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一低看统筹 | 嘉兴农民稳坐“浙江首富”十三载

06.06.2017  16:05

专题|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浙江省党代会

   编者按: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将于6月12日在杭州召开,浙江新闻客户端嘉兴频道推出“喜迎党代会嘉兴新跨越”专栏,聚焦大时代的小故事,反映嘉兴近年来以“八八战略”为指引,一张蓝图绘到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动人景象。

  嘉兴是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7000多年前,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

  一马平川的嘉兴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富庶繁华。

  今日,对于嘉兴农民而言,仍有稳稳的幸福感,连坐“浙江首富”13年。

  先来看几个来自国家统计局嘉兴调查队的统计数据:2016年嘉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760.12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673.3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7.93亿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926元、28997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687:1。

  在全省是什么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3年全省最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连续多年全省最低。

  这一切,得益于嘉兴十余年来坚定不移贯彻“八八战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桃源新邨社区王建超/摄

  

 

   一个乡镇的小与大

  上海评弹剧团的说书先生、美国纽约的篮球宝贝,为何都会来嘉兴一个小镇表演?

  嘉善姚庄,城乡一体化示范片区。

  

  

  评弹师傅正在讲《杨乃武与小白菜

  

 

  初夏的午后,骄阳燥热,广场上空无一人,桃源新邨的书场却热闹非凡。

  身着长衫的评弹师傅,端坐于太师椅上,正绘声绘色讲着《杨乃武与小白菜》,台下观众一杯清茶,听得如痴如醉。

  原本,这是一个茶室,被村民用作麻将屋,整日乌烟瘴气;如今,书场兴旺,已成老年人的精神家园。

  

  

  桃源新邨航拍图

  

 

  桃源新邨社区,是姚庄镇农房改造集聚项目,也是嘉善县最大的城乡一体新社区,占地838亩,已安置农户3300多户,居住的新老居民共1万余人。

  记者开车围绕社区五个邨转了一圈,足有4.3公里,排排农房干净整齐,完全可与城里小区媲美。

  据姚庄镇党委书记曹惠明介绍,今年第三期还将启动2500户农户的整体搬迁,姚庄计划将近八成农户集聚到三个集镇上,另外的建设美丽乡村精品点。

  77岁的董仲昌家在桃源新邨14幢,共5层,一家八口四世同堂。

  董仲昌说,房屋两层出租,每年有近2万元的租金;7亩3分田地出租给大户,每年有5000多元的田租;家里老人也都有养老金,生活富足。

  他未搬迁前是姚庄展丰村村民,“老房子是1982年建造的,2009年孙子大学毕业,就选择来集聚点造新房了。”

  董仲昌对社区生活很满意,“以前下地干活两脚泥,如今地都流转了,家里很干净,社区很热闹,生活也很便利。”

  蒋兰仙原本住在横港村,家中30多年前建造的老房子早已破败不堪。她家用宅基地置换了面积分别为120平方米和67平方米的两套公寓,配套两个车库。自家住大套,小套和车库出租,她和老公都在镇上工作。

  “社区生活和城里人一样,家庭年收入也翻番了,小日子不错,今年房价还涨了不少,自家两套公寓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蒋兰仙喜滋滋地说。

  

  

  姚庄镇体育馆

  

 

  为了让居民享受更多便利,桃源新邨还设有幼儿园、居家养老中心、图书馆、家宴中心、道德讲堂、民俗馆、书场等多个功能完善的配套设施,出门就有学校、医院、超市、银行等。

  如何从农民集聚的“物理变化”,升级到城乡鸿沟日渐弥合的“化学变化”?曹惠明说,要加大“软件”投入,做好文化引领。

  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常态化举办邻里节,开展端午、重阳等各类民俗活动,组织篮球赛、乒乓赛、排舞赛等文娱活动,每年还办农村春晚,丰富农民精神生活。

  这两年,最让村民激动的是,在家门口就能看精彩的篮球赛,好多还是外国球员。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的体育公园,设施全省领先,连大咖易建联也来拍广告。

  

  

  美国篮球宝贝正在做赛前排练

  

 

