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为衢州招徕千万游客驻足 治水造景带火农家"乐"
浙江在线衢州4月2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潘杰 编辑/胡芸) 四月的马金溪畔,清水潺潺,鸟语花香。
坐落在衢州市开化县城北郊的下淤村,依山傍水,森林覆盖率高达82.1%,清澈的马金溪穿村而过。
村民徐庆仙戴着遮阳帽,系着围裙,麻利地数着烤串,接待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她怎么也没想到,眼前的马金溪如今每年能招徕5万多游客,彻底改变了自己和村民的生活。
而18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长满荒草的地方。
治水造景带火农家乐旅游
村民忙到都没时间打麻将
下淤村村主任叶志新告诉记者,过去村里只能用一穷二白来形容,没有企业、没有游客,村集体经济常常要吞“鸭蛋”。
全村903个村民,多数都选择外出务工,留下来的200多老少妇孺只能接些来料加工的活,收入十分微薄。
嫁到下淤村的徐庆仙,丈夫在外做建筑工程生意,自己先是当话务员,后来在县里一家超市待了整整十年,年收入刚过两万元。
2013年,开化启动“治水造景”,马金溪边修建了游步道,种上向日葵、油菜花,两公里的游步道铺上了鹅卵石。当年3月8日,徐庆仙辞了工作、拜了师傅,买了10个炉子,在村口的溪边开出了一家烧烤店。
“那时,我在金华尖峰山见到过类似的烧烤店,相比之下,我们村里环境要好很多,就想着能不能搬到村里来。”内心忐忑的徐庆仙开始在微信进行宣传,慕名而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最多一天她的营业额接近9000元。去年,她的纯收入就有15万元。
徐庆仙的成功让村里看到了致富的机遇,确立了以农家乐休闲旅游为引擎的3A级景区村发展目标,还成立了专门的服务中心。
碧烟添野色,翠峰映江清。细浪随风皱,情自绿波生——下淤村还计划依托马金溪等打造浪漫爱情公园,城里罕见的双排自行车在溪边亮相,水上项目的价格更是接近西湖游船。
很多在外打工的下淤村人都回到了村里。在嘉兴当了近8年挖掘机工的叶生福去年9月回村办起了农家乐,忙的时候中午就要翻桌4、5次,游客要排队近一个小时才能吃上土菜。而他自己,经常忙到下午3、4点才能吃上午饭。
徐庆仙乐呵呵地说:“现在村里人忙地连打麻将的时间都没有了。”
叶志新说,村里今年的集体收入定在100万元,仅店铺出租就近70万的收益,去年村里的人均纯收入更是达到了1.3万余元:“这些,过去想都不敢想。”
生态立市招徕3755余万游客
水源优越引知名企业纷纷落户
作为国家东部公园、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像下淤村这样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例子,在开化不胜枚举。去年9月,开化还成为浙江省首批“清三河”达标县。
2014年,开化全年吸引游客585.6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99亿元,同比均增长30.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20元,增长11.3%。
开化县委书记鲍秀英说:“我们治水成功后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真正变成农民可以去从事的活动。去年马金溪治理完成后,就成为了很多人包括长三角自驾游的一个很好的旅游品牌。”
而30年来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的衢州,不仅在开化,其它县区都有令人艳羡的绿水青山。柯城区有天生石梁、如虹凌飞的围棋仙境烂柯山,常山县坐拥“华东第一石林”之誉的三衢山翡翠石林,江山市江郎山作为“中国丹霞”系列地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2014年,衢州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3755.82万人次,同比增长14.58%,旅游总收入240.38亿元,同比增长21.86%。
“衢州是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最好的地市之一,是清华大学确定的首个中国幸福城市观察点。这是衢州最大的发展资本。”衢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建林认为,衢州工业污染相对少,包袱轻,有利于生态转型。
在衢州,重化工、金属制品、水泥建材等三大传统产业占衢州工业经济总量的60%以上。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衢州开始发掘工业经济总量的剩余部分。
除了铁腕淘汰重污染高耗能企业,当地大力培育氟硅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水资源利用、高档特种纸等产业集群;中关村科技园区落户衢州,衢州海创园跻身杭城科技园区,建成5家电商园区;而水资源优势更是吸引了旺旺、娃哈哈、康师傅、伊利等知名企业的落户。
仅是位于衢江区的明旺乳业,多年上缴税额就超过1亿,直接带动千余人就业。旺旺集团第九次投资时,已从当初的2000万美金提到2亿美金,根本原因就是衢州的水质好。
猪倌收集养殖粪便并网发电
将围棋、儒学文化内化于心
要确保水质好,消灭污染源是首要保障。
在衢州,生猪养殖量最高时曾达到700多万头,是农村主要污染源。于是,当地不断摸索、积累,探索出三种发展模式:实现生猪排泄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的“开启能源”模式;90%以上的山塘、水库实现洁水养殖的“洁水渔业”模式;通过垃圾袋编号分类,给垃圾贴上身份证的“贺田模式”,
龙游兴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有标告诉记者:“现在养猪的产值只占到产业链的三分之一。”
而他的另一个身份则是一家以畜禽粪尿收集处理、沼气发电为主的新能源企业负责人。截至去年10月,企业累计发电1814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5102吨,处理生猪排泄物28.8万吨,生产有机肥3.72万吨,效益可观。
2014年,衢州通过整治使3000多条各类河流都达到可以游泳的三类水质,一年内减少250万头生猪养殖量,全年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3161吨,一举捧回治水“大禹鼎”。
青山绿水、游人纷至,但衢州人并不满足于现状。围棋文化发源地、圣人孔子后裔的世居地、伟人毛泽东的祖籍地……灿若繁星的悠久文化,让衢州有了将此内化于心的动力。
在衢州首个5A级景区根宫佛国,文宣办主任傅家龙在沙盘前向记者演示三期规划,从养生公馆到艺术家沙龙,将根雕文化与中华文化、长寿文化等紧密结合,设计时还规划进红豆杉等当地树种。
“我们也希望未来能让游客待在景区几天都不用出门。”他介绍,融入根雕艺术的文化衍生品就有千余件,去年各项收入超过1亿元。
每隔两年,“衢州•烂柯杯”中国围棋冠军赛也都会云集顶尖高手。
今年2月,衢州儒学文化产业园顺利入选文化部第五批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名单,填补了浙江的历史空白。建成后,将构建集展示、旅游、古玩收藏、工艺美术等一体的产业体系,成为儒学文化走向世界的展示体验区。
傍晚时分,华灯初上,衢州古城墙水亭门外响起了《小苹果》的曲调,200多位市民在衢江边随歌声起舞。
天很蓝、水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