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家彭锋:看不懂艺术不是观众的错

04.01.2015  16:01

  彭锋提醒:别被“大师”忽悠

  从现在开始做起,你也可以成为艺术家

  你知道20世纪最得到专家认可的艺术作品是什么吗?那就是杜尚的《》。但你看到这件作品时定会困惑:这就是男厕所里的小便池呀。

  你知道20世纪最昂贵的美术作品是什么吗?那就是波洛克的《1948年作品第5号》,超过10亿人民币,可它就是酱色底板上无数无序的线条。可能大家只能无奈摇头感慨:看不懂美术作品。如何解释这种困惑呢?

  昨天下午,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国际知名美学家彭锋教授登上武汉“名家论坛”,做了一场“看不懂艺术不是你的错”的讲座并作出解答。

  艺术被“”坏了

  彭锋首先指出,大家不懂艺术,主要有三点原因。

  一是艺术教育存在缺陷。“在人的儿童时期,艺术教育的深入性、影响力是巨大的。我国的基础教育重视数理化,不重视艺术,而前者是阶段教育,后者是终生教育。”在欧洲,艺术教育是非常普及的,中小学生可以随时到美术馆观看美术原作,“要知道,看原作和看印刷品的效果和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二是大家被“专家”忽悠了。许多国人不是凭自己的眼睛来判断艺术品,而是凭耳朵即“大师”、“巨匠”的意见来判断艺术品,专家怎么说就怎么听。

  “此外,艺术家也是‘玩’得太过了,他们在挑战我们的智慧。”彭锋提到了曾因作品《天书》而引发国内外艺术界强烈反响的中央美院副院长徐冰,他花了四年多时间造了四千多个伪汉字,许多人感到不理解,认为他做了一件没有任何作用的事。其实在艺术家看来,艺术是唯艺术的,艺术没有任何用处,它只是艺术罢了。”

  照相机逼出“印象派

  如何看懂艺术品?彭锋也现场支招。他认为,艺术是较为固定的,纵然在儿童时代未受到过艺术教育,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也还是可以弄懂、弄清楚艺术的。

  不过看懂艺术品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其次还要多看、多积累。

  “西方人将艺术史陈设在美术馆中,而中国是没有美术馆的,只有展览馆。在这方面,美国做得最好,任何好的美术作品,公众都可以看到。

  彭锋特别提到了绘画艺术的起源,他说:埃及人画画不是用眼,而是用脑,。毕加索就继承了这一点。但到了希腊时期,古埃及的绘画风格遭到抛弃,焦点透视的方式被运用于绘画创作中。“在平面上创造出立体感,造成幻觉,所以西方的艺术是幻觉艺术。它的缺点是僵硬、死板、不生动。”而达芬奇名作《蒙娜丽莎》则解决了这一问题,这幅画似乎画得不是特别清楚,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这是智慧的绘画,而不是纯技术、纯艺术的绘画。

  现场有观众感叹印象派绘画难懂。彭锋解释道:“印象派绘画是真实的,是视网膜式的。他们的理念是:真实永远是与时间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不能用古典绘画的审美观点来看待印象派。印象派的悲剧在于照相机的出现,科技的发展逼着画家又要回到古埃及时代,去画心灵的产物,用形象、色彩去思考生活,去表现内在的世界,表现纯精神的东西。这样就有了20世纪现代派抽象主义的出现。

  先了解一点中西艺术理论

  了解和掌握一定的中西绘画艺术理论,对读懂绘画艺术也很有帮助。彭锋现场对比了中西方绘画理论的不同点。他认为,“把握中西审美的不同点,是需要时间的。

  他提到,中国画追求的是生动和神似,如郑板桥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及“手中之竹”,在外国人看来是需要长时间才能理解的。中国绘画讲究中庸,绘画是人格的写照,如同写诗是言志的表现。中国画的造型在抽象与具象之间,在似与不似之间。

  而西方绘画既有极端的写实主义,也有极端的抽象表现。西方绘画艺术中的人体多是裸体,西方人直接用身体来表现形状,不需要外衣。他们认为,艺术主要是心灵的解放,而不是一种技巧,故将衣服去掉留下肉体。西方人还喜欢用数据来绘画,如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上图)就要放在框里才行。

  彭锋认为,每个人都想成为艺术家,而每个人都能成为艺术家。学艺术虽然应该很早开始,但人过中年之后也不迟。“多去博物馆、美术馆看看,多和艺术圈的人交流、积累欣赏美术作品的经验。

  互动

  电影为什么离生活越来越远

  一位中年听众表示,如今的电影艺术越来越看不懂,“感觉现在的电影离生活越来越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对此,彭锋解释道:电影已经成为文化产品,商业性很浓,它需要靠票房来积累价值,“电影动辄几千万上亿的票房必须依靠观影人数来积累。”因此必须降低趣味,做到足够吸引观众,才能维持成本并创造出“价值”。而绘画是靠质量取胜,一幅画可以卖到上千万,这是两种艺术的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