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打开一扇窗

26.01.2015  15:12
            屏幕上每打出一个词语,面对的学生就向背对的学生一边描述一边手舞足蹈地比划,两人一组,两组竞赛,看谁猜得准。没错,这正是大家都玩过的“你说我猜”游戏,但这场游戏,发生在杭州市第十四中学的一堂课上。所猜的3组共15个词语全部是职业名称:医生、律师、会计、演员……涵盖多种行业。这堂课叫“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
            执教教师说,这个游戏的意义在于让学生通过描述职业,能更清晰地了解从事此项职业的具体状况。
            “给学生打开一扇窗”,是记者从学校教科室主任冯冬怡口中听到的话。“如果把人生比作天空的话,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是飞往天空自由翱翔的翅膀。”她说。杭十四中从2012年开始把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列入学生必备的教学计划,每届高一新生入校后,都要接受一堂特殊的“入学第一课”——自我潜能测试。学校采用了多元潜能测试、霍兰德兴趣测试、职业倾向测试等,帮助学生在天分、兴趣、能力3个层面上深入了解自我。在此基础上,为学生量身打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鉴于西方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起步较早,课程体系完整,规划指导到位,学校引入“哈佛职业规划”教材,同时积极进行本土化的校本开发和实施。在课程开设过程中,结合学校实际、学生发展实际,开发了“杭十四中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在整个高一年级进行选课走班学习。 
            该课程整体划分为4个模块,分别为:认识自我(测试板块)、认识职业(选择板块)、认识专业(志愿板块)、认识学习(励志板块)。“这是符合个体从高中到大学再到社会的成长逻辑的,我们所要做的是为学生建构起完整的人生规划的思路和方向。”冯冬怡向记者解释。
            学校开设开发的与学生潜能相匹配的选修课程有近200门,其中“生物学家之路”“慧眼识植物”“作物生理与栽培”“平面媒体与艺术设计”等近10门课程成为了省、市级的精品课程。丰富多样的课程极大地满足了杭十四中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可以说,每一名学生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资质性向”的选修课。
            学校还通过设置学科方面的“导师制”,开展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最优化发展。导师需了解学生原有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制订出适合他们发展的学习内容,并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条不紊地安排教学进程,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如已经被北京大学生物专业录取的林麒荣,高一时就对生物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他更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立志于推动人类基因研究。因此学校就让生物特级教师方淳成为他的生涯导师,细心指导他3年的生物学学习进程,并根据他的能力安排学习内容和实验活动,使他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如何让高中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更接地气,这是学校在开展课程初始就考虑最多的问题。为此,学校的生涯规划课程努力做到三结合:与学校德育相结合,与学生学业发展相结合,与活动课程相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课不能仅仅是一门课程,更多的是要能够有参与,有活动产生体验,才能够在规划的时候更理性。”冯冬怡说,因此,学校从社团活动、学校志愿者活动入手,广泛地开展相关课程。比如,“采访你将来所想要从事的职业”“走进大学,了解专业”……通过活动类课程的实践与体验,使学生深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未来参与社会的能力和状态。
            “我的优势在于,语言表达能力很强,个性开朗,但我目前理科不是很好……”在高一(8)班的教室里,女生童舒祺在向同学们介绍她的职业生涯规划报告书。她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性格特点,为自己的将来做好了两手准备,一个方向是医学中医专业,另一个方向是师范类专业。为此,她订好了高中三年学习的时间表。“我设想的是按老师的步骤来,但比老师的步骤要快一步。让优势学科带动劣势学科,整体成绩一起往上走。”在童舒祺的“蓝图”上,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7门课程何时选考都计划得清清楚楚。她的同班同学蒋添翼是一名男生,对地理和自然非常感兴趣,他的规划中包含一个看起来相当“冷门”的专业——“矿物资源工程”。“我们选择职业方向,不应该选眼下最热门的,而应该选祖国最需要的!”这个可爱的男孩说,“我知道这个职业薪水不高,工作环境尤其艰苦,但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才,我国的矿产资源技术开发水平也有待提高。
          “每个学生最后都有自己的一份较为完整的生涯规划报告书,每份报告书会推送给导师,导师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同时,生涯规划更需要借助家长、社会的力量,需要通过家长的职业讲述和社会的环境支持,来为学生的科学规划提供更强大的土壤。”冯冬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