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院毕业创作展启幕,各校区学生亮出绝活
5月27日晚,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1号楼西面草坪上人声鼎沸、光影交错,2016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创作展示周在这里启幕。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寄语毕业生:“天地云间的天与地,是中国文化之天,是当代生活之地,希望学生们立足大地,以人民为心,关注民生,面向社会。”
毕业展,学习生涯的一次回首,也是步入社会的新起点,美院的学子们选择用色彩和创意打造他们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件作业。继去年的“山水相望”之后,美院将本次展示周主题定为“天地云间”。2016届本科毕业作品共计4000余件,主要在美院南山、象山校区约1.5万平方米的公共空间展示,此外在上海张江校区也有展示。
这里有传统中的创新。美院南山校区美术馆的一层圆厅,是绘画艺术学院国画专业的专场,从传统的工笔花鸟到描绘大都市的现代画,传统与现代在这里融汇、交织。毛泽皓同学的5幅巨型人形作品是现场最长的作品。据他介绍,每一幅都长达4.05米,还长得一模一样。“先画了第一幅,其他都是临摹的。”他说,临摹画中有传统的壁画技法,也有数码扫描而成的。那么,到底哪一张才是真正的原作呢?当记者正在猜测的时候,他指向了最左边的那幅。模糊原创和临摹之间的界限,是他作为一名传统国画专业学生的一次大胆实验。
这里有堪称精湛的技艺和时尚前卫的科技。“几年都没见过这么好的作品了。”27日下午,行至象山校区10号楼的美术馆展区,中国美院副院长王赞在一组名为“心径·阴”和“心径·阳”的玻璃作品前感慨道。这是一黑一白两个经烧制、扭曲后的巨大玻璃环,透过玻璃表层,其下层层碎化的结晶清晰可见。
2016年被称为VR(虚拟现实)元年,在象山校区8号楼体育馆影视艺术学院展区的艺术微社区,你可以戴上VR眼镜,身临其境地玩一款“聊斋幻境”的交互体验游戏,还可以看到30张不同题材的电子动态海报。这个充满了高科技元素的社区也是今年毕业展的新面孔。
象山校区20号楼设计学院的展厅里,上演的则是跨界设计编织的梦境。有用三文鱼皮制作而成的灯、椅等家具组件,也有可以进行在线书本交换的智能交互书桌。现场一款名为Re-box的快递纸箱回收再利用服务系统,是工业设计系和综合设计系5名毕业生的合作作品,在前不久刚申请了发明专利。
同样幸运的还有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的研三毕业生陈伟,开幕前就有人预定了他的作品。26日上午,在位于南山校区校史馆内,提前探班的记者见到了这件为人称道的毕业作品——《一瞥》:6个香樟木雕刻成的人像泛着一股浓郁的木香,有手抱玩具熊的少女,也有踏自行车的大爷,有的嘟嘴,有的挑眉,每个人的一瞥都独一无二,充满了戏剧性。
今年开幕式的场馆“天地云间”也是一个独特而神奇的存在,它屹立在象山校区2号楼图书馆前的大草坪上,是一座可容纳约2000人的庞大建筑,也是美院献给毕业季的一份礼物。它由建筑艺术学院的几位老师设计完成,全部由竹子构成,用手工制作出一个个不规则形态的竹拱搭建而成,整个设计没有一根柱子,全由构建本身承载分解各种不同的力。这是一个柔美多变的空间,走入其中,只见一根根竹条犹如天边不断变幻的云一般,穿插其中的弯曲竹条形成一个个重叠幻变的竹拱,犹如一道道高门,毕业生们跨过这一道道“门”,也预示着他们走出校门。
与往年一样,今年的毕业创作展示同样免费对外开放。将于6月6日开幕的“美术馆之夜”还将把开放时间延长至21时。届时,所有观众还可以在作品前直接向美术馆微信公众号(MCACAA)回复相应编码来收听创作者对作品的解说。同时,为促进就业、加强人才供需交流,设计艺术学院还将协同省创意设计协会,在5月31日举行毕业设计成果精准对接会,邀请知名企业、行业协会、风投机构等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