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绘心:中国画学国美之路”大型学术展昨在杭开幕
《小龙湫下一角图》潘天寿
《风景》林风眠
《粒粒皆辛苦》方增先
接下来的大半个月时间,现当代中国画历史中的名作,几乎都集中在了杭州南山路的中国美院美术馆。
经过14个月的精心准备,“天地绘心:中国画学国美之路”大型学术展昨天开幕。在这所有87年历史的艺术高校里任教过的100多位教师的精彩画作、画学专著和文字手稿,构成了这场罕见的重量级学术展览。
半个美术圈的专家都汇集到杭州,参加为期一个月的论坛研讨。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段北宋大儒张载的名言凝聚着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精英的学术理想。 “中国画学国美之路”正是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为叙述主体,以“天地绘心”为学术主题,集中展现民族性绘画与中国文化建设之间的紧密联系。
展览将持续到12月19日。
这次展览的名字就很值得玩味。
“天地绘心”四个字,将书写在中国绘画历史长卷上。
中国美院院长许江这样解读:“所谓绘心,即东方式的以天合天,以生命的天性契合自然的天性,以自然的天性开启生命的天性。中国书画很早就将自己放置在把握世界本质的机位上。中国古人们在绘写的艺行中,释放温良和雅的自然天性,达成以天合天。”
“中国画学”,也凸显出展览的特别性。中国美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尉晓榕认为,“画学是中国画作为学术层面的一个提法,就是要对中国画进行一种学理性的梳理和研究。其实早在国立艺专时代,第一批国画教授们就有很强的画学意识和学术功力,郑午昌先生的著作就叫《中国画学全史》。中国画有广泛的民间基础,这是它的土壤,我们既要植根在这土壤上,又要跟他们保持一定距离。这次中国画学‘国美之路’,不止是对国美中国画系的历史做梳理,而且要上升到更高的层面,对中国画这种民族文化样式在20世纪的学术历程和创作成就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历史性的理解。”
这场大展分为“立心”、“继学”、“拓疆”与“增峰”四个篇章,包含了林风眠、潘天寿、陆俨少、吴茀之、周昌谷、方增先等一大批国画名家的名作。
这批展品中,有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典藏的中国画系教师创作的大量优秀作品,也有中国美术学院院藏的优秀作品;既有作为内部教学资料,且在很大程度上为国内美术学院始终争相临摹效仿的经典国画课徒稿,也有老师指导学生“下乡”实践的写生小稿;既有诸如“浙派五老”等名师的经典作品,也有现任中国画系教师的新构佳作。
如此完备详实地展现中国画系建系87年来的悠久历史与学脉传承,在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这87年
从这87年的中国画史里,能看到中国社会每个历史转折点上的面貌。
20世纪初叶的中国,一方面,列强侵凌,礼崩乐坏;另一方面,西学东渐,开启诸多新兴事业,对传统中国绘画形成前所未有的冲击。
1928年,蔡元培以“美的心开启民心”为希冀,指示林风眠创建国立艺术院。一批旅欧归来的有志艺术者,团结在林风眠的周围,以欧美的艺院为蓝本,兴建现代意义上的艺术高等学府。
20世纪40年代末,黄宾虹南下,在栖霞岭结庐教习,弘扬民学的理想,塑造中国传统山水画最后的高峰。
20世纪50年代初,在中国画改造的困境中,浙派人物画横空出世,开启中国人物画表现时代的历史篇章。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郑琳 通讯员 刘洋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