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工业企业老总畅谈转型升级—— 我们奔跑在智慧的大道上

16.01.2015  09:36

产业智慧化要“烧好一壶水

王水福(西子联合控股集团董事长)

问:您认为企业转型升级最需要的是什么?

答:人才。

问:创新能力不足的根源是什么?

答:缺乏吸引人才的环境,也就是我所说的产业智慧化

的“外部环境”。

我先说一个故事:有个朋友想请客吃火锅,于是,他让种菜的朋友带了点蔬菜来,让养鸡的朋友带了点鸡肉来,又让养羊的朋友带了点羊肉来……而他自己就烧了一壶开水,这大概就是互联网思维,阿里巴巴不就是“烧了一壶开水”吗?

我们电梯的智慧化程度很高,高到什么程度?1997年我们与奥的斯合资后,引进了精益制造和ERP系统,现在全年发货4万台,上午产成下午发货,成品库存几乎为零。这样的高效率生产需要一万多个零件、120多个配套厂共同协作,得益于智慧生产,我们的电梯生产才能实现零库存这一最佳状态。产业智慧化后,订单信息录入ERP系统,供应商及各部门都在同一信息平台上操作,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所以,我认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是一个产业智慧化过程,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外部环境,包括水、空气以及教育、卫生、医疗等,这是政府要做的事;第二是内部环境,企业要做好产品及激励机制等;第三就是“烧好一壶水”,整合社会资源,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而西子要做的事情,就是要不断引进人才,有人了,事情就好办了。

目前,我们的航空零部件还没完全实现智慧生产,有些特殊部件必须依靠人工来完成,智慧生产是我们企业未来的一个方向。

砸8000万启用MES智能生产系统

沈金荣(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董事长)

问:如果100分,您给企业发展的环境打几分?

答:无法量化,总体不错。

问:您对全球市场经济环境及走向的判断与

预期如何?

答:一般,因为动不动有反倾销。

我们提出了“五个最”,以最新的技术、最好的材料、最低的能耗,用最先进的装备生产最适应市场的产品,其中最先进的装备就是指智慧化生产。

我们有9个生产基地、上千种产品规格,除了飞机轮胎外,其他所有轮胎都能生产,你说这么多产品,如何来实现智慧化?首先得让每一条轮胎有编码,这就相当于轮胎的“身份证”,我们花了8000多万元跟高校合作研发了MES智能生产系统,让机器来识别这些编码。该系统启用后,真正实现了“机器换人”,物流实现了全自动化,从以前的人工操作转变成了工人照看,1个人可以照看25台机器。

目前,企业员工已近3万人,绝对人数在不断增加,是因为产量在增加,而单位产品上的用工实际上是大幅下降的,所以我们员工收入每年能保持两位数增长。

产业智慧化最终是要实现“两化融合

聂忠海(杭州汽轮动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问:您认为企业转型升级最需要的是什么?

答:核心竞争力,包括核心技术、产品品牌等。

问:您对企业外部市场经济环境与宏观政策的判断与预期如何?

答:比较乐观。

上个星期,杭汽轮进岀口公司召开了一个年终结算电视电话会议,在美国、巴西、越南、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人都参加了,几个小时就把一件大事给解决了,但要放在以往,前后筹备要很久,要通过传真、邮件提前通知,然后各地的人订机票、酒店,再飞回来,我们总部还要预定会场,成本非常高。

这个智能会议系统是两年前投资130多万元建成的,现在看来,这点投入是值得的。对于杭州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城市而言,打造信息经济,推广智慧应用,是抓住了“牛鼻子”,这一点我们是深有体会的。

产业智慧化最终是要实现“两化融合”,也就是让信息化带动工业,让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在石桥路357号的工厂,原设计的是40万千瓦的生产量,现在我们做到了450万千瓦,整整翻了11倍,我们怎么做到的?依靠的就是智慧化。以前靠人工经常出错,一台汽轮机,零部件有14000多个,出错的几率非常大,但实现智慧生产后,由以前几人管一台机器变成了一人管几台机器,人员大幅减少了,但生产依然有条不紊。去年杭汽轮年产量达到540台,这已是全球最大的产量了。

你看看我办公室,没有打印机和传真机,只有一台电脑,我回家就看Ipad,平常就看手机,员工也都这样,企业已完全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将创新融入到每个员工身上

张平(赛诺菲中国工业事务部高级总监)

问:您认为企业转型升级最需要的是什么?

答:不断创新。

问:给企业发展的环境打几分?(百分制)

答:落户这里,就是对杭州的认可。

作为全球第三大制药企业,来自巴黎的赛诺菲成为世界500强公司投资杭州的又一个成功案例。2013年4月,斥资4.29亿元建造的赛诺菲滨江制药新工厂建成投产,杭州正式从赛诺菲全国六大生产基地之一升级为赛诺菲集团的亚洲出口基地。

创新融入我们每一天的生产中,推动精益生产不断前行。杭州在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大力发展智慧经济,作为全球领先的多元化医药健康企业,赛诺菲也将创新融入到每个员工身上,让工厂的生产“智慧”起来。

2011年,赛诺菲杭州制药工厂“WISE”(智慧)项目荣获赛诺菲集团工业事务部第三届创新大奖。在新产品引进的生产包装过程中,每年会有约500万个包装用空白纸盒从国外的赛诺菲工厂运送到中国,中国工厂需要额外花费至少8500小时的时间去完成纸盒拆解及分类处理。WISE智慧项目提出通过一种可重复利用的长筒纸盒来代替传统的空白纸盒从国外运送产品,每年可减少废弃空白纸盒销毁量约14000公斤,由此带来的直接人工费用节约57万元人民币。

结合市场需求融入信息化潮流

蔡祖明(祖名豆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问:企业进一步发展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答:人才储备不足。

问:给企业发展的环境打几分?(百分制)

答:85分。

祖名”的起源要追溯到1816年清朝嘉庆年间。如今,总部位于高新区的祖名公司,从一个小豆制品加工厂成长为行业标杆企业,成功跻身全国豆制品行业20强。近期,祖名正在积极筹备上市,有望成为国内首家A股上市豆制品企业。

目前的传统行业要获得新生就必须要创新,尽快实现转型升级,融入信息化潮流,这是丝毫不能动摇的。祖名公司最近几年,在机器换人、技术改造、物流现代化、推进电商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投入,除了将传统手工或低效率的设备用自动化设备替代之外,我们实现了客户的信息化订货,手机终端直接连接公司的订货系统;还实现了整个生产过程的远程监控;以及业务人员的轨迹定位、配送车辆GPS定位管理等,包括电商销售渠道的扩展,为公司的发展增添了活力。

我认为产业智慧化,说到底还是要结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转变,通过智慧化信息化手段,提供给消费者的不但是高质量的产品,更重要的是高效率的服务,让消费者满意。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吴静 李长灿 见习记者 毛晔        编辑: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