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涛路一弄有个老厂门拆了 厂门后是几代杭州人有关吃的记忆

29.10.2016  09:33

图一:杭州罐头厂的厂门。

图二:牌子变成了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的秋涛生产基地。

图三:现在正在拆除的厂门。

上周一,杭州秋涛路一弄六号矗立了58年的老厂门,因为城市发展的需要,完成了它的使命,工人们开着挖掘机开始拆除它。

这道看似普通的老厂门里,曾经是老杭州人引以为豪的杭州罐头厂,午餐肉罐头、清水马蹄罐头等出口世界创汇。后来,这里成为了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的秋涛生产基地,娃哈哈营养液、八宝粥、果奶,这些很多人记忆中的儿时美食,都曾在这里出产。

这里,记录了几千老员工的青春岁月,也承载着这个城市的美好记忆。

未来,这里将建起娃哈哈的总部大楼、商用房及公共设施用房。

当年的罐头基本都出口创汇

周边居民都会来当“外援

步出杭州地铁1号线婺江路地铁站C出口,你就会邂逅这个土黄色的老厂门。

斑驳的墙漆、浓密的藤蔓,在悄悄诉说这个厂房的年纪。

在上个世纪,轻工业发展蓬勃的年代,这个国有老厂是浙江最大的罐头食品厂,也是全国十大出口罐头企业之一。这个老厂门中,曾有几十万吨各类罐头运输到世界各地。记者翻出1990年初《钱江晚报》的一篇报道,1958年成立的杭罐厂,截至当年(32年里)累计生产罐头二十三万吨,为国家创汇二亿多美元,产品远销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聊起杭罐厂,老员工的言语里都是满满的自豪。

81岁的杨继成,是杭罐厂最早的员工之一,1958年进厂,到1995年退休。

很多工种我都做过,最久的是在空罐车间。”杨继成说,“空罐车间”做的是“罐头外部”,与之对应的,还有“实罐车间”,也就是罐头的“里面部分”。

相比实罐车间,做空罐会稍微轻松些。用的是马口铁,大部分做的都是圆罐,很少做方罐。”杨继成还记得,那时厂里的罐头有四大类——肉类、禽类、蔬菜、水果,品种有几十种,比如午餐肉、扣肉、红烧肉、咖喱鸡、油焖笋、马蹄、黄桃、橘子等等。

1969年进厂的陈刚强则在“实罐二车间”工作。“那时候,人工去猪皮,去骨头,肉有三种,分肋条、后腿、前腿来处理。

不少罐头,是很有季节性的。“那时候来不及做,就会招临时工。”陈刚强说。

周边的老居民,也有着当“外援”的记忆。

春笋上市时要做笋罐头,厂里人手不够,周围居民都会帮忙的。”始版桥社区社工王德清说,那时他十来岁,半夜两三点钟,卡车会拉来满满一车从各地收来的春笋,而居民们早早就排队等着了。“我们要先做好粗加工。领一包笋,有五六十斤吧。把土洗掉,剥好,笋老头去掉,一根根在筐里排好,厂里会来收的。”王德清说,这活男女老少都能做,那时常会看到一整条街的人穿着雨鞋,围着围裙,卷起袖子露天削笋衣,一两天就要交货,报酬不多,但那时,是难得的一笔外快了。

不定时会发罐头

这福利在当时很让人羡慕

几个老员工回忆说,那时候杭罐厂的罐头都是出口的,市面上几乎买不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罐头对普通市民来说,算是很金贵的食品了。而罐头厂的职工,有着“尝鲜”的福利,厂里有些“次品”,出口不合适,就会不定时地发职工福利。

我吃过午餐肉罐头,毛好吃类!”始版桥社区主任倪国惠说,妈妈当年是杭罐厂的工人,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午餐肉是难得的美食。

我们姐妹几个最盼望妈妈发罐头,午餐肉红烧或者放点青菜煮汤,好吃呀!”这种童年时代的味蕾记忆,一直在记忆中,直到现在,她也经常会去超市买午餐肉罐头解馋。

我们的工资不高,但在当时,职工福利是相当好的,尤其是‘吃’这方面。”老员工陈刚强说,厂里经常会分一些骨头、猪爪,虽说是做罐头的“下脚料”,但在当时是难得的“荤菜”,可以改善伙食。杭罐厂的食堂,当年在杭城也是数一数二的,不仅大,而且“很便宜就能买到荤菜”,这一点很让人羡慕了。

杭罐厂是个有两千多员工的大厂,各种配套很全,比如,有浴室。那时候,家里洗澡没有热水器,“我们小时候,都喜欢去妈妈厂里洗澡。后来和传达室的师傅都熟了。”倪国惠说。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这里拉起了娃哈哈营养液生产线

1991年,由于产品结构、管理机制等原因,杭罐厂的主要出口产品午餐肉、清水马蹄罐头大量积压,连年亏损,已经到了资不抵债的境地。

当时,只有140名职工的校办工厂娃哈哈,“吃掉”了拥有2000名员工的国营大厂,将优势结合,用28天拉起营养液生产线,三个月后,扭亏为盈。这个被称为“小鱼吃大鱼”的兼并事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是轰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新闻。

陈刚强是兼并后被第一批任命的车间干部,负责的是娃哈哈营养液的车间。“我记得三个月后,我拿到的奖金是360元,我自己也吓了一跳,这是以前的好几倍了!”陈刚强说,兼并后,娃哈哈食品集团公司也做过一段时间的罐头。一直到1995年左右,每年冬天,厂里都要做出口产品“清水马蹄”。收购的马蹄只经过粗加工,在生产前,要进行一次细加工,每天收购的马蹄都必须当天削完,当时,不仅车间里的工人,科室人员也都全部出动,当时的 “削马蹄大会战”,老员工们仍记忆犹新。

后来,这里又诞生了第一瓶“娃哈哈果奶”。“妈妈我要喝,娃哈哈果奶”的广告语,也也是很多80后的童年记忆。十年前,饮料、罐头等产品都陆续搬迁到了下沙、海宁基地,这里只生产桶装水。

娃哈哈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这里的厂房拆掉后,将建起娃哈哈的总部大楼和部分商用房、公共设施用房。

小镜头

每个年代的人,对于“罐头”的童年记忆,都很特别。

对50后、60后来说,儿时的字典里,几乎见不到“罐头”二字。到了上世纪80年代,能买到的罐头都给宝贝孩子们吃了,所以他们反而是吃罐头最少的一批人,心疼一下这个年代生的人。

而对于很多70后、80后来说,罐头在小时候是极为金贵的。

70后李女士说,小时候,平常吃不到罐头的,很奢侈的,有次生病住院了,姑姑叔叔送了好些菠萝、橘子罐头来,开心得天天开罐头吃,过节一样。

80后黄同学说:“黄桃罐头、八宝粥、豆豉鲮鱼罐头,都是小时候特别喜欢吃的,但当时很贵,考试考得好才奖励吃罐头。

90后的童年,罐头已不再是紧俏货,虽然很容易买到,但零食太多了,罐头早就不稀奇了。

到了00后,老妈觉得,罐头里有添加剂,不是健康食品,已经归在“不予采购”之列。评分 12345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金丹丹/文        编辑: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