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史诗美术大展”在京启幕,浙江有22幅作品入选,数量全国第一

29.11.2016  11:06

  历时5年创作,随着“中华史诗美术大展”11月20日起在国家博物馆向公众展示,“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宣告竣工。最终入选的146件作品在国家博物馆的8个展厅与观众见面,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和雕塑4个种类,填补了中华文明历史题材主题美术创作的空白。其中,浙江有22幅作品入选,数量名列全国第一。

  厚积薄发

  描绘历史画卷

  从浙江远古人类的《河姆渡文化》到《良渚文化》,从《大禹治水》到《雕版印刷》……每一幅画卷,都让人身临其境。漫步展厅,仔细品读,作品无一不向人们展示了画家们深厚的积淀。

  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联、财政部、文化部共同主办,中国美协承办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依托国家之力、美术家辛勤劳动和国家博物馆的倾力配合,使该项目成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规模、体量之大,人、财、物力投入之多,组织工作之艰巨繁复都堪称少有的创作活动。其与2009年完成的“百年重大历史题材历史画创作工程”作为连缀一体的艺术创作姊妹篇,成为体现一个发展崛起中的经济大国、文明古国、文化大国民族精神和国家文明形象的艺术图谱。

  自11月20日“中华史诗美术大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展以来,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观展。“特别荣幸,我们能为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留下作品。”著名画家潘鸿海说。他与两位合作者——杭州师范大学教授陆琦和杭州画院专职画师汪文斌一起创作的《良渚文化》,原始中透着温馨,朦胧中透着亮丽,烟雨蒙蒙中的一湖春水映衬着数十位良渚先民……这幅画作采用西方油画的手法表现东方题材,显得别具一格。

  潘鸿海说,大型油画《良渚文化》的创作历时3年,从2013年开始创意,他与陆琦、汪文斌便到各地收集资料。强调文明之光的依据,也就是良渚文化已进入早期国家阶段,良渚人已经穿着丝绸、麻织的衣物,用着精美的陶器和漆器,住着带有榫头的木结构房屋,身上佩戴着精美的玉器,甚至脚穿着木屐。良渚文化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所以强调对文明之光的表现是创作的中心思想。

  新老结合

  集结文艺浙军

  从《大泽聚义》到《王安石变法》,从《宋词风采》到《沈括与〈梦溪笔谈〉》,从《满江红》到《戚继光抗倭》,从英雄的颂歌到平凡的世界,艺术家该如何用手中的画笔向公众讲述一个个“英雄故事”?如何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展现艺术的魅力?创作者们找到了这样一个支点:通过事件、人物来体现人的精神和情绪。

  “对于历史题材的创作而言,最重要的是现场感。”浙江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骆献跃说,有时候,为找寻到最为传神的形象,画家们创作每件作品都需要画上百幅草图。

  令人欣喜的是,以中国画见长的浙江画坛,在这次重大题材创作工程中,油画、版画、雕塑也异军突起。如许江、邬大勇、孙景刚的油画《文天祥过零丁洋》,陈海燕、曹晓阳、佟飚、张晓峰的版画《宋应星〈天工开物〉》,杨奇瑞、翟小石、施海的雕塑《戚继光抗倭》等,传统“浙派人物画”的细致写实成为这些作品共有的坚实基础。

  为了保证优秀创作人才的选拔,组委会面向全国各地和海外华人美术家开展创作申报。中国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徐里介绍,最终,该项工程形成了一支近300人的作者队伍,其中既有年届八旬的老艺术家,也有不到40岁的艺术家,不少人同时还参加过“百年重大历史题材历史画创作工程”的作品创作,在驾驭大型绘画方面,尤以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和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见长。同时,一大批近年来涌现出来的新锐青年画家以扎实的创作基本功、独到的艺术语言成为该创作工程的骨干力量。艺术家的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一定要拿出不负历史和时代的作品。

  精益求精

  留存传世佳作

  “重大题材创作的都是一幅幅纪实作品,着重要烘托的是一种现场感,让观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画家吴山明说,为了真实地反映还原历史,他在创作过程中尽可能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差不多把能找到的资料全部收集到了,包括上千张照片和文字资料。和吴山明一样,不少艺术家或跑遍全国相关的纪念馆,或扎入图书馆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只为自己的作品能展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思想深度。

  正如在大展的开幕式上,画家代表、中国美院教授孙景波在发言时所说,此次浙江艺术家的作品运用大面积的墨色营造了开阔的视野和深邃的画境,使众多的人物汇聚成一幅承载浙江人文历史的长卷。观看展览的专家们表示,浙江美术界以神圣和崇高的使命感重新构建了重大历史题材艺术的意义。

  “这是一次精彩的创作过程。”省文联主席、浙江美协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是国家倡导实施的一次大规模历史主题性美术创作实践,旨在运用视觉图像浓墨重彩地表现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所走过的道路,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浙江美术家们进之于历史深处、出之于现实关照,进之于内容思考、出之于形式创造,让被美术点亮的历史之光照耀今天和未来。

  1800个日日夜夜过去,艺术家们以匠心独运的构思、严谨刻苦的创作完成了这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史诗作品。这项工程的全部作品将长期陈列于国家博物馆的主厅和各回廊中。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表示,国家博物馆是是国家的文化客厅。这批作品由国家博物馆收藏和展出,将大大丰富馆藏,使国博“无处不历史,无处不艺术”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