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第四次学考选考落幕 送考家长渐少

11.04.2017  10:11

  4月10日,为期3天的我省新高考第四次学考选考落下帷幕。全省共有50.75万名考生参加考试。按照阅卷程序,我省将统一开展网上阅卷,预计在4月底完成网上阅卷、数据处理并发布成绩。

  在过去3天,本报记者兵分多路,蹲点杭州第二中学、杭州学军中学、杭州高级中学、杭十四中、源清中学、浙大附中等考点,见证考生和家长的欢喜忧愁,也感受到新高考带来的新常态和新动态。

  送考家长越来越少

  提起往年6月的高考,大家的脑海里一定会浮现校门口挤满送考人群的场景。穿着红马甲希望让孩子“旗开得胜”“马到成功”的父母、举着写有“加油、胜利”横幅的学长学姐、忙碌的志愿者……送考人群已成为高考的标志,更增添几分紧张感。

  但从我省新高考首次学考选考开始,大家就发现,送考的家长明显少了。但因为参加首次学考选考的考生数量并不多,社会各界对于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还打了个小问号:究竟是因为学考选考人数少才导致送考人群变少,还是考试氛围真的变轻松了?

  这两年里,随着4次学考选考陆续进行,参加考试的考生越来越多,但我们发现,陪考人群确实一次比一次少了。

  尤其是本次学考选考,在报考人数基本持平、学考与选考科次均再创新高的情况下,即便前两天考试安排在周末,全省300多个考点外基本是冷冷清清。就算是少数在考点外陪考的家长,神情也轻松淡定。连维护秩序的交警、校内的保安都说,怎么没啥高考气氛呀?

  “儿子已经参加3次学考选考。第一次还有些紧张,现在全家人都习以为常了。尤其是这一次,因为3门选考都已经有不错的保底成绩,就更从容了。”在杭州学军中学门口,一位家长告诉记者。

  杭州源清中学高三年级组组长屠老师说,送考家长越来越少已成为新高考的新常态。他分析,以前高中3年的学习成果要通过一次考试来检验,大家自然非常紧张。如今,一年就有两次学考选考机会,压力分散了,考试氛围自然就轻松了。“因为大家多年来已习惯6月高考,估计今年6月的语数外高考时送考家长会比现在多。”屠老师说,再过几年,社会、家长对6月高考的紧张感可能会逐渐被冲淡。

  人文考题紧贴生活

  每场考试结束,最受关注的莫过于“考了啥题?”“难不难?”

  蹲点7场选考后,记者发现,今年思想政治、地理等学科的考题紧贴生活现实,和时代发展同步。

  例如,在4月9日的思想政治选考后,多名同学提到文化类题目在试卷中所占比重很大,其中考题分量最重的一道题就是“城市书房”。“题目描述浙江省的城市书房是众筹的,管理是由志愿者组织的。”杭州高级中学高二考生李同学记得,城市书房题目的最后一句话:城市书房彰显了现代城市文明的力量。此外,在选择题中,文化的概念也成为考点之一。

  “考前,老师押最后的大题可能会关注哲学或者经济,但没想到考到文化。”考生齐同学说,以后会更关注文化方面的知识学习。

  4月10日的地理选考结束后,许多考生用了“人文”一词来表达自己对考题的印象。考生王同学告诉记者,去年的地理考题关注自然气候比较多,今年许多题目以气象气候出发,最后落脚点则放在生产技术和生活方面。

  记者了解到,地理选考部分的第二道大题就是让考生分析内蒙古冬季“白灾”与当地畜牧业牲畜大量死亡的关系。学考部分的选择题里也有“老人和孩子迁入城市对城市化的影响”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考题。

  轻松之后不会放松

  对于参加2017年新高考首次统一招生的高三生来说,本次考试也是他们最后一次提升选考成绩的机会。

  “解放啦!”4月10日,在地理、生物选考结束后,无论考得好坏,多数考生一脸轻松,不少考生向记者表示:“虽然接下来还将准备6月的语数外高考,但3年的选考科目学习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接下来的近两个月,天天复习语数外,会不会很无聊?”在外界关注新高考的声音里,也不乏有人好奇发问。

  而实际上,不少考生在选考后依然在坚持学习物理、历史等,以备战三位一体考试。“我想报考浙大的三位一体招生,去年那场笔试就包括物理和历史考试。比如我要报理工类专业,就肯定要考物理。”在杭州第二中学门口,男生小谢告诉记者,名校的三位一体、自主招生都放在高考后。

  杭州一所重高的老师表示,如今多数名校在开展三位一体、自主招生等选拔性考试。对于成绩不错的同学而言,如果没有报名参加此类考试而直接裸考,就相当于“裸奔”了。因为该校想参加名校三位一体、自主招生等考试的意向学生较多,他们也会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开设相关课程,助力学生考上理想大学。

  记者 纪驭亚 李应全 严粒粒 曾杨希 石天星 朱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