  近期,中美篮球邀请赛就在体育馆举行,身材火辣的美国篮球宝贝热舞助威,让当地村民大饱眼福。

  据曹惠明介绍,农房集聚,不仅让农民过上市民生活,也集约出了近2000亩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助推城镇提档、产业集聚,发展高效生态规模化农业,持续推进光伏新能源、精密机械主导产业;而政府新增的财力也大多用于民生民需,实现城乡公交、供水、供电、供网、教育、医疗等多个一体化。

   一道藩篱的拆与建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嘉兴市的探索经验难能可贵。

  国家统计局嘉兴调查队副队长张全跃跟踪统计城乡收入15年,数学专业出身的他对数据尤为敏感,“从2004年开始,嘉兴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持续全省最高。”

  嘉兴农民为何能稳坐“浙江首富”13年?这得益于一张蓝图干到底。

  在张全跃看来,嘉兴积极响应,顺势而为,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拔得头筹的关键;四个“平”又在农民持续增收中起了巨大作用——地势平坦、经济平均、文化平和、统筹平衡。

  

  

  姚庄横港村建设成美丽乡村精品村

  

 

  嘉兴市农业经济局改革指导处处长邓建华说,嘉兴2016年农民收入构成分四部分:工资性收入占64%,经营性收入占26%,财产性收入占4%,转移性收入占6%。

  “嘉兴交通便利,乡镇企业多,农民就业范围大。”邓建华说,2007年道路网就通村、到组、达户,2009年城乡公交一体化,使得嘉兴农村居民的就业范围、地点和从业领域有了极大的拓展。

  嘉兴种养殖业基础好,农家乐、休闲旅游等三产发展势头猛,所以经营性收入也不错。

  2008年起,为突破体制机制瓶颈,嘉兴又实施“两分两换”为核心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不仅为城乡经济社会拓展了发展空间,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也使得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增长加快。2008年以来,嘉兴全市完成农房改造集聚15万户,截至2016年底,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132.16万亩,流转率达55.5%。

  

  

  嘉善县老年公寓场景

  

 

  另外,嘉兴农村居民社会保障覆盖广。2016年底,全市社会养老保障参保覆盖率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均在98%以上,被征地居民养老基本生活保障待遇调整为每人每月990元,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为145元/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统一为每人664元/月。

  邓建华说,正是拆掉了挡在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墙,农民逐步像城里人那样就学、就业、就医、养老,才使得城乡差距逐渐缩小、融合加快,城乡居民共创同享改革成果。

   一个农民的退与进

  按规划,到2020年,嘉兴要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

  如果按蓝图一干到底,这应该不是问题。不过,嘉兴农民可支配收入基数大、增幅缓,能继续坐稳“浙江首富”位置吗?

  “压力大的,前有阻力,后有追兵。”邓建华直言。

  当前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这些年嘉兴持续开展“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生猪退养、“低小散”企业退散进集等工作,农民持续增收出现“阵痛期”。

  “政府帮扶小组一直在鼓励引导部分农民转产转业,并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邓建华说,要想方设法让农民另谋出路,平稳过渡。

  海盐百合美生态农场就是一个成功转型,谁会想到,如今生意火爆的生态循环的农场,四年前还是一片猪舍,农场主陆建明就是从前的“猪司令”。2013年,他响应“三改一拆”号召,拆除了所有猪舍,大刀阔斧转产转业。在农业专家指导下,他种植绿色果蔬、农牧结合,还办起了采摘游、农家乐。

  邓建华说,现阶段要引导农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养“职业农民”。目前,嘉兴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已有100多万亩,但经工商登记的家庭农场只有2174家,只占31万亩,发展空间还很大。

  另外,还要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政府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确权、赋权、活权,拓宽农民财产性增收渠道;要大力实施强村计划,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强化创业要素供给服务和政策扶持,支持农村能人在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社区服务等领域创业。

  

  

  浙北桃花岛

  

 

  嘉兴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徐勇,也是浙江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他认为,除了以城带乡、以工辅农的外延式发展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外,更重要的,要激发农业、农村的内在活力,进行内涵式发展。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来发展现代农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的工资性、经营性收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徐勇强调说,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核心要义就是基本公共资源在城乡的均衡配置,还要继续健全教育、文化、医疗等资源城乡共享机制,始终坚持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的获得感,创出具有嘉兴特色的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