服务性收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3)健全市场价格行为规则,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4)健全政府定价制度,规范政府定价程序,完善定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成本监审、合法性审查、专家论证等制度,推进政府定价公开透明。
  七是加快平安浙江和法治浙江建设。(1)抓好一批民生工程和项目。继续加大对民生投入,新增农村文化礼堂(文化公园)1000个。创新体育、广电、新闻出版、老龄、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等工作。(2)加强对食品药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深入推进“小食品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农贸市场”安全治理行动,完成5个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一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创建,完善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3)持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死亡率“三下降”。(4)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支持绍兴等市创建国家军民融合改革创新示范区。(5)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完善立法工作机制,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开展司法体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推进公正司法。加快农村法治建设。(6)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积极稳妥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三、深入推进重大改革举措细化落实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绩效导向,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形成有利于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
  (一)建立健全全面推进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推行市县审批层级一体化,完善省市县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和建立全省行政审批相关中介服务目录,进一步深化审批中介市场化改革。推进市场负面清单改革试点,探索开展企业投资不再审批和 50 天高效审批试点,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二是深化创新驱动体制改革。推进科技大市场建设。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成果交易中心,推进网上网下结合的市县科技大市场建设试点。推进科技中介机构企业化运作改革。探索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三是深入推进地方金融制度创新。编制出台钱塘江金融港湾总体规划。改革重组省股权交易中心。全面实施台州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方案,深化温州金融综合改革以及宁波保险创新、丽水农村金融改革等各项金融改革试点。深入推进上虞防范企业融资风险改革试点。积极争取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各类金融机构。四是深入推进“两创”战略。深入推进桐乡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建立健全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的政策体系。推进一批服务业创新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台州民间投资创新综合改革试点,深入推进萧山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综合改革和嘉善县大众创业促进机制改革试点。建立健全处置“僵尸企业”机制。建立健全房地产健康发展调控机制。
  (二)建立健全全面推进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全面推进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在全省县(市、区)全面开展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支持德清县开展县域协调发展改革、景宁县开展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改革试点。二是深入推进城乡体制改革。按照“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的要求,有序推进确权、赋权、保权、活权工作。推进农业保险的“提标扩面”,探索开展农村“三权”保证保险贷款试点。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推进省级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三是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推进机制。深入推进嘉兴市、开化县、德清县国家“多规合一”试点,开展部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试点。深入推进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开展第三批小城市培育试点,深入推进杭州都市经济圈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四是深化土地使用管理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义乌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德清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创新土地利用管理方式,完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机制,健全完善闲置土地分类处置机制,深化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构建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深入推进嘉兴市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
  (三)建立健全全面推进绿色发展体制机制。一是健全完善生态资源利用配置机制。建立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创新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有偿使用和预算管理机制,探索建立能源和水资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深入推进仙居县域绿色化发展改革试点和庆元县低碳发展改革试点。二是完善主体功能区建设体制机制。进一步扩大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总结推广开化、淳安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建设试点经验。继续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推进开化国家公园试点。三是完善美丽乡村升级版推进机制。建立“五位一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管护体系。完善村庄常态保洁制度,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健全完善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村落保护机制,实施千村浙派民居改造工程,打造富有浙江特色的民居风景线。
  (四)建立健全全面推进开放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对接机制。建立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实施方案推进机制。探索我省项目与丝路基金、亚投行等重点金融机构的交流合作机制。探索建立海港、海湾、海岛“三海联动”发展机制。二是创新完善国家战略实施推进机制。建立健全舟山江海联运中心、民营绿色石化基地、民营银行试点、义乌国际邮件交换站等项目持续推进机制。三是健全完善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推进机制。优化完善保税区、综保区、出口加工区等特殊监管区的载体功能,加快推进一批水运、空运和铁路口岸开放,深化浙台经贸合作区建设。推进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施企业登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制度。四是深入推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提高省属国有资产证券化水平。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和完善董监事制度,全面推进国有企业重大信息公开。
