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温和回落背后有结构变化 四季度或平稳增长

27.10.2014  11:36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认为,应当对经济增速适度放缓保持战略上的淡定、从容,更透彻地思考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面对新常态 要有新心态

温和回落的背后

有结构变化

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延续了2012年以来经济增长波动回落、波幅收窄的趋势

记者:2014年前三个季度的经济数据已经公布,虽然还有两个月,但全年的经济走势应该已经清晰,请您概括一下今年经济运行的特点?

潘建成: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延续了2012年以来经济增长波动回落、波幅收窄的趋势。

所谓波动回落,就是从长期趋势看,增长是回落的,从2010年10%以上的增长,到2011年8%—10%的增长,再到2012年以来8%以下的增长;但这种回落不是持续的,季度间可能会有增有减。

所谓波幅收窄,就是这种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小,即每年内四个季度增长最快的与最慢的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前后的2008年和2009年,年内波动幅度分别是3.6和4.7个百分点,2010年—2013年分别是2.5、0.9、0.5、0.3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波动幅度只有0.2个百分点。

记者: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有哪些结构变化和亮点?存在的问题又是什么?

潘建成:观察今年的经济运行可以看到,在温和回落的背后,有着比较明显的结构变化,主要表现在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增强,国民收入分配中向居民倾斜的趋势更加明显,单位GDP能耗不断降低,在经济增长下滑的同时吸纳就业的能力不降反升。这些变化表明,结构调整的成效正在显现。

是什么促成了这样的结构调整呢?应该说,是在改革的推动下,市场的力量在发挥重要作用。比如从工业结构的变化看,微观企业效益在整体稳定的同时呈现出的结构变化,成为积极推动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根据企业景气调查结果,2014年三季度工业企业的企业家认为所在企业盈利情况处于“正常水平”或“好于正常水平”的企业比重为77.1%,高于去年同期76%的水平;其中采矿业的盈利景气状况已低于50%,而制造业则接近80%,这表明行业之间分化严重。今年1—8月,规模以上采矿业企业利润下降13.4%,而制造业企业利润则增长13.5%,尤其是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电器机械、IT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长均超过20%。

这一盈利格局的变化导致投资意愿出现了明显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增长明显加快,1—9月IT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投资增长高达34.4%、37.5%和38.4%,比全行业投资增长高出20个百分点左右;而上游的采矿业及高耗能原材料行业投资意愿呈现明显的净减少。

关于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我更愿意说是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工业品出厂价格两年半来持续下滑,处于历史低位的企业设备利用率不见回升,工业库存增长不断加快,表明产能过剩对经济增长形成的压力巨大,消化过剩产能所需时间可能会比较漫长。二是房地产市场供求发生的变化,从需求的角度进一步减弱了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三是部分地区工业罕见出现负增长,下行压力较大。

对增长适度下滑

保持平常心态

就业和收入对经济增长的速度要求在降低,质的要求在提高

记者:您在评价前两个季度的经济形势时,多次提到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要有平常心,您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过渡到新常态了吗?

潘建成:新常态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过渡到新常态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过程,可以说目前这种过渡越来越明显。

关于如何理解新常态,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最近做的第三季度经济学家信心调查结果显示,经济学家认为最重要的是“对经济增长适度下滑保持‘平常心态’”。什么叫平常心态?我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平常心态就是要认识到当前经济增长的下滑是自然换挡的过程,是符合经济规律的;要认识到当前经济运行遇到的压力和波动,是结构调整的阵痛的突出表现,尤其对部分资源相关行业和相关地区,或者对粗放增长形成的路径依赖较重的行业和地区更是如此,这是实现经济转型必须付出的代价。也就是说,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在战略上要保持淡定、从容,要有定力,不要乱了阵脚。战略上保持平常心态,是坚定改革信心,从战术上理性、智慧地克服困难、战胜挑战、实现转型的基础。

记者:面对新常态,我们是否该有新的心态?

潘建成:我认为,新常态下,我们对经济形势的判断,确实需要新的心态。

有两点很重要,一是一定程度上需要我们深刻反思过去。过去一度经济增长很快,但更多地体现在GDP这一流量的快速增长,社会存量财富的积累并不快,而且资源环境的损耗很大,质量效益相对不高,这种粗放增长造成的高速度,其实是不合理的,也可以说是不正常的。如果我们把这种不正常的速度当成正常的,那么就很容易认为现在这种正常的速度太慢了。

二是要更透彻地思考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它是为了满足充分就业,为了老百姓收入增长,为了更好的自然资源环境和社会环境,而不是GDP统计数字。要认识到随着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前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在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收入分配的调整也改变着过去收入增长长期低于经济增长的现象,对经济增长的速度要求在降低,质的要求在提高。

四季度保持平稳增长

的可能性更大

结构变化、改革红利、创新驱动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记者:GDP增幅已经连续多个季度下行,今年的走势也一直平平,有人说我们的经济进入了下行通道,您认同这种看法吗?四季度经济进一步下行的可能性有多大?有没有什么“翘尾”因素?

潘建成:从长期来说,伴随着潜在增长率的下降,经济增长应该会趋于下行。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经济体必然经历的过程,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但是,这种下行趋势是渐进的,也是波动的。也就是说,一方面不会出现断崖式下挫,另一方面也不会像一条直线一样持续下滑。

三季度增速已处于前三季度的最低点,尽管产能过剩、较高库存以及房地产市场下滑的滞后影响仍对经济增长形成下行压力,但从目前掌握的信息看,四季度保持平稳增长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从三季度企业景气调查结果看,企业家的预期景气指数仍然高于即期景气指数,表明企业家对未来还是谨慎乐观的;八成以上的工业企业订货处于“正常”或“好于正常”状态,表明市场是稳定的;消费者调查显示消费者信心在波动回升,消费的驱动力有望在四季度进一步增强;全球经济整体回暖的趋势仍在延续,对我国出口的回升仍产生促进作用。这些积极因素一定程度上会抵消下行压力,经济增长可望走出缓中趋稳的走势。

记者:从年初到三季度,对中国经济的悲观心态一直挥之不去,您悲观吗?

潘建成:我对中国经济一点也不悲观,理由主要还是来自对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的信心。这些新动力包括结构变化产生的动力,如城镇化、工业的信息化、农业的产业化等等;包括全面深化改革不断释放的改革红利;包括在国家创新战略的影响下,在“三期叠加”的倒逼下,企业的创新意愿在不断增强,会整体提升中国经济的产出效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