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林下经济”增绿增效 武义山民毛竹林下种出“金疙瘩”
近日,笔者随武义县林业局和农商行工作人员来到武义县白姆乡后树岭的毛竹林核心区,放眼望去,毛竹林下堆着密密麻麻的无纺布袋,像一个个小盆栽,袋中正培育着一株株“青苗”。
“这些苗看上去毫不起眼,可下面的长出的‘葫芦’都是‘宝贝’。”基地负责人张进军随手拔起一根植物,喜滋滋地说,“布袋中栽培的是名贵药材三叶青,我们种植的第一批三叶青已采收,三年时间亩产值达10多万元,每亩年均净收益超过1.5万元呢!”
今年45岁的张进军是武义县壶山街道后舍村人,曾从事木材加工,后转型发展花卉苗木产业。说起如何与三叶青结缘的,张进军笑着说,前几年,他从福建的朋友处了解到:三叶青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等功效,是天然的抗生素,也被称为‘抗癌仙草’,随着三叶青的药用价值被人们认可,市场上出售的抗癌药物中大多以三叶青为原料,然而三叶青的野生资源遭到破坏,现如今野生三叶青已成为罕见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人工栽培三叶青成为现今新的研究领域。三叶青一般分布在300到1300米的海拔之间,属于喜阴植物,而武义有大面积的毛竹林,大部分竹林都拥有适宜三叶青生长的地理条件和生长优势。于是张进军萌发了规模发展三叶青的念头,他把想法告诉家人,马上得到了妻子的响应,妻子毫不迟疑地拿出所有积蓄,而且帮他流转了白姆乡后树岭400多亩竹林。
2015年4月,张进军在武义农商银行的扶持下投资300多万元,仿野生栽培模式种了100多亩三叶青。“三叶青的种植成本比较高。”张进军说,一株苗就需要2元(每袋3株苗),加上无纺布袋的材料、有机肥、人工费及喷灌等基础设施一起,达到12元/袋,当年种下27万袋三叶青,平均每亩花费近4万元。
“我们利用竹林遮阴,整个按照竹林原有的形态种植,利用竹林提供的遮阴度为三叶青生长‘护航’,对生态也有好处,而且效益也可观。”张进军说,2015年种植的三叶青2017年底已收获,亩产量达150公斤,每亩年增产50公斤,以700元/公斤的市场价计算,亩产值达10万多元,除去生产成本,平均算下来,每年也有1.7万元的利润。毛竹林下套种三叶青既带来经济效益,还保持着生态效益。三叶青种植采用有机肥;三叶青本身有抗病虫害的功效,无需喷洒农药;最有特色的是培育三叶青所用的无纺布袋,三叶青生长完成,无纺布袋在5到10年内可自动降解。
据介绍,三叶青多分布于浙江、广西、福建、湖北、四川等地。浙江产的三叶青与广西等地的三叶青大小、表面、断层等皆有不同,比如浙江产的三叶青水浸液黏性十足,而福建等地的三叶青水浸液黏性不明显,两者导管排列方式明显不同,且产地不同,所含的黄酮类、多糖类及氨基酸类成分也不同。此外,浙江产的三叶青长出来的“葫芦”呈金黄色,大如莲子;其他省份三叶青的“葫芦”呈黑褐色,大如土豆。就药性而言,浙江产的三叶青属上品,供不应求。据有关部门测定,武义县白姆乡后树岭产出的三叶青浸出物含量高达16.8%(国家达标指数为7.5%以上)。
通过几年的摸索和发展,张进军成立了武义汇美中药材有限公司,三叶青种植基地扩大到300多亩,建立“三叶青”母本园60亩、良种繁育基地28亩,可年产苗木600多万株,年产无纺布栽培专用袋600多万只。2017年,该公司入选“浙江省道地优质中药材示范基地”,还开发了“三叶青”冻干粉、“三叶青”冻干片、“三叶青”鲜果、“三叶青”干果、“三叶青”袋泡茶等。带动了周边许多农业企业,林农加盟,辐射至金华各县(市)及省内外地区面积约2000余亩。(武义县林业局)