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审美观受羊文化影响 最美的打扮曾是戴羊角

03.01.2015  14:28
”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古人的审美观念也曾受到羊文化的影响。

  美这一概念,直接因“”而产生。《说文解字》将“”字归入“”部,称“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美与善同义。”从许慎这个解释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审美即是“羊大为美”:羊体大肉质好,吃起来才“”。

  然而,许慎对“”的解释,在安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后受到了挑战,因为甲骨文的“”字并不是“羊大”形象,上边并不像“”,而是人饰羊首的形状,戴着羊角样饰物,整个“”字是戴图腾标志的人的形象。

  可见,古人很早就知道利用装饰物来扮美了。当时最美的打扮是“戴羊角”,形成了以“羊人为美”的审美观点。

  已故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即持此观点。他分析认为,羌、姜是羊图腾氏族的姓氏,其结构大致也是戴羊角的人形。这一观点在现代民族风俗中找到了佐证,在青海河湟一带古羌人发源地,过年时跳传统的“老羊歌”舞蹈,舞者必须戴羊角帽。另在一些少数民族宗教活动中,尚有戴羊面具跳舞祭神的现象。

  在“羊人为美”的基础上,近年有学者又提出一种“怀孕的女人为美”的说法。理由是,“”字在远古时期是女性的象征,商代青铜器父己簋上发现的一个“”最能说明这问题:上部以羊角代羊,下部是一个人的形象,上肢摊开,腆着圆圆的肚子。其圆圆的肚子,就是代表女人怀孕。

  以孕妇为美,其实是古人生殖崇拜行为使然,在新疆、内蒙古等地发现的原始岩画中有不少怀孕的母羊,有的画面中猎人直接用箭对着母羊的臀部;有的将羊的双角刻画成椭圆形的同心圆,圆心是一个三角形的点……这些都是远古时期人们生殖崇拜现象的不同表现形式。也就是说,无论“羊大为美”还是“羊人为美”、“孕妇为美”,都是“羊文化”在中国古代审美观念中的多元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