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召开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体制调整工作会议

11.11.2015  10:22

会议现场

  11月10日,市委市政府在余杭召开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体制调整工作会议。会上宣布,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钱江经济开发区实施两区整合,明确“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并就工作推进、干部选配等做了专题部署。
  新机构是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机构级别定为正局级,由市委市政府委托余杭区委区政府管理。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徐文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晓晖参加会议并讲话。马晓晖说:“此次体制调整是我市对开发区整合管理机制的一次新的探索。”两区整合提升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余杭区委副书记沈昱成为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首任党工委书记、主任。

   两区为何要整合?
  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2012年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目前在全省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考评中列宁波、嘉兴、杭州三大开发区之后排名第4,在区县一级的国家级开发区中连续两年排在首位。作为余杭工业主平台,贡献度不断提升,规模工业产值已占到全区的近三分之一,尤其是在今年宏观经济下行的情况下,8大主要经济指标仍可完成年度目标,招商引资更是在三季度就提前完成了全年任务,整体排名有望再进位。钱江经济开发区这几年坚持大投入、大开发、大招商,累计投入百亿元,9平方公里建成区初现雏形,集聚了以运达风电、杭汽轮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51.34平方公里,钱江经济开发区面积25.6平方公里,两区以星河路和荷禹大道为界隔邻相望,产业相通、人文同源、功能互补。虽然这些年来两个开发区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体制不同、利益不通,存在商业布局不合理、房地产过度开发、产业招引同质竞争、托管村与非托管村在征迁政策及一些待遇上高低不一等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更好的发展。

   整合提供了怎样的机遇?
  徐文光表示,两区体制改革,将实现规划整合、资源整合、产业整合,有利于提升区域导向力、承载力和竞争力,也为破解“临平困局”打下基础。下一步,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将围绕市委对新的开发区“发展主平台、改革试验田”的定位与要求,推动整合后的新开发区在高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余杭人对这次改革普遍看好,认为两区整合是资源要素的整合、优势劣势的互补,在此基础上一定会发生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形成1+1>2的局面。
  首先,是规划整合上将有力提升导向力。之前,两区体制不同、利益不打通,因此你布局一个CBD,我布局一个商业中心,导致房地产过度开发,严重影响了塘栖、临平山北乃至整个临平区域的土地市场;产业项目招引上互相竞争等等问题有望得到改变。在产业空间、交通道路、公共配套、房产商业项目等今后将可以统筹布局,区域发展将更加清晰,也更有利于与整个临平副城、整个余杭区的规划全面衔接。
  其次,资源整合将有力提升承载力。新的开发区规划面积达到77平方公里,现存可用的土地就达1.2万亩,今后产业布局、用地指标全面打通后,发展的腹地将更大,更有利于布局重大产业项目。
  第三,产业整合将有力提升竞争力。两区的产业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如,余开区引入了长江汽车这家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而钱开区正在建设以汽车零部件综合服务产业为核心的中国平安产业园,像这样的产业链完全可以得到整合提升,从而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体系。
  两区整合也为破解“临平困局”打下了基础。开发区做大做强,与临平新城南北互动,可以进一步实现“产城人融合化发展”,临平创业城就能焕发出全新的生机和活力,今后与未来科技城一东一西两部引擎将更强大。(杭报驻余杭记者 费云江 王丽娟 本站记者 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