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亘万里,打造地质调查命运共同体
截至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已与全球5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组织全国60余家单位近千名科研人员,与蒙古、塔吉克斯坦、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阿根廷等31个国家合作开展了1∶100万~1∶5万地质地球化学填图,成矿地质背景对比和成矿规律研究与合作编图,编制完成了全球性、洲际性和区域性地质图、矿产图、大地构造图、成矿规律图等系列图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的成果,同时在国内外培养了一批国际化人才和创新团队,构建了全球“一盘棋”的工作机制。
围绕重大需求
服务“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
自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共建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对全球基础地质矿产信息的重大急迫需求,实施了“‘一带一路’基础地质调查与信息服务计划”。
该计划通过建立并依托国际合作平台,与世界各国地质学家合作,开展数字化地质填图、地球化学填图、卫星遥感、航空物探等基础地质调查,提高合作国家地质工作程度,同时,在全球重要成矿区带合作开展编图和成矿地质背景、成矿规律研究,为全球国际产能合作和区域进展提供基础地学信息。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六大区调查中心等单位的境外研究部门,也常年作为境外信息社会公益性服务机构,境外信息产品服务已纳入全国地质资料馆的服务体系。每年一度、已连续举办11届的“境外矿产信息发布会”,已经成为中国地质调查局提供境外信息产品的品牌服务平台。除此之外,中国地质调查局还借助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一带一路”地质调查国际合作论坛、中国—非洲矿业投资论坛及中亚地学信息发布会等国际平台,全面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和矿业投资者提供了大量的权威信息服务。
截至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局累计为600多家单位或部门7600余人次提供过服务,协助中国企业在马达加斯加、坦桑尼亚、蒙古、吉尔吉斯斯坦、厄立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家从事矿业合作,带动当地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十余年来在多个国家的积极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政府搭台、科技先导、地质先行、公商联动、快速拉动”服务国外矿产勘查合作的机制,精准服务国内企业全球国际矿业合作。
在此基础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加强全球矿业投资环境研究、境外地质矿产信息发布,正确引导我国企业到海外从事矿业投资,提升我国参与矿业全球化的能力和水平,力求为国内外矿业企业提供精准服务,进而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提供坚实服务。
在国家层面上,中国地质调查局配合国家发改委、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外交部、商务部等政府部门,针对国家社会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编制形成了系列专题规划战略建议,其中包括《我国“十三五”矿产资源“走出去”规划专题研究报告》、《“一带一路”地质调查规划(2016~2030)》、《援外地质调查工作中长期战略建议》、《非洲矿产勘查开发战略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潜力与投资风险评估》等,为国家能源资源宏观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地质调查局立足于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国际合作成果,围绕“一带一路”共建倡议和能源资源国际产能合作需求,编制“一带一路”系列图集,提出创新能源资源领域合作机制,开展了一系列国际能源资源战略研究,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构筑新型能源资源国家关系,为国家决策和企业境外投资提供宏观导向和信息服务。
合作,合作,还是合作
近年来,围绕国家国际产能合作要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依托国际合作平台,结合合作国需求,中国地质调查局充分发挥地质调查先行和科技引领作用,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和欧洲的31个国家地质调查机构合作完成了1∶100万~1∶5万地质、地球化学调查,完成各类比例尺地质、地球化学填图624万平方千米,中大比例尺覆盖近14万平方千米,还编制完成了地质、地球化学成果图件逾1400幅,圈定地球化学综合异常2700余处和找矿远景区500余处,获取了一大批第一手地质地球化学数据,调查成果显示出巨大的找矿潜力,为合作伙伴吸引矿业投资奠定了基础。
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联合20个国家、100多位科学家编制了全球第一份全面反映亚洲及相邻海域地质的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首次对亚洲地区内的地层、变质岩、火成岩、断裂系统等地质内容进行了系统划分和对比,并对亚洲一些重大地质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
据统计,在地质调查国际合作成果基础上,由我国主导编制的、第一手的全球性、洲际性和区域性的地质、矿产、大地构造和成矿规律图等地质矿产系列图件累计已达近千幅。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编制完成了1∶2500万世界海洋矿产资源图、1∶1000万亚洲成矿图;1∶800万亚洲地下水系列图;各大洲1∶500万基础地质矿产图件;中国大陆周边地区1∶500万~1∶250万基础地质矿产图件;1∶250万亚洲中部及邻区地质图系;中蒙边界地区1∶100万地质图和成矿规律图等;东北非、西非、非洲中东部等地区1∶250万地质矿产系列图件;阿尔泰、天山、长山等近10个跨境重要成矿带1∶100万基础地质矿产图件等。
依托国际合作平台,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了跨境国际合作地质矿产编图,对海量资料的综合研究和重大地质及成矿问题攻关,显著提升了我国和合作国家的地球科学研究水平,在地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诸多新认识,全面提升了全球重要成矿带研究水平。
这些大大提高了合作国吸引矿业投资的能力,推动了能源资源国际合作,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及中非、中拉的能源资源产业合作,也为地质调查成果共享、构筑合作共赢利益共同体创造了需求与基础,同时也为政府间合作决策制定和企业矿业投资决策提供了有效服务。
全面推进中国地质调查国际化进程
为进一步推动区域地学合作,落户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的国土资源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是国土资源部着力打造的一个开放性地学合作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还在2016年先后建立了东南亚南亚地学中心、东北亚地学中心、东南非地学中心、西非北非地学中心和拉丁美洲大洋洲地学中心;2017年,又成立了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阿拉伯国家地学合作中心,此外,中国-东盟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建设工作也在推进当中。这些地学合作中心的建立与发展,都为中国地质调查的国际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截至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已与56个国家或地区的地质调查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签署了206份地学合作谅解备忘录与地质调查合作项目协议。同时,与国际组织间的合作交流也日益加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分别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旗下的岩溶地质研究所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成立,国际地科联秘书处移址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办公室在中国地质科学院挂牌运行。这些国际地学组织机构落户中国,正在搭建起为全球岩溶地区发展、地球化学填图国际合作、世界地质公园建设和管理等贡献中国力量的平台。
中国地质调查局拓展了地质调查国际合作网络,全面推进了中国地质调查国际化进程,为企业境外矿业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合作环境和平台。
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团队孵化器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中国地质调查局逐步锻造出一支境外地质调查生力军。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六大区地调中心和有关专业院所相继成立了从事境外地质矿产研究和调查的专职队伍,逐步形成了以大区中心牵头负责全球区域分工、由各专业院所统领地学业务中心的工作布局,锻炼和培养了一批精业务、会外语的复合型国际专业人才。其中,在国际组织和机构中任职的人员达49人,先后有45人次获得蒙古、塔吉克斯坦、摩洛哥、苏丹、柬埔寨等合作国政府部门的表彰,培养了一支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团队,推广了中国地质调查技术标准,搭建起地矿领域国际合作与投资的桥梁。截至2016年底,中国地质调查局已拥有一支从事境外地质调查国际合作的队伍,规模达312人,占全局总职工人数约4%。
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建设境外地质调查国际化团队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培训境外合作国的技术人员。通过培训班、短期交流访问、联合野外调查、项目合作交流、学生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中国地质调查局培育出一批境外合作国家的地质调查合作人才团队。自2004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利用商务部援外资金和亚洲区域合作专项资金等,通过境内外培训、外派专家等多种人力资源合作形式,举办地质矿产各类技术和管理培训班80多期,累计培训了90余个国家的1400多名地学领域的官员、专家和技术人员,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地矿管理能力及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海洋地质、油气能源等领域的专业技术水平,推广了中国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地质调查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拓展了双边和多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