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颜值而有内涵 后峰会时代杭州还会加油

09.09.2016  09:33

  在G20杭州峰会之前,身处杭州,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通达的路,越来越美的景,还有身边越来越文明的人。

  一张“全家福”,将杭州峰会的盛况定格在历史相册中。

  “让我们以杭州为新起点,引领世界经济的航船,从钱塘江畔再次扬帆启航,驶向更加广阔的大海!”当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以这句话为开幕辞结尾时,身为杭州人,生活在钱塘江畔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峰会期间,我们看到了各种对杭州的褒奖、点赞。这一切恰恰都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的序言里所写的,“我们要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并结合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议程和《巴黎协定》,开创全球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相契合。

  对于生活在杭州的普通人而言,更期待《杭州峰会公报》中的各种成果落地,虽然每个人的理解着重点、关注点不尽相同,但相同的是那份满满的获得感——

  讲述人:诸惠金环保达人

  让杭州的天一直这么蓝下去,要从身边做起


诸惠金

  “去超市、菜场时自带环保袋;尽量选择简易包装的食品;将不穿的衣服进行‘旧物改造’;关紧水龙头;淘米水用来洗菜干净又节水……”说起这次在家门口举行的G20杭州峰会,拱墅区上塘街道红建河社区的诸惠金大姐说,这更加坚定了她坚持默默做环保做公益的决心。

  G20杭州峰会期间,诸惠金和家人一直守在电视机前,时刻关注着最新动态。

  作为一名社区“环保达人”,诸惠金更关注峰会上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话题。她告诉钱报记者,令她印象最深的,还是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提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说法。同时,她还注意到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同奥巴马、潘基文在杭州共同出席了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交存仪式。

  “作为一名环保志愿者,深切感受到环境的改善,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诸惠金说,“一滴水、一粒粮、一度电、一张纸,看似微小,跬步也能成千里。”在诸惠金所居住的社区旁,有一条红建河,自从开展“五水共治”后,这里的水变清了,岸变绿了。“以前红建河味道很重,尤其天气热时,大家都是捂着鼻子走过的。自从对河道进行整治之后,现在水也变清了,到河边锻炼的人也多了。”

  诸惠金说,这次G20杭州峰会之后,她希望杭州的天一直这么蓝下去,水一直清下去,“《杭州峰会公报》里,那么多国家和集团的领导人都要强调可持续发展、‘建设更清洁的环境’,我知道环境好就是资源,就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相信以后和我一起做环保的人会更多,更自觉。”

  讲述人:楼杨中山苑普通市民

  杭州的颜值更高了,它的背后是实干创新


楼杨(最左)和同伴在装修一新的中山苑运动。

  “杭州真的变美了,由内而外地变美了,以后还会更美。”家住中山苑的楼杨,在杭州生活了近30年,开完G20峰会的那天,他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楼杨说,这句话,是他实实在在的感受。

  楼杨家的中山苑,是1996年左右建造的,一直没翻新过。G20峰会前,小区做了一次“更新”,首先是外墙刷新了一下,最重要的是楼顶上也做了防水。这个防水的施工,很多小区居民都点了赞,“这样的改造,并非徒有虚表。改造最受益的还是我们住户,实用性很强,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问题,提高了我们这里的生活质量。”

  楼杨说,最让他惊讶的还有西湖大道“三姐妹”楼的变化,前段时间他特地去跑了一趟,触动很大:“兼顾了美观和实用的‘美容’工程让三幢楼从里到外换上新颜,楼下建了20年的几百平方米违建大棚全部拆除,新建了自行车棚等生活配套设施,长效管理让服务民生的菜场变得井然有序。居民还是原来的居民,环境却大大提升,生活品质一下子上去了。”

  这次G20峰会,他也很关注各方的声音,其中有个专家的观点,他颇为认可,大致意思是——G20峰会实际上也是一种创新模式,是改善民生的契机。就像杭州,这次举办峰会,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这座城市景观和环境的改善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这种创新,早已不是单一的把墙刷干净,而是添入了很多实用的功能,增加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不仅提高了市民的生活品质,也整体提升了城市景观水平,简单来说,就是高颜值而且有内涵。

  “我听了习近平主席说,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对于各行各业都是如此。”楼杨特别说道,“我很相信,在未来的杭州,更会以这种创新为城市注入更多活力,向一线城市迈进。”

  讲述人:曹亮,公益人

  峰会后的杭州更包容,开放国际化的杭州会越来越文明


曹亮

  昨天一早,曹亮开车出门,特别注意了一下,虽然路上因为车少,车速很快,但是每一辆车在斑马线前都会让行。

  曹亮很自豪:“最近很多外地朋友都来向我们道喜,羡慕我们生活在杭州很幸福,作为幸福杭州人我们就应该更文明有礼,更加有活力、包容!”

  “峰会前,很多红袖章劝导文明有序排队,公交车站、地铁甚至写字楼电梯前都呈现了一道风景——排队等候,希望这样的文明现象能长久保持。”

  曹亮是一位公益人,平时经常会组织一些公益活动,让身边的志愿者来参加。他对文明有自己的见解。“现在杭州的公益意识挺不错,我们每个月会到社区进行各种公益宣传和服务,比如教居民做环保酵素,把破雨伞做成工艺品……社区居民想做志愿者的很多,每个月有几千名志愿者参与其中。”

  G20峰会后,杭州将更大气、包容、开放,曹亮觉得公益的意识会更深入人心,“很多有一颗公益心的志愿者,也因为峰会的志愿活动在社区和街道的活动中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志愿岗位而留了下来,比如在峰会前有很多志愿者免费教社区的居民学英语,这在峰会后也延续了下来。”

  曹亮相信,未来的杭州会更国际化,“当然文明程度会越来越高。”

  本版记者蓝震

  余雯雯陈伟利

  本报通讯员李梦娣蒋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