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次考试成绩被取消 中国学生缘何遭遇诚信危机

29.10.2015  11:15

  日前,一封来自美国中学入学考试(SSAT)官方的邮件,让刚刚得知SSAT考试成绩的357名中国考生如坠深渊。邮件称,将取消9月19日中国地区的所有Upper Level SSAT考试成绩。这是近一个月来,继雅思官方取消部分内地“违反考试规定”考生成绩之后,又一家国外考试机构取消中国内地学生的考试成绩。

  “应试能力较强”的中国学生缘何遭遇诚信危机?相关机构和考生司空见惯的押题行为究竟是文化,还是作弊?这又会给正在改革中的中国考试评价体系带来何种警示?

  “大量高分”让考试委员会产生怀疑

  正在成都读高一的赵忠准备参加今年12月份的SSAT考试,因为阅读理解是他的薄弱环节,他每天要花三个小时重点复习。

  被称为“美国中考”的SSAT即美国中学入学考试,是包括中国考生在内,申请美国、加拿大私立中学入学的必备考试,主要测量学生的数学、语文以及阅读理解能力,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和发展潜力,分为高年级(upper level)和低年级(lower level),高级SSAT满分为2400分。这次取消成绩的决定,总共涉及9月19日在北京和上海举行的SSAT高年级考试中的全部357名考生。

  赵忠告诉记者,即使是对于美国本地的学生来说,SSAT能够考到2200分以上已经是“极为优秀”。然而,在9月29日发布SSAT考试成绩的当天,深圳某些培训机构称,自己的学生“成片突破2300,甚至有大片2400分满分”。同样,北京也出现大量满分考生。

  20天后,美国方面决定取消该次考试成绩。据此,有媒体解读为“出现了高分数考生较多的情况,让考试委员会产生了怀疑”。记者从考试主办方发给考生及家长的邮件中看到了这样的表述:“在对考试数据进行审慎调查和仔细分析后,有充分的理由对此次考试成绩的有效性进行质疑”。学生在收到取消成绩的通知时,也被告知将陆续退回当次考试的报名费用。

  长期从事SSAT辅导的北京新东方学校美高项目高级主管王嘉坦言:“这是SSAT第一次做出类似决定,这种做法是出于考试公平性的考虑,也是对中国部分考生成绩的不信任。”

  考生、培训机构皆有违规

  从2009年起,中国大陆每年赴美就读高中的学生人数逐年呈30%的增长,参加SSAT考试的学生越来越多。在2014年10月18日的考试中,中国大陆加上香港地区的考生人数同比增加1100名,在北京就增加了1000个考位。

  而伴随着出国留学日趋火热,中国考试培训机构押题、泄题司空见惯。有业内人士分析,这两次考试成绩被取消,正是此种乱象导致。

  王嘉介绍,“SSAT考试的题库较小,每年都有多次考试机会,让题目重复出现的概率大大增加”。很多培训机构就把自己掌握的真题包装成“独家绝密资料”,作为下次考试的预测。考生重复“刷题”,并且记住了答案。

  通过短期、快速、高效的培训课程,帮助学生取得标准化考试高分成绩的秘籍,暗合家长心意。王嘉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远超自己实际能力的分数”是一种“不正当优势”。这种行为实际上对孩子成长不利,学生们难以端正学习的态度。

  更夸张的是泄题。“以前SAT考试泄题钻的是时差漏洞。北美考试和亚洲考试试卷相同,但北美开考时间比亚洲早12小时。我们就提前派人收集题目,等美国大学理事会拿北美题目来亚洲考的时候,很多人手上已经有真题了。”曾在培训机构工作的孙峰介绍,国内培训机构还会派老师参考,利用偷拍、偷卷子、记忆等手段拿到题目,回来后高价开设保分班。但这种看似“天经地义”的备考,却是西方考试组织者眼中的大忌,也直接影响到中国留学生的整体信誉。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指出:“在西方,学术领域的诚信问题受到高度重视。中国的教育体制可以适当借鉴西方保证学术诚信的方法和体系,使中国学生尽早了解国外学校的规则。”

   唯分论的“惯性思维”需调整

  一再敲响的警钟,不得不使我们正视存在的问题。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曹文认为,国外考试机构或大学之所以一再对中国考生质疑,是因为许多考满分或高分的学生在国外入学后,英文根本跟不上,功课也因为基础太差而无法继续读下去,“究其原因,是这些学生申请留学时经过中介的包装,以及补习班各种手段‘协助’,才获得入学资格。”

  “美国教育体系注重的是学生均衡发展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是否有突出亮点,课外活动经历是否丰富,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展示的想象力、领导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是评价依据。即使借鉴标准化考试成绩评价学生,也需要与其他能力测试之间的相互印证。”王嘉告诉记者,如果学生只是SSAT考试成绩好,但是TOEFL成绩并不过硬,或者学校GPA成绩没有足够的高排名,“这样的成绩组合就容易引起怀疑”。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国外考试评价的功能远大于选拔功能,招生学校会把这一成绩作为评价这名学生的依据之一,但不是唯一指标。他们更关注考试成绩是否与个人能力相匹配,“此次国外考试机构取消中国内地考生成绩,也是对中国考试评价体系的提醒,套题、押题等做法根源于我国长期单纯依靠分数评价学生的‘惯性思维’。这样的考试只是为选拔提供一个工具,并不具有较高的评价质量,也缺乏应有的育人功能”。(记者陈鹏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