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考古所启动南高峰塔复原研究 这塔为啥重要?
南北高峰上的塔为什么这么重要?
因为少了它就没有“双峰插云”
《昨天南高峰塔基露面“双峰插云”的北高峰塔还有待挖掘》后续
今年1月开始,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驻扎到南高峰山顶,寻找古塔留下的痕迹。经过半年,找到了南高峰塔留下的塔基。
只是一个塔基,但却让考古队员们兴奋得不行。
因为,它的身份很特别——“西湖十景”里的“双峰插云”,有一个“峰”,说的就是它(本报6月21日A03版曾详细报道)。
这两天,市考古所又传来新消息,对南高峰塔的复原研究工作,已经正式开始了。
塔长什么样子山门在哪个位置
年底前拿出复原研究结果
前天,市考古所、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又一起去了趟南高峰山顶,做现场勘查。
对复原小组来说,南高峰塔遗址的准确位置在哪,是个什么样的格局,以及是建于哪个历史朝代,这些都已经掌握了。
在仔细观摩了出土的砖石类建筑构件后,复原小组决定,接下来,第一步先对遗址及出土石质构件,做三维数据采集。
三维数据采集是什么技术?
市考古所工作人员以一块残砖打比方,一整块砖,360度全部扫描一遍,在电脑里让它“活”起来。然后,一块块立体的砖拿来拼,看看能不能大体拼一下,哪块是在塔的哪个位置。
至于南高峰塔,到底是长什么样子?
之前推测,南高峰塔的样子应该和六和塔、雷峰塔有些像,只是比它们要细长,“身材更苗条”。四面有窗,都是中空,里头应该有楼梯可以上下,游人可以登塔游览。
等三维数据采集完成之后,还可以对比同时代、同类型的塔,看看出入会不会很大。
另外还有一个要勘查后才能确定的,是荣国寺塔院原有山门。市考古所的工作人员说,南高峰山顶前塔后院,前有南高峰塔,后有荣国寺塔院,这个是可以确定的。但是,没有哪个文献记载中有提到,塔院的山门是在哪个位置。
一般情况下,像这种格局都是有山门的,如果可以确定它的位置,当年游客登塔游览的路线,那就很清楚了。
市考古所的工作人员说,对南高峰塔的复原研究才刚刚开始。预计等到年底前,会拿出复原研究成果,到时塔的样子,塔院有多大,山门开在哪里,当年游客是怎么登塔游览的等等,都会知道。少了南北高峰塔
就没有“双峰插云”
“双峰插云”,虽是“西湖十景”,大家叫着很熟,但真正见过的人并没有。
2011年西湖申遗时,官方《西湖申遗文本》中,对“双峰插云”,是这样描述的——
南高峰、北高峰相距5公里,峰顶南宋时各有古塔一座,每逢云雾低横之日,自西湖西望,群峰隐晦而塔尖分明,因此得“两峰插云”景名。清代,峰顶古塔皆毁废,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南巡杭州,御题景名,改“两峰”为“双峰”,并在洪春桥旁建观景亭和御碑亭,标示为该景观的观景点。
看吧,“双峰插云”美的重点,并不在于两座山,而是两座山的山顶上,都有一座尖尖的塔。
一座,是南高峰塔;另一座,就是和它遥遥相望的北高峰塔。
南高峰塔,有七层,“高可十丈”,大约是现在的33米,建成后就是杭州城的“地标”了,不管你是在西湖边,还是城里,头一抬,绝对看得到。北高峰塔建塔还要早一些。
你想想,西湖边最高的两座山(南高峰257米,北高峰355米),都竖着两座高高、尖尖的塔,绝对脱颖而出。这样想来,当年画家们留下的这一幅幅南北高峰图,都是“写实派”的呢。
只可惜,到了清代以后,只能看到塔基了。虽然没有了塔,但杭州人早就习惯了“双峰插云”的名字,双峰,依然是双峰,而且依然是最老底子的“西湖十景”。
消失了这么多年后,是否还有机会见到真正的“双峰插云”?静静期待吧!(记者 刘云 摄影 葛亚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