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过半肝癌患者在中国 学会做到早期发现才是王道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各种类型的肝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发病率居第5位,死亡率居第3位;而我国肝癌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55%,在肿瘤相关死亡中仅次于肺癌,居于第2位。”
近日,在2015年杭嘉湖感染性疾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上,杭州市西溪医院(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科教科科长包剑锋主任中医师所做的专题讲座《重视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识别》成了在场专家热议的焦点之一。
包医生有一个已随访了10多年的患者,男性,52岁,11年前因反复乏力诊断为慢性乙肝,一直坚持做保肝治疗。一年前,患者出现乙肝肝硬化迹象,于是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同时每3个月复查一次。两个月前复查,包医生发现患者指标有异常,建议患者再做增强CT、核磁共振等检查,很快被确诊为肝癌。之后,包医生为他做了手术,病灶的直径还不到2厘米,按照业内共识,直径小于3厘米的都叫小肝癌,且从大小上来判断属于早期。
“这位患者患上肝癌是不幸的,所幸他这么多年来能坚持定期随访,所以在疾病恶化早期就能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目前他已出院回家,恢复得还不错。”包医生说。
从肝炎到肝硬化,再到肝癌,这是所有原发性肝癌的必经之路。从目前的临床统计来看,肝癌患者的预后如何,发现的节点是关键因素之一。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来说,无论用什么治疗手段,五年的生存率为30%—40%;但要是能早期发现的话,五年生存率就能提高至40%—70%。而一般来说,肝癌患者只要撑过五年的话,预后就相对好很多。
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外50%—70%的肝癌患者能在早期发现,而我国这一数据只有20%。因此,包医生反复提醒大众尤其是高危人群应该引起重视。
“年龄超过40岁的男性,如果是肝炎病毒携带者或肝硬化患者或是嗜酒者属于高危人群;年龄超过50岁的女性,如果是肝炎病毒携带者都属于高危人群。”包医生说。
给高危人群的建议是,每隔6个月做一次检查,检查内容一定要有血清甲胎蛋白及肝脏B超这两项,前面讲到的那位早期发现的幸运患者就是从甲胎蛋白指标异常中才发现端倪的。而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虽然没必要像高危人群那样进行频繁检查,但最好能在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中增加血清甲胎蛋白检查。
另外,即使被确诊为肝癌也不要绝望,现在的诊疗手段比以往大有进步,尤其是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新模式开创以来,治疗效果有了大幅提升,并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通讯员 沈文礼 记者 何丽娜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