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岁的老陈为了照顾老爹,他睡了7年沙发

12.12.2014  08:12

   浙江在线12月12日讯 ( 钱江晚报见习记者 包晓敏/文 郭戟铠/摄 ) 第一次见到93岁的陈鸿培时,眼前这位精神矍铄的老爷子让钱江晚报记者大吃一惊。虽然须发皆白,但老人家说话思路清晰,走路也不需要人搀扶,老而弥坚,精神头十足。

  老爷子说,这要多亏儿子陈同夫的照顾。7年前,老伴去世之后,陈同夫主动把老父亲接到了家里,悉心照料。

  说话间,陈同夫也进了门。他刚从菜场回来,买来了鸡蛋和洋葱。“洋葱炒鸡蛋是阿爹最喜欢吃的。”

  “最美江东人”的评选仍在进行中。今天的候选人,就是细致入微照顾老父的陈同夫先生。

  【平凡人】

  照顾93岁老父,他细致入微

  临近深冬,早晨5点半的天色,丝毫没有亮起来的痕迹。69岁的陈同夫早早起床,对他来说,新的一天已经开始。这是他坚持了7年的习惯。

  简单的洗漱后,陈同夫开始烧水,准备早餐。“热水要准备两瓶,等下阿爹起来可以用。水烫一点,舒服。”陈同夫做的早餐简单却不失别致,其中必定有他自个儿磨的豆浆。这豆浆比早餐摊里的要精细得多,“黄豆要提前泡好,还得加入核桃和芝麻,这样营养又健康”。

  做完这一切,陈同夫走进最里面的房间,伺候老父亲穿衣、起床。老父亲叫陈鸿培,今年已经93岁了。父子两人刚搬进位于东都华庭的新家,两人共同适应新的生活。

  “搬来这里,很大的原因是有电梯。这样阿爹上下楼,方便很多。”天气好的时候,陈同夫就会推着轮椅,带着父亲到小区里走一走,晒晒太阳。

  当然也有不方便。陈同夫说,新家旁边的菜价有些贵,让他很怀念以前常去的老菜市场。“但是想想,阿爹上下楼能方便了,这点钱也不算什么了。”

  【非凡美】

  为了照顾父亲,他睡了7年沙发

  7年前,母亲去世后,作为家里长子的陈同夫把父亲接来一起住。当时他和老伴住在小儿子的家里,5口人挤在60平米的老房子中。不少人劝他,把老父亲送到敬老院里请人照顾就得了。但陈同夫始终觉得,敬老院条件再好,也比不上在家里和儿孙共享天伦。

  为了照顾老父亲,他重新安排了家里的房间。因为地方实在不宽裕,陈同夫最后只能睡在客厅的沙发里。

  沙发坐起来倒是宽敞舒适,但真要躺在上面睡觉,也难受得够呛。沙发太软,睡得腰疼,陈同夫得塞块木板才能入睡;沙发也不够长,陈同夫一米七十多的个头,躺下来,根本装不下。他不得不蜷缩着双脚,才能入睡。“刚开始时,早上起来就觉得这背特别酸,慢慢的也就习惯了。”

  父亲陈鸿培年纪大了,晚上睡觉不踏实,常常起夜。陈同夫不放心,父亲起来,他也一定会跟着起来。久而久之,他睡眠开始变浅。“到后来,阿爹想起身,刚一动,我马上就能醒过来。”

  陈同夫说,这也是习惯成自然。7年的时间,回想起来弹指一挥间,在陈同夫嘴里,这样的日子甚至还有几分趣味。

  今年10月,一家六口人搬进了新屋。为了能让老父亲住得更舒服些,陈同夫特地在新家边上又租了一套93平米的房子,就父子两人住。

  【关于梦想】

  儿女秉持孝道,延续优秀传统

  陈同夫并不认为自己做了多么了不起的事。百善孝为先,在他观念里,这是为人子女应该有的责任感。

  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这么多年的言行就像是最好的教科书,使得孩子们耳濡目染,发自内心地去孝敬长辈。不管是兄弟姐妹还是孩子们,对父亲都是关心有加,一有空就会带着老爷子到附近好山好水的地方去转转。

  说起一家人,陈同夫感慨最多的是,他们与老师这个职业特别有缘:从祖父开始,到他的孙子辈,四代人里不少人选择了教书育人的工作。

  “教育并不只是让孩子们念好书,更要教他们做好人。”陈同夫希望,他能成为孩子们的榜样,用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让他们也能秉持孝道,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美德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