  (五)建立健全全面推进共享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深入推进青田社会事业加快改革试点,支持诸暨市开展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探索开展杭州余杭区金融综合创新、温州综合城市停车场设施建设投融资创新、绍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境外融资创新试点。二是深入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转移支付地区分类分档体系,建立换档激励奖补机制。深化财政支农体制机制改革,支持新农村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和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现代农业新兴业态的发展。健全生态文明财政政策体系,分类实施生态功能区财政奖补政策。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海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试点。三是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各领域失信黑名单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对失信企业的信息共享、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推进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公开。四是完善帮扶开发机制。落实为低收入农户分类帮扶政策,扩大低收入农户持股计划试点,完善低保兜底机制,健全救助资金增长机制。
  四、加快推进“411”重大项目建设
  要以结构优化促投资效率提升,以投向引导促投资动力转换,重点推进投融资机制创新、重大项目建设、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大力实施扩大有效投资“411”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
  具体目标要求是:年度推进省“411”重大项目920个,计划投资8280亿元。重点推进重大单体项目771个,其中续建项目584个,新开工项目187个,新增项目开工率80%以上。推进重大单体产业项目513个,其中50亿元以上重大单体产业项目45个,年度完成重大单体产业项目投资1376亿元。
  主要领域和重大项目安排如下:
  (一)加大产业转型升级类投资。
  1.主要领域。加大创新投入,突出智能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增加信息、节能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七大万亿级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力争完成全社会工业技术改造投资7280亿元以上(其中工业技术改造重大项目投资850亿元)。推进省级产业集聚区提升发展,力争省级产业集聚区项目投资3200亿元。加大现代服务业投资,强化服务业重点行业和服务业强县(市、区)投入,着力提高生产性服务业投资比重。培育一批农业产业集聚区和现代特色农业强镇(“一区一镇”),加大生态高效循环农业投资,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70万亩。扎实推进省级特色小镇建设。
  2.重大项目安排。年度安排省产业转型升级类重大项目558个。重点推进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等产业提升项目、富通集团光纤预制棒等信息经济项目、中节能环保产业基地等节能环保项目、吉利DMA整车等高端装备项目、海正药业(杭州)生物工程等健康产业项目、山水六旗国际度假区等旅游项目、欧美金融城等金融服务业项目、龙泉青瓷文创基地等文化创意项目。
  (二)加大基础设施完善类投资。
  1.主要领域。加大综合交通网、能源保障网、水利设施网和高速信息网投入,全年完成重大交通项目投资1200亿元、能源投资700亿元、水利投资540亿元、信息网络投资130亿元。建设铁路900公里、高速公路800公里,新改建国省道1600公里、内河航道270公里;完成滩涂圈围面积5万亩;完成17台、1000万千瓦以上大型燃煤机组清洁排放改造,新增光伏发电装机120万千瓦、风电30万千瓦;建设4G网络基站5万个以上。
  2.重大项目安排。年度安排省基础设施完善类重大项目206个。重点推进杭黄铁路、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等铁路项目、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等公路项目、衢江航运开发工程等水运项目、温州机场扩建工程、嘉兴机场等机场项目、三门核电一期等电源项目、宁东至浙江特高压等输变电项目、金丽温输气管道工程等煤油气项目、文成百丈漈风电场等新能源项目、杭州市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工程等水资源保障项目、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等区域骨干排涝项目、温州瓯飞一期等沿海滩涂围垦项目、全省4G网络等信息网络项目、湖州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重大发展平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三)加大统筹城乡建设类投资。
  1.主要领域。加大新型城市化建设投入,重点增加都市区核心区功能提升、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地下综合管廊、城乡供水、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及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力争完成城市功能提升设施项目投资240亿元、轨道交通项目投资190亿元、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公共设施建设投资130亿元、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投资200亿元。实施农村公路提升改善工程2000公里,整治农村河道2000公里,完成欠发达地区和偏远海岛等群众异地搬迁5万人以上。
  2.重大项目安排。年度安排省统筹城乡建设类重大项目37个。重点推进城市快速路及市政道路等城市功能提升项目、小城市培育试点和中心镇建设项目、“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等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项目、农村河道整治工程等水环境治理项目。
  (四)加大公共服务提升类投资。
  1.主要领域。加大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建设投入,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投资,全年完成文教卫体设施项目投资160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全省救助困难群众住房投资500亿元、社会福利设施投资200亿元、防灾减灾设施投资190亿元。全年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20万套、基本建成15万套,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2万户,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000个、新增各类养老服务床位数2.8万张,新建(改扩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用房20万平方米,完成水库除险加固100座、圩区整治30万亩。
  2.重大项目安排。年度安排省公共服务提升类重大项目119个。重点推进浙江大学紫金港西区等社会事业项目、全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及农村救助困难群众住房等保障性住房项目、全省“五水共治”建设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浙江民政康复中心异地扩建等社会福利设施和社会养老项目。
  各位代表,做好2016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全面落实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决议和部署,自觉接受省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虚心听取省政协的意见和建议,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善谋善为,为顺利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中国航空工业全球单体最大海缆项目投产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航空工业)消息,浙江新闻网
俄下周将恢复与4个国家空中通航
  20日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签署命令,浙江新闻网
加拿大前总理约翰·特纳去世
  加拿大前总理约翰·特纳(John Turner浙江新闻网
浙江举行首届残疾人公益集体婚礼
  (原标题:浙江:首届残疾人公益集体婚礼举行 百浙江新闻网
浙江警方破获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案
  (原标题:浙江警方破获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案浙江新闻网
半山腰上的“地质文化村”走出致富路
  中新网绍兴9月19日电(记者 项菁)白雁坑村“浙江新闻网
浙江宁海通报在校女生坠亡事件:排除他杀
  据浙江宁海县委、县政府官方微博消息,浙江新闻网
阿富汗楠格哈尔省遭塔利班袭击 已致35人死亡
  据俄罗斯卫星网援引阿富汗黎明电视台报道,浙江新闻网
受疫情拖累 新西兰第二季度GDP萎缩12.2%
  综合报道,当地时间17日,新西兰政府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经季调后环比萎缩12.浙江新闻网
意大利一警局14人确诊被暂时关闭
  据欧联网援引欧联通讯社报道,当地时间9月16日,浙江新闻网
长兴乡村蜕变记:从名不经传到“世外桃源”
  中新网浙江新闻9月17日电(施紫楠 彭明)浙江浙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