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123”举措推出要素生态化综合改革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17.12.2015  16:19

  泰顺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三大国家级生态系列改革试点,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赢的发展新路,推出要素生态化配置综合改革,通过建立生态化考核指标体系,重点将资金、项目、土地、人才、政策等五要素与生态化考核结果捆绑,推进要素资源的差异化配置,实现资源要素向生态建设更加重视和生态环境更加优越的区域转移。主要做法:
  一、围绕“一个”核心。即以生态为核心。长期以来,泰顺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战略,着力将泰顺打造成为生态文明的泰顺样本。一是坚持生态自觉与制度约束相融合。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政治、经济、社会建设各方面,将生态保护、资源消耗、产业发展、生态效益等纳入生态化考核指标体系,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二是坚持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相统一。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要素生态化配置综合改革的首要任务,加快构建生态安全体系,推动泰顺加快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三是坚持要素配置与生态考核相挂钩。按照加强政府绩效管理和完善资源要素配置的总体要求,探索建立与生态化考核指标体系相挂钩的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
  二、突出“两个”层面。一是县级层面。组织成立泰顺县要素生态化配置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担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和常务副县长担任副组长,县级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考绩和发改具体负责要素生态化配置综合改革考核评价工作,其他县级各有关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要素生态化配置综合改革各项考核细则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激励政策的兑现和管理。二是乡镇层面。将10个乡镇作为要素生态化配置综合改革的主体,进一步明确各乡镇政府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在泰顺县域范围内生态环境统一量化考核,实现基于生态改善程度的要素差异化分配格局。
  三、构建“三大”体系。一是建立以环境改善为核心的生态考核指标体系。泰顺在全省率先在乡镇考核中建立生态考核指标体系,指标的设置突出生态在考核中的核心地位,遵循可获取、可度量、可操作、可比较等原则设置考核指标,依据国家和省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并结合泰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综合考虑省对县考核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建立考核指标体系。考核内容包括注重经济转型的生态经济层面9项、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生态安全层面10项、注重空间布局优化的生态家园层面6项和注重社会和谐发展的生态管理层面3项,共4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28项三级指标。二是完善以生态贡献为标尺的生态考核评价体系。要素生态化配置综合改革共涉及考核评价指标4个方面28项,重点突出各指标本年度与上一年度的比较情况,同时,为保证考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各乡镇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基础,在每一项指标考核中融合不同乡镇的考核难度系数。考核以百分制进行赋分,考核得分=生态经济得分(35%)+生态安全得分(30%)+生态家园得分(25%)+生态管理得分(10%)。要素生态化配置综合改革考核评价结果采取分档排列办法,共分三档,考核得分前3名的为第一档次(3个乡镇),得分在第4-7名的为第二档次(4个乡镇),得分在第8名以后除取消评优资格的为第三档次。发生重大生态安全责任事故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市级及以上主管部门通报的取消评优资格。三是强化以资源要素为动力的考核结果运用体系。按照生态化考核结果的不同档次,实行资金、项目、土地、人才和政策等资源要素的差异化分配。资金方面,县财政统筹安排1亿元,专项用于县级要素生态化改革财政补助奖励。项目方面,对优胜乡镇将优先安排政府投资项目、三年特扶项目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民生项目、产业项目等,并列入年度政府投资预算草案,积极向上申报争取资金支持。土地方面,在农村私人建房指标50亩的基础上,在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再安排100亩作为要素生态化改革用地奖励指标,且允许奖励指标在主管部门监督下在乡镇间进行有偿统筹使用。人才方面,对优胜乡镇将优先安排省市下派的挂职干部及大学生村官,允许行政人员和事业人员实际在编率比全县乡镇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并适当增加行政事业人员调进调出名额比例。干部激励政策方面,对考核第一档次乡镇授予“绿色发展优秀奖”,连续考核优秀给予集体嘉奖、集体记功。(泰顺县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