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缙云乡村文化志愿者释放美丽生产力

28.12.2016  13:36

  “只要村里有需要,不管在外多忙,都要回来。”60岁的上官伟平边削着木工铅笔边说。他和两个助手吴德根、赵龙金的年龄加起来超过了180岁,却依然在浙江缙云县三溪乡三溪村的龙溪岸边“上蹿下跳”,靠自己的手艺给村里建起一座座精美的乡土建筑。

  近年来,在缙云农村,一批乡村文化志愿者潜心挖掘各个村落中凝结着的建筑、宗族、耕读、民俗、饮食等独特文化,繁荣乡村文化,推动乡风民风美起来,成为打造美丽乡村的生产力。

  有了土匠的参与,美丽乡村更有乡土味了。上官伟平设计重建的两个大水碓,如今已是三溪村的新标志。这几个月,木工三人组正在给村里修建一座廊亭,采购的木材经由他们的手,就变成了廊亭上的一个个零部件,如何组装拼接全靠经验。

  如果说木匠师傅是让美丽拔地而起,那木雕师傅就是让美丽获得新生。胡源乡胡村村祠堂,一块只有0.6平方米的门帘,胡炬标已经雕刻了一个多星期。由于祠堂的木雕破损严重,胡炬目标修补和重新设计花了不少心思。一听说村里启动了古村落项目,胡炬目标家人都很支持他回村里帮忙:“祠堂修缮不仅是我们做子孙的责任,而且能通过自己的手艺为村中发展贡献自己绵薄之力,也是莫大的荣幸。

  不仅有乡村文化志愿者们回到村里,亮出了自己的绝活,用沉寂的工艺点燃乡愁,还有更多的志愿者用自己毕生所学,给村里的美景提升文化内涵与质量。

  光有美景还不够,三溪村的文化志愿者不时给村里点缀上了文化元素。70多岁的朱以焕自告奋勇,给三溪村的大小景点都取了美丽的名字:龙溪南岸的就是“龙腾路”﹔龙溪里有个虎啸潭,那北岸便取名“虎啸路”﹔通往笕前坑水库的游步道,因水得名“翡翠路”﹔学校边的松林里多了“松庐夜读”的好去处……

  为了研究胡公文化,溶江乡岩坑村专门成立了乡村文化志愿者协会,收集了佛陀岩传说、胡公传说等近40个历史传说、乡间轶事,已经整理成册,准备出书。东方镇横塘岸村的乡村文化志愿者们自募资金,走村串户搜集民间故事,修编村史。

  文化志愿者之风越吹越劲,双溪口乡上周村的退休教师陈等方坐不住了,即使不能亲自上场,那就出出点子。他发挥自己爱好设计的兴趣,画出了村里迎宾亭的设计图纸和思路,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缙云县目前已筹建60余个各种类型的乡村文化志愿者协会。今年以来,乡村文化志愿者协会以“千村故事”的编写为主抓手,更好地保护乡村文化资源,引导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美丽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