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养老钱被骗案频发 各种投资看上去都挺美
杭州城西某大型超市门口,上午10点多,正是大伯大妈们集中逛超市的时间。
几个年轻人,竖了个易拉宝,拿着一叠传单,语气亲热:大伯,大妈,你平时的养老钱放哪里?高收益而且绝对保本的旅游养生项目考不考虑?
一年半后,陆续有老人报案。之后,此案进入司法程序,当初听起来很美好的投资项目最后被定性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当时信誓旦旦“绝对保本”的养老钱大多数要不回来了。
最近又有两个类似的案件由公安移送到检察院,一个是生物柴油项目,一个是房地产项目。杭州市西湖区检察院办公室工作人员小张昨天索性做了个初步整理统计,他发现这四年来,西湖区检察院审查起诉了16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受害人大多数都是老年人,涉案人数最多的一个案件投资人有1200余人。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大伯大妈请看一看,多一份警惕,年轻人也请转告你的父母。
听起来很美的投资
一年后忽然黄了
开头说的那个超市门口推介的养生项目,他们是这样宣传的:“我们公司是做旅游养生项目的,只要投入一万元,便可成为公司的会员。两年内,每年享受价值1200元的免费旅游一次。如果不旅游,两年后就补你2400元。另外,本金按年息12%计算利息,到两年,本金利息一并给你。”
现场不少大伯大妈驻足观看,想想一万元不多,还有现场下单的,有的还买了不止一份。
就这样经过数月的口口相传,相继有400余人向这个项目投资了1000余万元。起初,这些投资的大伯大妈们拿到过利息,他们觉得稳妥又追加投资。一年后,公司突然关门。
案件破获后警方发现,公司募到的投资款,一部分确实投入了经营,但经营不善,大多数打了水漂。还有一部分投资款,他们用在了公司运营和员工酬劳上。这些公司的员工底薪非常低,主要收入来源于业务提成,最高的可达35%,所以这些业务员推广时格外拼命。
案件宣判后,公司一众负责人被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了有期徒刑三年到四年不等,但是大多数老人的钱只能拿回一点点。
“非吸”向网上蔓延
受害者多是老年人
其实这样的案子早已不是新闻。2012年,沈阳颐和轩房产案,开发“老年生态城”,许诺“1.5万元起步,一年半后不仅本金归还,还可以拿到24%的分红。期间客户每月可另外领到出资款1%的奖金”。短短数月,杭州500多位老人拿出了自己的养老钱。最后,公司13人被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近3000万元。
2012年,云南“鸿如茶叶”董事长李兴华与同伙,在杭州向上千人非法集资诈骗共计人民币1.4亿多元。
检察官还要提醒市民注意,现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由从线下发展到线上的趋势,如P2P等,西湖区检察院办理的吴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就发生在网上。吴某做了个网站,发售所谓的理财产品“理财宝”,以年息28%吸引投资人购买,短短几个月吸收资金400余万元,他拿了钱胡乱投资,结果造成360万元的投资款无法归还,被西湖区检察院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起诉。
而杭州林大伯在网上查询投资项目时,看中了一个所谓的P2P公司推荐的太阳能节能项目——投资山东的一个太阳能项目,回报是月息3分。他和一群老人在公司的带领下还专门去山东考察过,最后也血本无归。
检察官提醒,无论是线上或线下,如果涉及到有特别高的利率,就应提高警惕。
西湖区检察院统计,近四年来一共审查起诉的16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案件,受害人大多都是老年人,涉案金额最大的案件非法集资金额达6个多亿,最大的投资人一次投了1.1亿,涉案人数最多的一个案件中的投资人有1200余人。
在全市范围内,根据杭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的统计,去年伪“P2P”非法集资案件,杭州警方已受理十余起,金额高达数亿元,有数千投资人受害。来自杭州市检察院2014年的工作成绩汇报中,2014年共起诉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金融犯罪179人。
这类骗局四大共同点
请大家注意
这些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案件有这些共同点,检察官请大家注意。
一是以有好的投资项目为名吸引投资。如房地产开发、旅游项目、普洱茶、生物科技、农业生产、煤化工等项目。
二是广泛宣传。如在超市门口、公园、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门口等,采用发传单,开宣讲会、招商会、投资会,打电话,甚至聚餐会、答谢会等形式,开展宣传。
三是高额利息为诱饵。年息一般在20%左右,按月付息或按年付息。
四是针对的对象多是中老年人。因为这些人鉴别力相对较低,并且手中有闲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