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屡现股市的黑天鹅事件 为不断“讲故事”的A股市场敲响警钟
高银金融日K线图
高银地产日K线图
港股汉能、高银系个股单日遭遇腰斩
德国中概股中宇卫浴一周市值接近归零
本周股市连续引爆黑天鹅事件,5月20日,港股汉能薄膜发电股价暴跌47%,5月21日,高银系两家公司盘中双双暴跌,高银地产和高银金融盘中均重挫超过50%。港股通热门标的频现崩盘引发市场关注。然而黑天鹅事件并未就此终结,暴跌这种“病毒”已扩散至德国中概股中宇卫浴(Joyou AG),该股上演了股价一周归零。就在上周,中宇卫浴股价还创下了17.45欧元/股的新高纪录,市值达4亿欧元。然而,时至今日,股价已接近于零。
这些黑天鹅事件的发生,或有偶然,如此暴跌让不少投资者惊叹外盘没有涨跌停限制的风险真大,还是A股市场更加安全。事实果真如此吗?随着创业板为代表的题材股连续翻番暴涨,机构对某些上市公司的过度研究、过度解读和“讲故事”,制造出批量高价股。而风险也已经在市场中酝酿,如5月15日,全通教育从跌停板拉至涨停,5月21日,暴风科技从开盘上涨8个点到收盘下跌7个多点,两股盘中振幅均接近20%,而转债市场上,5月15日,通鼎转债盘中跌幅超过30%,价格波动近150元,这些极端个例正在我们身边发生,但它在火爆行情中被暂时隐藏起来。需要提醒的是,一旦风向发生变化,故事就有结束之时,而那时你确定自己能从中全身而退吗?
港股通标的连续遭遇腰斩
汉能惊魂暴跌的阴影还未散去,又有港股崩盘,高银集团旗下的两只股票高银地产和高银金融周四双双大跌40%左右,盘中跌幅更是超过50%,场面惨烈。截至收盘,高银地产和高银金融的股价被腰斩。
对于高银系港股的崩盘,市场也是众说纷纭,但并没有非常合理的解释。有分析认为,可能是高银地产和高银金融前期涨幅过大,股价合理回归;也有分析认为,这两只股票近年来的经营业绩波动较大,容易诱发黑天鹅事件。另外一种解释则是,市场对高银系港股的私有化丧失信心。今年初高银集团的实控人潘苏通曾提过公司私有化,即收回所有公众股权,然后将股票摘牌,这个利好消息曾让他旗下的这两只股票大涨,但是时至今日,该事项依然没有实质进展,并且中途潘苏通还说过暂不进行私有化的事宜。
对于暴跌,上述公司也分别作出了回应。汉能集团官网发布声明称,公司经营正常,没有任何一笔贷款逾期,没有任何减持套现行为,没有进行过诸如对赌之类的任何金融衍生交易。
而高银地产及高银金融(统称高银集团)透过公关发表声明表示,集团业务和营运一切运作如常,集团财务稳健,资金和财务状况正常。另外,主席潘苏通对于两家公司之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根据彭博的报道,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出现如此大的剧烈波动,凸显出全球投资者在涨幅傲视全球的中国股票市场上所面临的风险。汉能薄膜和高银金融3月份双双加入富时亚洲(除日本)大盘股指数,明晟公司计划在月底时将高银地产纳入其MSCI明晟中国指数。
危险的讲故事游戏
或许汉能、高银和中宇的暴跌能给正处于火爆的A股市场提个醒。
目前A股市场爆炒的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品种整体估值已经远超正常水平,在新兴成长股的投资上,公私募基金经理以及券商机构不断编织各种故事和预期,当然很多时候,上市公司自我谋求的转型也使得这种故事被赋予更大的真实性。但转型是否真能如上市公司所期望的那样或者达成公私募基金所预期的那种结果,这可能并不重要。
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重要的是这些品种是否真能达到预期中的境界,重要的是现在的故事无法被市场证伪。而资金对这些概念趋之若鹜,有大量的资金在持续涌入、且不断推动股价上涨。现在的股价表现是最为重要的,故事无法被证伪也是最为重要的,而最后的结果可能还在几年之后。
机构的操作正如索罗斯曾经所说的,“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而今,A股的机构投资者正娴熟地将索罗斯的策略淋漓尽致地展现在A股操作上。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互联网行业通常具有烧钱、亏钱、短期无法盈利的特点,也使得互联网公司的证伪周期被拉得更长,而投资者往往还在相信“还应该给它几年时间就会好转”,于是互联网概念成为国内A股基金经理进行“谎言投资”的最佳对象。现在A股的基金经理在股市中不断寻找相关品种,而很多上市公司不切实际的想法正中基金经理下怀。对很多传统产业链公司而言,转型为互联网公司成为其既定策略,尤其是那些传统的软件公司。然而,转型就真的可以成为互联网公司吗?
显然,互联网行业的流量红利期早已结束,而传统软件公司获取用户的成本超乎想象。A股的一家上市公司仅仅因为网络推广以获取网站用户,就导致半年报业绩大幅下降20%,而下半年减少和暂停网络推广又使得全年业绩大增超过35%以上,网络推广费用显然已经成为传统软件公司不得不面临的巨大问题。因此,传统公司若转型互联网公司,若不耗费巨量现金烧钱推广就无法获得流量,若要获得流量就必须牺牲业绩,而且网络推广的最终效果本身也是个问题。
与此同时,互联网公司所具有的赢家通吃特点也使得传统公司难有施展机会。显然,国内大多数互联网子领域的入口早已被巨头占据,即便是某些新兴的领域,巨头尚未布局,但一旦这样的新领域经过开拓者耕耘后变得有利可图,巨头往往蜂拥而入,通过烧钱或其他资源的布局来拼死竞争对手,而这样的案例已比比皆是。
事实上,在A股的投资上,投资者更宁愿相信某个公司可以与巨头媲美,概念投资使得故事的持续周期和发酵能力比事情的真相更为重要和动人。但一旦风向发生变化,这些机构绝不愿意以价值投资的眼光去坚守一年两年,对他们而言,故事就是股价上涨,操作就是在故事结束之前及时卖出。(本报综合报道)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