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挖葛根 动锄不断根
这四五十斤的葛根是当年父辈留下惠及后人的
昨天的山上也传承了这样的良习
记者张超摄影严嘉俊
昇光村(昇,音shēng,同升,是升的繁体)有人挖了一条40斤重的大葛根,这几天成了萧山义桥一带的新闻。
葛根被义桥当地人视为山珍,挖葛根也是不少人家的习惯。冬春之交,上山“寻根”,挖出葛根后磨粉食用。
昨天下午,我们来到昇光村。
昇光村范围内的山头有2000多亩,村民李吾龙已经在其中一座叫“和尚山”的小山上等着我们。李吾龙66岁,一头浓密黑发,扛东西、干农活,力道不输年轻人。
李吾龙和同村的李建桥、李江荣等人,已经在山上搜寻了一遍,找到了一根大“毛藤”,“毛藤”是当地人对葛根藤的叫法,藤下面必定是一根大葛根。
同去的村干部余正明说,“毛藤”看起来是一样的,但有雌雄之分,雄的下面葛根很小或者没有葛根,就算有也不够粉。而雌的“毛藤”下面,就是大家要找的正宗葛根了。“毛藤”越粗,葛根越大,当地叫法:藤越胀,瓜越大。
用一把小锄头一点点挖开层土,下面果然是一根蜿蜒的葛根,李吾龙说,毛估估有十五六斤重。
葛根好不好,现场尝一尝就知道了。
把葛根挖一小段出来,用手一挤,中间流出水分,再撕开表皮,里面露出雪白的葛根肉,李吾龙像撕鱿鱼干一样撕了一块下来,“吃吃看,味道很好的!”
几位村民吃了,附和着说,很好吃!
在村民的注视下,我也嚼了嚼,初入口,有一种苦涩,时间一长,粉糯的口感就出来了。
“就跟吃老荸荠一样的。”李吾龙哈哈一笑,山锄交给了50多岁的李建桥,李建桥三两下,把葛根挖了出来。
几个人笑呵呵地把葛根装到蛇皮袋里,蛇皮袋装不下,就索性用手拎着,用肩扛着。
李吾龙说,前几天,他们还挖出了一根40斤重的大葛根,以为这已经很大了,但是就在我们到之前的早上,发现了更大的,足足57斤,已经挖出来给村民们分掉了。
为什么这里的葛根一个比一个大?
李吾龙说,这要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说起。
当时,村里闹饥荒,村民没有东西吃,山上的野菜就成了人们最常吃的东西。
“有些野菜,吃多了拉不出来,难过的。”李吾龙扛着葛根,边下山边回忆。
那时候李吾龙还小,跟着爸妈上山挖野菜,后来就挖葛根,大家都知道葛根能吃,而且耐饥。
那个时候的葛根,吃的人多,也就越挖越少,越挖越小了,有番薯这么大已经算很好了。
大家挖的时候还会注意,只挖葛根不扯藤,在藤扎入土里的地方,还会留个“篰头”,这样葛根还会再长出来,后人可以再挖。
之后,日子慢慢变好了,吃的东西多了,山上的野菜、葛根没人挖了,最近几年,特别是从前年开始,大家的健康意识回归了,喜欢吃纯天然的、无公害的、野生的。
当地有说法,葛根生长几乎是一年长一斤,这些40多斤、50多斤的葛根,恐怕就是当年的父辈们留下的葛根“篰头”,又生长出来,惠及后人的。
现在村民挖葛根,还是按照以前的做法,把“篰头”和“毛藤”留着,再过几十年,这里还会长出几十斤重的葛根,又可以惠及后人了。
挖葛根、做葛根粉只是村民茶余饭后的爱好,不卖钱,自己吃。
把葛根扛下山,李吾龙坐在路边歇了会,说,今年挖葛根恐怕就到此为止了。
这才刚刚开春,为什么就已经结束了?
其实,挖葛根跟挖笋一样也要看季节,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和正月,是挖葛根最好的季节,这个时候,葛根相当于在冬眠,而到了开春,植物复苏,毛藤的嫩芽往外迸发,会连带着葛根的淀粉和营养溢出去,葛粉也就没那么好吃了。
挖出的葛根要赶快回家处理,处理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洗净切块,在高压锅里蒸十分钟,吃起来跟蒸番薯、蒸芋艿口感差不多。
2.也可以切成拇指大小的小块,放在太阳底下晒,晒干后泡茶喝。李吾龙的儿子李尧喜欢喝葛根茶,李吾龙在自家二楼阳台上,晒了两竹篾的葛根块。
3.用两头粗中间细的木头“夯子”,把切成块的葛根在石头捣臼里舂成渣,把渣用纱布包起来过水,过下的水通过多次沉淀,就能得到白花花的葛根粉。一般来说,7斤葛根做出1斤葛根粉。
葛根粉可以像藕粉一样泡水化开吃糊,也可以做葛粉蒸肉,味道都很好,不过挖葛根和做葛根粉,都算是村民茶余饭后的爱好,就给自己添添口福,不对外出售。
李吾龙只有李尧一个儿子,李尧今年38岁,现在在附近的一所小学当数学老师,李尧有一儿一女,女儿10岁,就在他所在的小学上学,儿子4岁,平时在家由妈妈带着。李尧三四年前就在萧山买了房子,但是他们这个小家庭,更喜欢住在爸爸妈妈这儿这个带院子的三层小楼。
李尧说,爸爸妈妈以前都是务农的,虽然农民没有退休一说,但是前几年把家里的土地承包出去之后,两位老人就歇在家里了,但是他们呆不住,做惯了农活有力气,上山挖挖葛根,做葛根粉,也是蛮快活的。
杭州哪里可以挖到葛根?
搜索了下,在离杭州市区不远的临安、淳安都有野生葛根,大部分都在当地的山里,一年也就春节前一段时间可以挖,现在大部分高山野生葛根挖掘后都会进行加工,提取葛根粉。野生野葛粉也是淳安、临安等地的特产。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招韬光禅师》一诗中,专门提到了葛粉:
白屋炊香饭,荤膻不入家。滤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
青芥除黄叶,红姜带紫芽。命师相伴食,斋罢一瓯茶。
宋朝的钱时还作过一首名叫《卖葛粉》的诗:
市声朝暮过楼栏,喧得人来不耐烦。
寂寞山前闻叫卖,如何不作此心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