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动东阳 谱写美丽乡村新篇章

16.11.2015  12:33

      东阳乡村之美,美在一份雕琢。
  东阳境内地形以丘陵和盆地为主,相较于浙江省内部分地区,它过于直白,少了一份山水氤氲成画的天然之姿。然而,也就是在这块土地上,东阳人用他们的双手耕耘,开垦出另一个“后天”的美丽乡村,这里有 “横店影视旅游”、“东阳江山水生态”、“三宅古建文化”三条美丽乡村风景线,这里有蓬勃发展的新农村经济,这里有保留乡土特色的民俗风物,这里有一群开拓创新、转型升级的新农民。
  于东阳而言,美丽乡村建设就是对过去的回眸、对现在的雕琢、对未来的希冀,这里沉淀着历史的尘埃,流动着现代农村发展的新趋势,是集合了“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富裕之美、布局之美、和谐之美”五美的美丽乡村升级版。
构筑 美丽乡村风景线
  2011年以来,东阳围绕争创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的目标,各部门通力协作,各乡镇各村狠抓落实,初步形成了“横店影视旅游”、“东阳江山水生态”、“三宅古建文化”三条美丽乡村风景线,并在今年新培育六石至怀鲁“两美新农村”风景线。
  ——以美丽乡村风景线为主线。东阳市投资2.1亿余元,通过立面改造、道路交通设施改造、节点绿化等项目建设,完成横店影视精品线建设。以东阳江美漫城建设为重点,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狠抓里歌线沿线绿化,扎实推进山水生态线建设。以卢宅、蔡宅、李宅等古民居保护项目为重点,大力实施古建文化线项目。同时,围绕三大美丽乡村风景线,定向安排秀美村、精品村、示范中心村和优秀历史文化村落等项目,着重培育30个节点村庄,打造了巍山镇怀鲁片、横店镇南上湖片、湖溪镇溪南片等三大精品区块,形成“串点成线,以点带面”的整体效果。
  ——以绿化、文化等为特色。一方面,按照“种一片树,成一片林,遮一片荫”要求,以“四边三化”、“清洁家园行动”、“无违建和谐村创建”等为载体,统筹推进农村绿化、垃圾清理、违建拆除等专项行动,大力开展种绿护绿行动,村村之间形成生态绿色线,镇镇之间形成生态绿色带,全市构成生态绿色网。另一方面,利用新建的休闲广场等活动场所,组织村民开展舞蹈、太极拳、腰鼓、篮球等体育活动,丰富当地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塑造新农村新风尚。同时,注重弘扬非遗文化,如蔡宅高跷、李宅花灯、郭宅大蜡宅、东阳板灯龙等各具特色的民间文化,增强当地村民的文化归属感。
  ——以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为重点。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山水自然景观资源,做足山水文章,还原蓝天、绿地、水清、人和的农村生态环境。同时因村适宜,或依托历史文化特色,充分挖掘传统文化,打造名人文化村,或结合村自身的产业特色、打造农村产业新村。
  东阳市围绕“宜居、宜业、宜游”,着力塑造一批美丽乡村的典型、社区服务的示范、基层组织的先进和现代农业的样板,先后建成了全国十大名村之一的花园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庆泉村、现代农业示范村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精品村,截至目前已经成功打造42个东阳市级精品村庄。
挖掘 美丽乡村内涵
  真正区别村落的,不是地界和村名,而是深入骨髓的村文化,潜滋暗长了若干年。东阳历史悠久,作为“三乡一城”之地,文化底蕴极其深厚,而乡村更是其文化发源、发展、延伸的根据地。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东阳重新审视这方土地所承载的“物”,充分挖掘这背后的深刻内涵,让那些凝聚着村落独家记忆以及中国传统风俗文化的建筑、习俗等得以保留。
  有着“孝义之门”美誉的蔡宅,就是东阳庇护的古建群之一。在蔡宅村口挺立着一株百年樟树,枝干有力地盘旋而上,共同擎开一把翠绿的巨伞。沿着窄窄的巷子,一路蜿蜒,“九曲十八弯”,环伺着200多幢历史建筑,蔡氏宗祠、永贞堂、四维堂、润德堂、文林第等16座厅堂尤为珍贵。与此同时,蔡宅还保留着当地丰富的民俗文化,如什锦班、木偶戏、业余剧团、元宵挂灯、莲花落,以及清末民初颇负盛名的酿酒产业,其中蔡宅(女子)高跷已有近四百年历史,因其高、险、奇、美而闻名,现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保护蔡宅,东阳市费了一番心力,为之量身定制了旅游转型,探索出古建筑保护的新模式。首先在《金华市休闲旅游服务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中,蔡宅被明确为重点保护利用的古村,是金华市打造“千古风流婺州城”旅游品牌的重要节点。东阳围绕 “明清古宅游”,积极引导蔡宅挖掘名人文化,布置古街风物,开发休闲场所,提供特色民宿,开设沿水观光路线,增加游览内容和乐趣。如此建设之下,蔡宅作为古建的价值被进一步开发,其蕴含的地方文化也被更多人所熟知,得到了更好的传扬。
  此外,鉴于东阳基本上每个村都有祠堂等古建筑,于是便采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与宗祠古厅堂修缮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古建改造,这样不仅能够集约用地,还很好地保留了每一个村落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渊源。再有就是对农村非遗文化进行了一系列的梳理与传承,目前东阳列入非遗名录的有15个项目之多,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一大批广场和古建筑修复以后,将为非遗文化活动的繁荣创造条件,为其发展搭建更多的平台。譬如单良村的名俗文化展、李宅社区的花灯,都一一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腾飞 美丽乡村新经济
