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聚焦美丽浙江建设系列报道之一
26.11.2014 18:13
本文来源: 林业厅
浙江省淳安县著名的千岛湖景区内,一处森林景观美得令人窒息,百余亩近40年树龄的人工水杉林,沿谷口伴着透明的溪水向山湾延伸,曲曲折折绵延2公里。初冬时节,整片水杉林火红一片,树叶随风飞舞铺就一层厚厚的红毯。林间,枫香、榆树、山胡椒、金钱松、青岗或绿或黄,迎风摇曳,令人目不暇接。
这是千岛湖林场实施林相改造示范工程,让人民更好地分享建设发展成果的杰作。
多年来,浙江省通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实施绿化平原水乡、推进现代林业发展、努力建设森林浙江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今年5月,浙江省委发出了《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10月,省委、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林业改革发展全面实施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意见》,成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满足人民对良好生态新期待的新起步。
林业新路 建设美丽浙江
“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是浙江省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实现更高水平绿色发展的重大举措。
采访中,浙江省林业厅厅长林云举对《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说:“它为走向新时代的林业发展指出了现实要求和路径选择,我们将全面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打造宜居宜业新浙江,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全过程。”
建设美丽浙江,林业从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入手,多措并举提质提速。
以群众性植树和“关注森林”活动为引擎,打造一批森林资源丰富、生态保护良好、文化特色鲜明的森林生态文明示范区;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做大做强树文化等物质和精神文化产业;强化执法监管,增强执法问责震慑力;开展绿色考核,修订完善《浙江省森林管理条例》《浙江省林地管理办法》等地方法规规章;实施地方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使生态文明成为主流价值观,加快打造浙江科学发展升级版。
在实质推进中,他们启动了森林、湿地、物种等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实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施林地用途管理制度,确保到2020年全省林地保有量达到660万公顷,全省森林保有量达到6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1%以上。
以绿化平原水乡为重点,绿化、美化、彩化、珍贵化同步推进,把生态治理与景观美化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城乡森林一体化,重点推进杭州、宁波、温州和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森林城市群建设,着力建设凸显江南水乡特色的森林生态景观。
把森林抚育作为美丽浙江建设的主途径,着力建造千万亩“健康彩色森林”,以高速公路和国省道沿线、主要水系两侧、城镇周边、森林公园等为重点,结合松材线虫病防治,开展森林抚育和林相改造,启动木材储备基地建设,为美丽浙江建设提供最大生态支撑。
走进森林 乐享美好生活
浙江省委在《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中特别要求,“要积极推进全省景观森林建设,建设一流森林休闲养生福地”。
林云举说:“围绕人们走进森林、亲近自然的绿色期待,我们将打造一批森林休闲养生基地、森林古道、森林人家等试点示范项目,使‘看树’‘赏树’的观光旅游向更具内涵的体验式、文化式的享受森林,乐享生活转变。”
浙江建德绿荷塘古楠木森林公园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楠木林原生群落,工作人员潘金水总是不遗余力地向人们介绍这里的动物、植被、景观、人文,说起楠木的价值,更是滔滔不绝,情到酣处,声音响彻森林,骄傲之情溢于言表。近年来,在以保护资源保障开发利用、以适度开发利用促进资源保护的理念引导下,这里已成为集养老养生、医疗保健、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旅游品牌,成为上海、杭州、黄山众多旅游线路上的一个精品点。记者实地采访了解到,一位青田籍华侨正准备投资2.6亿元在附近配套建设一个集餐饮住宿、休闲等于一体的风情小镇。
据介绍,浙江正在加快森林休闲养生示范基地建设,注重发挥森林的保健功能,挖掘森林文化、民俗文化,因地制宜提供野外健身场所、保健设施、森林休闲养生产品、森林自然疗养、亚健康理疗、养老养生等。在文成-景宁-泰顺“畲乡古道”、天台-新昌“霞客古道”等开展森林古道建设试点,温州市已编撰出版“温州古道”丛书、完成《温州市主要古道保护整修建设规划》,评选出“最受市民喜欢的温州十大森林古道”。
森林人家集森林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一体,既能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又能致富林农,可谓一举两得。浙江省积极培育结合各类竹园、果园、茶园、花木基地、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基地等开展采摘、挖笋、垂钓等参与式农事体验活动。在遂昌县,1/8的村庄从事乡村旅游,遂昌的森林氧吧就像天然疗养院,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去体验。
林云举说:“森林休闲养生是一个新产业,需要多学科、多部门合作,我们将开展相关研究,以开拓创新精神来发展这一关爱人类生命的绿色产业。”
生态红线 护佑蓝天净水
数据显示,2013年,浙江省平均霾日数84天,远超全国平均水平的35.9天,杭州、宁波、嘉兴等地甚至超过100天;全省酸雨污染仍较严重,平均酸雨率为79.4%。
身处江南水乡却鲜见蓝天,难觅净水,“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须用重典。
林云举说:“划定并严守林业生态保护红线,有利于引导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发挥自然修复力,促进各类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生态支撑。”
2013年初,浙江省政府批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一方面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加强对利用林地垦造耕地工作的监管;另一方面,全面组织开展林地年度变更调查以及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工作,力争建立省、市、县三级森林资源年度监测体系,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提供及时权威的数据。
林业生态红线就是生态底线,更是一整套生态用地制度。
作为资源小省,浙江锐意改革,划定并严守林业生态红线,从制度、体制和机制入手。
建立健全林业资源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建立林业资源资产负债统计、衡量与核算指标体系,保障林业资源和生态空间的合理用途,为划定林业生态保护红线以及未来绩效评估提供基础性依据。完善产业环境准入机制,引导自然资源合理有序开发。
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建立健全财政支持林业发展的稳定增长机制。积极探索林业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具体办法,建立以恢复森林资源为最低标准的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补偿机制。积极探索完善生态补偿制度的具体办法和多样化的生态补偿模式。对生态产品生产方和受益方明确的区域,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不同地区间横向的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完善林业发展考核奖惩体系。逐步建立差异化的林业生态保护红线评估体系,将林业生态保护红线评估结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生态破坏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查处破坏森林资源案件,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毁林开垦、乱砍滥伐林木等违法犯罪行为。
生态为基,民生为本,守住底线,方见未来。
林云举说:“我们将不断创新,增进改革红利,全面提升现代生态林业、现代富民林业和现代人文林业发展水平。”
本文来源: 林业厅
26.11.2014 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