  行走在东阳花园村,你很难想象这只是东阳的一个小城镇,目之所及,无不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朝气——近处是村民平安居住区,排屋整齐划一,别墅错落有致,高层鳞次栉比;远处是高科技工业园区,产业密集分布,项目一字排开,厂房紧挨相连。这边是高效生态农业区,引领农业示范,引导生态观光,引爆乡村旅游;那边是第三产业服务区,整合红木集群,开辟商贸市场,聚集人气财富……
  然而30年前,“村名花园不长花,草棚泥房穷人家。种田交租难糊口,担盐捉鱼度生涯”才是花园村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后,花园村高呼“创业富民 创新强村”的口号,科学规划,搭建起了诸多创业平台,积极引导和鼓励村民创业。如今,花园村办厂的办厂、经商的经商、上班的上班,形成“人人忙赚钱、家家赚钱忙”的良好局面。2014年底,花园村拥有个私工商户达2698家,全村实现营业收入338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了13万元。
  美丽乡村有多种“美”的诠释,自然是美,人文是美,其中经济的美更是能直接凸显农民生活的水平。近年来,东阳市大力实施土地流转、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优化农业基础配套设施,着重抓好“两区”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及转型升级,着力构建高效生态的农村产业体系,拓展农民创业就业空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一园一区”现代农业园区通过省级验收;北江农垦场异地物业联建项目4.8万㎡的标准厂房顺利结顶;养猪场整治三年任务一年完成。
  通过“完善扶持政策、树立生态理念、强化科技支持、培育新型主体”等举措,大力推进“两区”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健康持续发展。目前,东阳已经培育了茶叶、果蔬、席草、中药材、香榧、青枣等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了区域特色明显、比较优势突出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被命名为“中国香榧之乡”、“浙江青枣之乡”、“浙江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浙江省中药材强市”。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同时,东阳也在着力培育新型农民,不断完善农民素质培训机制,开展电子商务、农业生产、实用人才等技能培训,开展创业培训,提高农民创业就业技能,增强其增收致富的本领。
集众 多元化筹资,共建美丽乡村
  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和主要参与者。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四年来,东阳市财政累计投入44亿元,仅凭政府一方承担压力过大。于是东阳探索出一个“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个人捐助”的多元化筹资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让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大家的事情。
  家住巍山镇西坑沿村的李飞鹏原先在杭州从事钢管出租业务,当选村委主任后,把业务交给儿子经营,自己回村专门从事村庄整治,在个人出资120万元修建饮用水库后,又出资30余万元对村庄道路进行了硬化,修建了防洪堤、休闲广场和健身场所。
  目前这股共建东阳美丽乡村的势头十分强劲,且成绩显著。
  既有以横店集团、花园集团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积极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又有东阳企业主、建筑能人和工商户积极投资农业,承包、租赁、买断耕地和山林使用权,在山区、半山区兴起了农业综合开发的热潮;还有 “百企扶百村”活动,组织动员了100个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对口帮扶100个贫困村,该活动开展以来,共完成扶贫项目1600多个,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有效地推进了贫困村脱贫致富。
  据统计,2004年以来,东阳共收到社会各界捐资(捐建项目)12.5亿元,其中仅2014年收到个人捐款5200余万元,其中捐款在50万元以上的13人,10万元以上的158人。
  撷 英
“以景区标准建设村庄”
  多年来,花园村先后投入巨资建设与整改了花园游乐园、吉祥湖休闲区、南山寺佛教文化园、中华百村图、民俗馆、百花园、陈列馆等旅游景点,形成了一个吃、住、行、游、娱、购齐全的综合景区,成为了浙江省首个以村为单位创建成功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